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10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川东地区沙罐坪气田石炭系储集层特征及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沙罐坪气田石炭系黄龙组主要储集空间为孔隙和裂缝,属于碳酸盐岩低孔低渗型储层,其中,裂缝在改善储层渗透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测并信息为基础,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对该区未取芯井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含水饱和度参数,以及裂缝发育程度进行了预测。使用误差统计法对储层参数预测模型效果进行了评价,其预测效果满足本区所需储层参数计算的精度要求,裂缝预测总体回判率达97.53%。证明了神经网络算法是在测井信息较少的情况下,预测储层的有效手段,为气田评价井、开发井的部署,储量计算及编制气田开发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2.
川西平落坝构造侏罗系天然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西平落坝构造是龙门山推覆构造山前的一个潜伏构造。该区中、上侏罗统为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的,三角洲~湖泊过渡相沉积,气源主要来自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属于典型的“次生气藏”。通过对该区气源、储集、圈闭、运聚、保存等成藏条件的详细研究,认为①该区中、上休罗统天然气成藏条件优越,古构造优先捕集,为天然气早期富集成藏并继承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②相控下的优质砂体为天然气聚集提供储存空间;③断层为烃源气体跨层运移提供输导通道;④裂缝发育系统决定产层的高产等成为该区天然气捕集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43.
在收集了沈阳及其附近地区 (12 1°30′~ 12 4°30′E ,4 1°~ 4 3°N)已有地震震源机制解成果的基础上 ,利用MAPSIS系统提供的P波初动求解方法 ,求解了 1974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期间 ,该区域小震复合震源机制解 (平均解 )。结果表明 ,研究区主压应力轴P轴集中分布在NEE SWW方向 ,主张应力轴T轴集中分布在NNW SSE方向 ,这与本地区区域应力场的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144.
MASS系统采用MS—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对地震目录、地震观测报告、地震波形数据、地震速报目录,及与其对应的标准地震目录、脉冲标定波形、系统标定波形及幅频特性曲线、台站要素数据等,进行了系统管理,使用户可以快速从网上检索统一整理、格式一致的各种数据资料;为预报和科研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同时有利于台网工作质量的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145.
张萍  张柏 《地理学报》2007,62(2):157-170
在定量化和空间化模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化对传染病传播影响的模型框架.该模型框架是通过人口空间分布表面,集成了元胞自动机土地开发模型、人口预测矩阵模型和元胞自动机传染病模型,在动态的,随机的模拟环境中将城市化与传染病传播结合起来.以英国南安普顿市为研究区,对南安普顿市的"郊区化"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进行了动态模拟,场景模拟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4个模拟预测年期(2001年、2011年、2021年和2031年)的平均传染病例数没有太大的变化,"郊区化"对传染病的传播没有太大影响.但是,"郊区化"中的城市局部的家庭迁移和全市的年轻年龄组的迁移可能会通过在同年份减少平均传染病例数而影响传染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6.
爆破与地震的拐角频率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辽宁地震台网记录的爆破与地震数字资料,采用小波计算方法,对该区域记录的爆破与地震计算S波拐角频率,将计算结果与前期采用PITSA软件得到的结果进行比较,试图获得爆破与地震识别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7.
通过搜集辽宁地震台网1997~2004年8个台站记录的ML≥2.5地震观测资料,结合前期工作,对岫岩5.4级地震前后地震波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岫岩5.4级地震前,P波初动、P波和S波振幅比、小震综合节面解及岫岩ML≥4.0地震震源机制解等同时出现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8.
喀斯特地貌不同演替阶段模被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邦琨  张萍 《贵州气象》2000,24(3):17-21
通过对喀斯特地貌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的太阳辐射、深度、温度、风、光照强度等者观测,研究表明:喀斯特地貌植被由于乔木、灌木林、草坡、石面的演替阶段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环境,故小气候差异明显。以乔林、灌木林的生态环境的小气候条件为好,气温、湿度、辐射等变化缓和,有利于植被生长使群落稳定地向顶极演替。而草坡、石面环境较恶劣,有等于经历较长的时间演替改善,才能到达顶级群落。  相似文献   
149.
海城-岫岩地区是辽宁省小震、震群多发地区。本文选用1975年以来具有一定发震规模,且仪器记录相对较完整的3个显著震群(1975年海城7.3级,1999年岫岩5.4级和2008年海城ML4.8级地震),将其较大地震前ML≥4.0级地震震源机制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海城7.3级和岫岩5.4级地震前ML≥4.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与主震有较好的一致性,而2008年11月海城4.8级地震前ML≥4.0级地震震源机制一致性较差。我们对能否借鉴前震震源机制一致性的差异快速判断中强震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0.
区域矿震与地震的定量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Morlet小波作为基函数,提出了一种定量识别矿震和地震的时频能量衰减因子(α)的方法,研究了辽宁省抚顺和北镇台记录的矿震和地震的α值变化特征及其随震级的变化特点,得到了不同类型波的α值对震级的依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一般情况下,同等震级水平的矿震与地震的α值具有明显差异,其变化范围相互不存在重叠现象;(2)随震级增高,α值呈现下降特点且矿震α值随震级增高而下降的速率比地震大;(3)根据事件震级并结合α值与震级的统计关系,我们可以对已发生的事件类型作出正确判断;(4)区域矿震和地震破裂机制的差异是使α值具有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5)同一地区的矿震或地震的α值具有稳定的变化规律,不同地区的α值变化规律有差异性。这对天然地震事件的快速定位和识别及基于固定台站研究强震前地震的α值的异常变化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