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72篇
测绘学   52篇
大气科学   174篇
地球物理   250篇
地质学   386篇
海洋学   124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根据生态与农业气象业务需求,以气象通信网络为依托,采用Client/Server(C/S)体系结构,对生态与农业气象实时监测数据实现快速传输、有效存储和查询分析,及时将资料应用于生态与农业气象评估业务,为地方政府及有关生产部门提供农业气象决策服务.客户端运行县级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服务系统,负责信息监测、采集、传输;服务器端运行地区级的生态与农业气象评估服务系统,负责数据存储管理、综合分析、业务服务和产品制作等任务.  相似文献   
142.
利用1992~2012年多期境内外天山西南地区GPS观测数据,计算得出天山西南及帕米尔地区现今构造变形运动速度场,并计算给出了研究区内最大主应变、剪应变率和面膨胀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西天山地区受印度板块西构造结挤压作用下,帕米尔高原快速向北俯冲,造成天山沿这一经度带发生了强烈的地壳缩短;盆—山结合带的变形大于山体内部变形,形变幅度最大的地方往往就是历史上多次发生7~8级大震的地方;天山主压应变方向随经度增加逐渐由北北西向转向南北及北北东向,基本上与天山山脉走向垂直;主压应变较大的地区集中在西天山南北褶皱带上,最大剪应变率位于西天山南缘与帕米尔高原及西昆仑结合部,高值区是强地震的主要分布区。  相似文献   
143.
首次利用1998-2010年共6期全国地壳运动网、数字地震网和陆态网络重力观测数据,通过整理计算平差,分别绘制了新疆及周边部分地区(西藏、甘肃、青海和宁夏)2~3年尺度重力场差分变化和累计变化图像,并结合动力构造环境和强震活动,剖析该地区重力变化特征及与强震孕育之间的响应关系。分析表明:新疆及周边地区重力场变化较明显,重力异常变化值较大,2~3年为尺度的重力变化值最大达到-140×10-8 ms-2;地震发生在重力变化转折、高梯度带附近和主要控制构造交汇部位;新疆及周边地区重力变化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重力变化机制的差异与构造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4.
正2013年11月29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姜大明来到江西省赣州市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带着对赣南老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在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莫建成,省委常委、赣州市委书记史文清,国土资源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人力资源中心主任纪树建,国土资源部人力资源中心副主任、扶贫办主任刘!,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  相似文献   
145.
文章以贵州花江喀斯特石漠化地区为研究区域,利用WEPP模型(坡面版)分别模拟2006年、2010年土壤侵蚀模数,并将实测数据与WEPP模型模拟值作比较,探讨WEPP软件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适用性。研究表明:WEPP模型对于模拟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壤侵蚀有较大误差,对土壤侵蚀模数模拟的有效性系数均为负值,不适用于直接计算该区域土壤侵蚀模数。WEPP模型对微度侵蚀模拟精度不够,但能大体反映不同径流小区之间土壤侵蚀强弱的关系和生态修复过程土壤侵蚀的变化趋势。若要应用WEPP模型对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模数模拟计算,必须考虑水土的地下漏失、地表裸岩率、地形高度破碎等环境条件。裸岩率、土壤漏失、地形条件等都是WEPP模型修正所必须注意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6.
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对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的边界条件、人工干预条件下地下水动力场演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探究了龙涧泉岩溶水系统,圈定了系统的范围、边界性质、流动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确定龙涧泉为系统的唯一天然排泄口,龙涧泉岩溶水系统与白浪岩溶水系统无直接水力联系。龙涧泉岩溶水系统岩溶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河流入渗及侧向径流补给,现状条件下总补给量为864.42万m3/a,多年平均补给量为836.81万m3/a;排泄主要是水源地开采和矿山排水,现状开采量为4 117.2万m3/a。由于开采量大于允许开采量,并超过了总补给量,区内岩溶水一直处于超采状态。2004—2008年矿区岩溶水实测年均下降1.61 m/a,多年(1984—2008)水位平均降幅为5.68 m/a,最大降幅17.42 m/a。此外还讨论了岩溶水系统的补给、排泄条件,提出了龙涧泉岩溶水开发、保护、复泉与管理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7.
采用1951~2007年南疆地区站点月平均气温资料和NCAR/NCEP气候月平均资料,运用二项式系数加权平均法、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分析了南疆地区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季节—年际气候变化特征,及气温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结论如下:南疆地区冬季和夏季气温在气候态上差异明显,1980年代以前的冬季主要为气温负异常,1980年代以后呈现气温异常升高,到2000年以后又开始出现偏冷趋势;夏季气温偏差小于冬季,57 a间南疆夏季气温大致出现两波振荡,异常偏热期大致处于1950年代、1970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呈20~25 a振荡.冷冬年的频次多于暖冬年,热夏年的频次多于凉夏年.偏冷年在57a时间段内所占比例最多,气温异常低的幅度大于气温异常高的幅度.南疆冬季气温存在2个显著振荡:6~10 a的年际周期和18~20 a的年代际周期;夏季气温有1个最显著的振荡,稳定的20 a为中心的周期.不同的年代和季节气温及气温偏差分布各不相同.从气温长期演变趋势来看不论冬夏南疆北部(天山山脉以南)气温升高,塔里木盆地以及南疆南部地区气温降低.冬季升温区的升温幅度比夏季升温区大,夏季降温区的降温幅度比冬季降温区大.  相似文献   
148.
某核废物填埋区土壤对Sr吸附的动态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处理极低放废物采用的是就近地质填埋的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吸附材料及添加剂,建立人工屏障,以最大限度地阻滞核素进入与人类生活有关的自然环境中。这里通过研究某地土壤对Sr的吸附,做了动态模拟试验,建立了动态模型,进行不同高度柱体的对比实验。经实验表明:填埋区土壤TY29+1%人造沸石作为填埋场屏障材料,可营造“碱性~还原”氛围,对阻滞Sr迁移非常有效。不同高度柱体对比实验表明:当柱高度之比为1:2:3,C/C0=0.5时,其累计输出的流量之比为1:1.96:2.16,平均渗透系数分别为:0.62、0.52、0.54。由此可见,随高度增加,吸附性能呈增高的趋势,且柱体渗透性降低。在柱体吸附一段时间后,三个柱的吸附能力都出现了减小的突越,这与在吸附过程中前期为物理吸附进行的较快,后期为化学吸附进行的较慢有关。  相似文献   
149.
运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3.5.1对2011年1月1日贵州境内的一次冻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本次过程的大气层结、冻雨区云系的宏微观结构和云物理特征,初步分析了冻雨形成的云微物理过程和成因。结果表明,贵州境内的冻雨区(26°N~29°N)具有冷性和部分"冷—暖—冷"的温度层结,在高层没有显著的冰相粒子,冻雨区是相对较强的水汽辐合中心,丰富的水汽输送在冷性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云滴,进而碰并产生雨滴,过冷雨水主要通过暖雨过程形成;雨滴继续下落至近地层并保持过冷雨水形式,最后接触到低于0°C的物体或地面,迅速冻结而产生地面冻雨。  相似文献   
150.
建筑物竣工测量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李杰 《测绘通报》2004,(7):26-28
介绍建筑物竣工测量过程中的数据处理及质量控制,探讨在竣工测量过程中如何更好的保证成果精度、竣工测量成果的再利用等问题,阐述作者对建筑物竣工测量进行质量控制的一些认识,并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对竣工测量精度指标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