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27篇
  免费   1776篇
  国内免费   1955篇
测绘学   1160篇
大气科学   1275篇
地球物理   1351篇
地质学   5504篇
海洋学   1471篇
天文学   241篇
综合类   702篇
自然地理   1254篇
  2024年   95篇
  2023年   275篇
  2022年   325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321篇
  2019年   436篇
  2018年   381篇
  2017年   262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562篇
  2013年   439篇
  2012年   448篇
  2011年   457篇
  2010年   465篇
  2009年   433篇
  2008年   383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448篇
  2005年   370篇
  2004年   368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34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246篇
  1999年   358篇
  1998年   341篇
  1997年   346篇
  1996年   347篇
  1995年   319篇
  1994年   306篇
  1993年   275篇
  1992年   299篇
  1991年   247篇
  1990年   215篇
  1989年   146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109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73篇
  1982年   59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38篇
  1979年   25篇
  1965年   14篇
  1959年   21篇
  1958年   33篇
  1957年   2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近年来五莲县依靠境内多山的优势,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针对五莲生态农业建设中的有关气象服务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992.
在复杂地形条件嵌套细网格模式基础上, 利用球圈模式与有限区域模式自嵌套, 就三维嵌套方法在长时间积分中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三维嵌套对垂直层次选取较敏感; 在长时间积分中模式运行稳定, 积分时间越长, 其优势越明显。这为有限区气候模式侧边界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3.
以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邙山生态园区邙山小流域水土保持为例,基于GIS技术,采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IKONOS和高精度1∶1万比例尺DEM数据源,对小流域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土壤侵蚀等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个初步的水土保持应用系统.实现了水土保持信息查询、水土保持系列制图、水文特征分析、土壤侵蚀量估算等功能,对推进空间信息技术在水土保持领域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94.
SVG具有适合网络发布的优点,其应用于地图网络传输与发布,既能解决目前地图网络发布面临的难点问题,又能增强基于网络的地图应用功能。分析了SVG应用于地图网络发布的优势,论述了地图符号的SVG描述与引用、地图数据的SVG编码与组织、SVG地图的显示控制与网络交互等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基于SVG的地图网络发布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995.
一、前言 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long System,简称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用于军事部门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历时20年,耗资200多亿美元,分三阶段研制,陆续投入使用,并于1994年全面建成。GPS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  相似文献   
996.
印度洋海表温度主模态及其与亚洲夏季季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印度洋SST主模态的时空特征,并探讨其对亚洲夏季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印度洋SST主模态的主要特征为整个海盆一致的增温趋势,主要具有准3 a和准11 a周期,在1976/1977年和1997/1998年分别具有两次年代际显著增温。印度洋SST主模态与中国雨区夏季降水有很好的关系,其增温趋势与华北、东北南部、华南东部和西南西部降水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北部和西北地区降水增多具有很好的关系,并与长江中下游梅雨雨量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变化趋势对亚洲夏季季风系统具有显著影响,在高空,使南亚高压、高原南侧的高空东风以及从南海、东南亚至西南印度洋的高空越赤道气流减弱,但增强10°—20°N、40°—110°E的北风;在中层,使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面积偏大;在低层,增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但却削弱印度夏季季风低层环流,并且在加强东亚地区的低层南风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的同时减弱华北地区的低层西南风;地面,使亚洲大陆的气压升高;与对流层整层垂直积分水汽输送通量的相关分布与低层环流的相似。因此,印度洋SST主模态的上升趋势是亚洲夏季季风趋于减弱和中国雨带南移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997.
Using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for the period of 1957-2001, the climatological seasonal transition features of large-scale vertically integrated moisture transport (VIMT) in the Asian-Australian monsoon region are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features of the seasonal transition of VIMT from winter to summer a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ummertime "great moisture river" pattern (named the GMR pattern) and its eastward expansion, associated with a series of climatological events which occurred in some "key periods", which include the occurrence of the notable southerly VIMT over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in mid March, the activity of the low VIMT vortex around Sri Lanka in late April, and the onse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n mid May, among others. However,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summer to winter,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mainly exhibited b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asterly VIMT belt located in the tropical area, accompanied by some events occurring in "key periods". Further analyses disclose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Indian and East Asian monsoon regions when viewed from the meridional migration of the westerly VIMT during the seasonal change process, according to which the Asian monsoon region can be easily divided into two parts along the western side of the Indochina Peninsula and it may also denote different formation mechanisms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相似文献   
998.
区域卫星导航系统GEO卫星定轨观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O导航卫星的轨道特性,给出了数学上严密的卫星伪距观测和载波相位观测模型,讨论了GEO卫星轨道和卫星钟差的解算条件以及单星定轨、多星组差定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9.
在利用卫星遥感数字正射影像(RSDOM)进行数字线划地图(DLG)更新中,多源遥感影像经几何纠正、融合后存在局部变形,严重影响着后序的更新。结合生产实践,本文提出一些解决局部变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MultiGen Creator构建三维数字小区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阐述数字小区构建意义的基础上,结合MultiGen Creator专业建模软件和Vega可视化仿真应用软件,详细论述了构建三维数字小区的理论与实践,重点阐述了小区场景中对象的分类以及各自的建模理论,并对典型的两种实体在实践上的构建技术具体描述了其在Creator中的实现步骤,体现了该软件在建模方面显著节约面片的功能以及所建模型在Vega系统中实时顺畅显示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