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2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全球海量地形数据组织管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全球多分辨率地形数据的特点和渲染需要,研究了现有的全球地形数据组织方法并提出改进措施。然后利用多分辨率LOD(MRLOD)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面向全球的分层分块方案,详细阐述了其构建规则,并分析了方案的可行性,然后详细地说明了分层分块的数据结构组织,最后利用上述提出的技术,做了一些关于某一大规模三维地形实时漫游方面的实验,文中详细列出了这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在普通PC机上实现大规模三维地形场景的实时漫游。  相似文献   
122.
本文通过对NOAA-10,11两颗气象卫星1989年5月至1990年4月的云图资料,在作等经纬度投影处理和定标,定位订正的基础上,利用红外域值方法,对东经99°—104°,北纬23.5°—28.5°云南区域内31个天文台址侯选点的云量进行了统计和计算,得到几个云量最少的候选点。此外,我们还对卫星云图CC≤3的晴日晴夜和三十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中CC≤2的晴天数作了相关分析,发现它们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云图和地面资料综合分析表明:(1)永仁的俄尼刀博,姚安的老官山,元谋气象区的白露,祥云的大营后山,宾川的小鸡山,华坪的蘑菇山,宁蒗的他尔布子都是较理想的候选点。(2)俄尼刀博,老官山和白露可用夜(CC≤3)预计可超过250夜。因此应列为下一步选址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3.
我国是从1970年开始在业务天气分析和预报工作中使用气象卫星云图资料的。当前,我们不仅能得到极轨气象卫星的高分辨多通道云图,也能实时得到短时间间隔的地球静止卫星云图,与早期ESSA卫星每天一次的电视云图相比,资料条件的改善是非常显著的。今天卫星云图已经成了中央和地方各级气象台在台风分析预报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卫星资料对于天气分析和预报是有价值的工具,在资料稀少的地区更是如此。下面从四个方面来评述卫星云图在台风研究和分析预报中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一、由卫星云图分析台风的发生发展 1.台风发生的前期扰动台风是由什么扰动发展起来的,这是台风研究和台风发生预报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过去,受  相似文献   
124.
西北太平洋ITCZ上多台风发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太平洋的台风,绝大多数是在ITCZ上发展起来的(1)(2)(3)。ITCZ上的台风活动常在某一个时段同时或连续有几个台风出现,而另一时段则没有台风出现或台风出现很少;这种ITCZ上台风活动活跃和不活跃的现象,常常是交替出现的。 根据1970—79年6—11月西北太平洋235个台风统计,我们发现同其他台风几乎同时(在48小时以内)形成的台风,占台风总数的45.5%,而与其他台风在相隔5天以内相继形成的,又占30.2%,单独零散出现的台风,只占24.3%。这表明西北太平洋台风有显著的集中出现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5.
台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云型特征与高空环境流场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宗义 《大气科学》1982,6(3):274-282
根据1978和1979两年中四十一个西太平洋台风发生发展的地球静止卫星云图分析,我们以扰动的环流中心和强对流密蔽云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为依据,把它们的云型分为四类。即环流中心分别位于扰动云团的北侧、东侧、西侧和内部。在扰动的发展过程中,环流中心逐渐由云团之外进入云团内部。这种环流中心与云团的相对位置关系和对流层上部的环境流场密切相关。在扰动发展的初期,尽管不同类型的扰动与不同的高空环境流场相对应,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环流中心总是暴露在云团所处的高空盛行气流的上风方向一侧的大尺度气流辐散处。这种最有利于台  相似文献   
126.
四年来我国气象卫星资料分析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4月日本的地球静止气象卫星投入业务使用。此卫星位于东经140度的赤道上空。在25分钟时间内可对南北半球的大范围地区进行一次扫描观测。卫星观测范围内的所有亚洲国家都可以获得每3小时时间间隔的两通道图像资料。这些云图为监视灾害性天气系统和研究我国的天气系统提供了新的工具。四年来我们利用这些资料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7.
李玉兰  方宗义 《大气科学》1981,5(4):416-423
本文利用地球静止卫星云图配合常规资料对1978年7月一次强热带辐合带上三个扰动发展成台风的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台风发生时强赤道辐合带往往并不是完整的一条,而是由东西二段辐合带合并而成,它们与南北半球的大型环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三个扰动发展时,对流层上层大洋中部槽的位置偏北、偏西,槽呈东—西走向,在槽中多冷涡活动。台风的初始扰动位于洋中槽南侧。我们还根据每隔三小时一张地球静止卫星云图分析。发现扰动云系发展成台风云系时,低空流入和高空流出分布是不对称的。  相似文献   
128.
用气象卫星遥感监测沙尘暴的方法和初步结果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简要介绍气象卫星探测特点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利用NOAA卫星、FY-1C卫星和GMS-5及FY-2B卫星上的星载扫描辐射仪监测沙尘暴的原理和方法.最后以2000年4月6~7日发生在我国内蒙古地区至华北一带的强沙尘暴为例,说明用这种手段不仅能监测到沙尘暴的发生,还能有效地监测其发展和演变,是监测和预警沙尘暴的重要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9.
桂林峰丛洼地岩溶动力系统CO2特征及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属于典型的峰丛洼地地区.峰丛洼地表层岩溶动力系统与土壤CO2密切相关,土壤CO2体积分数以及表层岩溶带土壤CO2溶蚀量的变化受气温和降雨影响.对不同部位不同深度的土壤CO2体积分数进行了野外监测,并利用多参数自动记录仪监测了泉水的水化学,揭示了CO2体积分数的变化规律.其变化特征表现为:①土壤CO2体积分数的季节变化在泉水水化学上和土壤CO2溶蚀量上均能反映出来;②土壤CO2体积分数的变化具有季节性;③50 cm处的CO2体积分数较20 cm处大;④土壤层对泉水水化学起到重要调蓄作用.  相似文献   
130.
中国地基GPS气象应用站网建设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曹云昌  方宗义  夏青  赵志强 《气象》2006,32(11):42-47
地基GPS探测大气具有探测精度高、时间分辨率高、不需要标定、设备可综合利用等诸多优点,随着中国GPS地面基准站网的建设,在将来的基准站网的气象应用方面,可分为两个层次:覆盖全国的、站间距离约100km的国家级GPS大气探测网,主要监测天气尺度的水汽分布和变化,以及电离层电子密度分布;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建立站间距约10-40km的中尺度GPS大气探测网,主要任务是监测中尺度水汽场及变化,并利用层析技术获取中尺度水汽廓线。在将来的站网建设时,将主要把国家、地方各部门的基准站网和气象部门的站网相结合,来满足气象部门的业务需要。气象部门的建设,将依赖于中国气象局的业务技术体制,特别是通讯和业务运行体制,面向应用,以期利用该项技术提高气象预报的精度和时效,进行空间天气的监测和气候的监测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