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一、岩金矿矿床类型 黑龙省北部泛指大兴安岭北部地区、黑河市,共辖松岭、塔河、漠河、呼玛、爱辉、嫩江、逊克等14个市、县、区,面积约139872km2。黑龙江沿岸素有“金镶边”之美誉,地勘单位和黄金部队在本区开展了大量金矿勘查工作。在嫩江县、松岭区、塔河县、呼玛县、爱辉区、逊克县、相继发现了争光、古利库、黑龙沟、瓦拉里、傍开门、三道湾子、东安、二十四号桥等岩金矿床和一大批砂金矿床。  相似文献   
32.
宁夏月、季、年降水量正态性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1,他引:12  
利用1951\_2004年共54 a宁夏各气象站的年、季、月降水量资料,使用偏度与峰度检验方法和x2检验方法,对降水量分布的正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宁夏大多数气象站的年降水量服从正态分布。夏季18站降水通过正态性检验,秋季12站通过,春季和冬季各有7和4站通过正态性检验。夏、秋季的计算结果普遍比冬、春季更好。不同季节通过正态性检验的气象站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针对宁夏月降水总体分析表明,各站均不服从正态性分布。逐月降水检验结果是,9月、8月、10月通过正态性检验的站数最多,11月通过站数最少。六盘山站通过正态性检验的月份最多,全年有10个月的月降水量服从正态分布。另有7站各月降水均不服从正态分布。未能通过正态性检验的降水样本中,偏度系数存在强烈的偏向低值的情况。偏度系数未能达到阈值标准是非正态分布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3.
环流及冷空气类型与宁夏沙尘暴落区的对应关系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利用台站1970-1997年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及NCEP/NCAR(1970-1997年)逐日全球再分析资料,按不同分类标准,对同期发生的沙尘暴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冷空气路径及影响系统等进行合成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冷空气路径下,由于影响系统的类型、强度、位置等不同,其影响区域会有所差异,且高低层大气的温度距平场及纬向风距平场的不同分布,与沙尘暴的落区也有密切关系。同时,依据诊断分析的结果,简要给出了宁夏沙尘暴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34.
利用银川市国家基准气象站及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少的麻黄山气象站1961—2015年气温、降水及相对湿度资料,对比分析了城市化及湖泊湿地修复对银川市城市气候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银川市城市化规模的不断扩大,整个城市的暖干化程度日趋严重,城市周边湖泊湿地的修复和重建对银川市大范围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弱于城市化的影响。具体表现为:自1961年以来,银川站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为0.46 ℃·(10 a) -1,比麻黄山站快0.16 ℃·(10 a)-1,银川市城市化使城市内年平均气温较对比站麻黄山站升高1.1 ℃,特别是2001—2015年上升了0.8 ℃,2011—2015年上升了0.5 ℃,其中冬季上升快,夏季相对稳定,气温年较差减小;从1975年以来,银川市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下降了11.2 %。  相似文献   
35.
以县域为研究对象,从影响生态环境的自然因素、人类干扰因素两个方面出发,确定了包括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在内的系统化评价指标体系;打破传统的以行政区域为单元分析的模式,通过GIS网格技术和模糊综合评价多属性特征分析,提出了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和AHP-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互相融合,以网格单元进行生态环境脆弱性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6.
宁夏干旱区强对流降水过程雷达图像纹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使用银川新一代天气雷达体扫数据,进行极坐标向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变换,计算得到了宁夏中北部气候干旱区2004—2005年较强对流降水51次过程中的组合反射率图像资料。利用灰度共生矩阵,获取了角二阶矩、熵、对比度、相关、差值倒数矩等图像纹理参数的具体数值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宁夏中北部气候干旱区强对流降水过程中,雷达组合反射率图像与中国南方相比,数值具有明显的差异。新一代天气雷达组合反射率资料遥感图像的纹理结构不够明显,相对纹理清晰度不高,仅有较弱、较细的纹理,图像较为平滑、稳定,表明对应的降水云团比较均一。  相似文献   
37.
宁夏0 ℃积温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宁夏全区25个气象台站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分析≥0 ℃积温的时空演变及其开始、结束日期的变化特征;采用复Morlet小波分析方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测方法〔1〕,揭示了宁夏不同区域≥0 ℃积温的周期及突变特征;并对其演变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近50 a宁夏各区域≥0 ℃的积温均呈增大趋势,积温的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全区及引黄灌区0 ℃积温在1997年出现由少到多的突变,在周期上存在3~4 a和9 a左右的长周期;≥0 ℃积温期间引黄灌区极端最低气温<0 ℃的出现日数明显减少,由此而引起的冻害也相应减少。造成宁夏≥0 ℃积温增加、持续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前后大气环流出现了明显调整。变暖前,500 hPa高度场上中高纬度地区,特别是巴尔喀什湖附近易于形成低槽,有利于极地冷空气南下影响宁夏区域,造成气温偏低,≥0 ℃的积温偏小;气候变暖之后,500 hPa环流场发生了显著变化,中高纬度地区经向环流减弱,纬向环流增强,不利于槽区的形成和发展,极地南下冷空气活动次数减小,下游大范围区域内的气温升高,对应的0 ℃积温增加。  相似文献   
38.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春季逐月平均位势高度、风、温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的格点资料,通过图形分析技术进行天气系统识别,建立3类宁夏春季干旱多层次环流概念模型,并对各类型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特征量对比计算,得出了宁夏春季干旱监测预测定量化指标。在如下条件下,宁夏易发生春季干旱:(1)500 hPa东亚大槽位于120°-140°E,其中位于120°-130°E间时发生的干旱强度最大,偏东或偏西则强度减弱;(2)500 hPa中亚脊强盛、完整且位于60°-100°E,位于80°E附近干旱强度最大,弱脊分裂或偏西则干旱强度较弱;(3)副热带高压呈带状,脊线位于20°N以南且西脊点位于110°E以西时;(4)850 hPa偏南气流强度较弱,北界位于27°N以南时;(5)700 hPa判定区域(30°-50°N、90°-110°E)内干区控制范围比率达45%时;(6)500 hPa判定区域(30°-50°N、90°-110°E)内下沉气流区占区域面积的比率≥75%,700 hPa下沉气流区占区域面积的比率≥60%,且宁夏北部受下沉气流区控制。利用图形分析法对宁夏春季干旱进行监测预测,对2010年和2011年春季气候趋势进行拟合检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9.
一、区域地质特征 1.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建平群大营子组,原岩为一套富含铁质的基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经变质作用已形成一套片麻岩类夹大理岩及磁铁石英岩。该套地层多呈零星分布,成岩期为3500Ma-2500Ma,建平群变质作用为2500Ma~1400Ma。  相似文献   
40.
我国东部地区为环太平洋成矿带的外带,属全球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的主要发育地区之一。太平洋板块拼合隆升后的造山伸展作用,伴随大规模的张性断裂活动并产生一系列的NE、NW、SN向的深大断裂和断陷盆地,东安金矿就赋存在NNE向的库尔滨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