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04篇
地球物理   26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首次采用区域数值预报模式与农业气象模型结合的技术途径, 构成一个气候模式-土壤水分模式-灌溉模式的系统模型。模型的数值天气预报部分采用大气过程与陆面过程耦合的区域气候模式; 农业气象模型采用适用于冬小麦区的土壤水分和灌溉管理预报模型。研究表明, 本模型较农业气象模型中一般用气候平均作为环境背景场的方法其预测能力有显著提高, 并提供覆盖整个小麦生长期的区域土壤水分定量预报和灌溉管理服务, 具有很好的使用和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22.
首先分析了河套华北地区旱涝的前期异常环流,然后探讨了这种异常环流形成的机制,最后采用了OSU-AGCM作了大西洋地区热源异常强迫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大西洋地区海温异常强迫激发的定常波向上、下游的能量传播,造成的前期秋冬季环流异常与河套华北地区的夏季旱涝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3.
文章使用改进了的OSU全球气候模式,动态地使用厄尔尼诺年(1972年)实际下垫面温度月距平资料,对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以及太平洋中不同关键区海面温度异常进行了敏感性试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El Nino实际海温时空异常,特别是关键区海面温度异常,引起了东亚季风环流的异常变化,出现了干旱的环流形势。无论赤道中太平洋或是赤道东太平洋的海面温度异常都是敏感的影响因子,对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4.
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整编的1951—1990年全国160站年、月平均气温和总降水量,的资料序列,计算和分析了我国近40年的气候变化,讨论了我国气候变化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计算了各站的年作物光温生产潜力,探讨了气象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本文采用OSU-AGCM大气环流模式,对青藏高原下垫面热力异常与夏季江淮流域暴雨形成的关系进行了数值试验。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下垫面热力状况的异常对东亚环流形势及云量分布异常的影响是形成1991年夏季江淮流域持续性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青藏高原异常热力强迫还可以引起大范围云量的异常分布和云量异常区类似于二维Rossby波列没大圆路径传播的特征。  相似文献   
26.
台湾岛地形对台风移动路径的作用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哲贤  陈联寿 《大气科学》1995,19(6):701-706
本文用一个β平面准地转正压模式实施了九组试验,研究台湾岛地形对台风移动路径的作用。初始场系根据SPECTRUM和TCM-90期间加强观测资料确定。结果表明:台湾岛地形的引进会使台风路径向右偏移;地形使台风环流的最大风速区向台风中心方向推移,造成台风环流空间尺度减小,这个结构的变化是路径右偏的一个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27.
初始涡的结构与尺度对涡旋自组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涡旋自组织动力学的框架内,实施了9组积分时间为72 h的试验,分析初始涡廓线与初始涡尺度对多涡自组织的作用。试验的初始场上,存在着12个大小不等的β和γ中尺度的涡。若初始涡廓线为高斯型,则这些涡不能自组织形成一个α中尺度的涡;若初始涡廓线为双正弦型、抛物线型或压缩型,则这个α中尺度的涡可以形成。此外,涡廓线不同,三涡流型出现的时间迟早不一,较大尺度α中尺度涡出现的时间也迟早不一。同时,初始涡的半径大小也是影响自组织过程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
1 INTRODUCTIONTropical cyclones (TCs) moving north and gettingto the Liaodong Peninsula and waters of the Yellowand Bohai Seas are in their late phase of life cycle.While weakening rapidly, TCs carry a large amount ofwarm and humid air that forms heavy ra…  相似文献   
29.
盛夏亚洲中高纬度流型与西太平洋台风路径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联寿 《气象学报》1965,37(4):476-485
台风的路径与副热带流型的转变有密切关系,但后者又受西风带流型变化的影响。根据4年的天气图,分析了盛夏亚洲中高纬度的流型与西太平洋台风路径的关系,看出中高纬度东亚阻塞形势、中心气旋和位于亚洲西都、东亚沿海、日本东部的三个长波系统对副热带流型的转变以及台风移动有密切关系。这些关系对副热带高压进退和台风移动的预报(转向还是西行)可以提供有用的线索。  相似文献   
30.
区域性旱涝与海温特征分布的相关链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夏季旱涝年前期冬春太平洋海温特征分布,揭示了旱涝年前期太平洋海温“强信号”的分布特征,提出了夏季中国长江中下游区域旱涝年低纬海温纬向反位相模型.为了研究长江中下游旱涝成因,还进一步探讨了北半球大气环流动力结构对北太平洋海温热力异常时空分布的响应特征及其相关链物理模型框架,揭示出北太平洋海温不同区域热力结构对北半球环流型特征影响的动力学机理及其类似经向波列特征.另外,还建立了区域旱涝前期海洋-大气时空相关的统计-动力模型,并提出了强信号因子响应判别拟合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