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86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75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187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71.
富铁矿是我国紧缺的战略矿产资源,长期依赖进口,严重影响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安全。提出了中生代华北克拉通破坏背景下的矽卡岩型富铁矿“煤铁共盆”成矿理论和华北赋煤区“煤下找铁”四级渐进找矿预测方法,在研发深覆盖条件下微弱地学异常信息提取和增强技术的基础上构建了深覆盖区“空—地—井”协同立体勘查技术体系,在重要矿集区实现了富铁矿深部找矿突破,开拓了我国富铁矿深部找矿新方向,对提升我国富铁矿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资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2.
郭家岭序列侵入岩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西北部,是胶东地区金矿床的主要控矿围岩,提高该序列岩石演化研究程度,有助于指导该地区金矿找矿。通过对郭家岭序列各单元岩体进行野外地质调查研究,在莱州三山岛、龙口冯家—前迟家等地区,均发现原西石棚单元似斑状粗中粒含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其具有高的SiO_2(69.06%~72.01%)、全碱(Na_2O+K_2O=7.69%~8.58%)、Ba(1573×10~(-6))、Sr(765×10~(-6))、(La/Yb)N(28.56)、Sr/Y(116)、LILE/HFSE,低的Al_2O_3(14.76%~15.53%)、MgO(0.32%~1.16%)、Y(8.31×10~(-6))、Yb(0.65×10~(-6)),相对平坦的HREE,无明显的铕异常,以及明显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锆石LA-ICP-MS定年结果为127±2Ma。研究表明,似斑状粗中粒含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与郭家岭序列花岗岩具有相似的主量元素组成及稀土和微量元素分布模式,属于郭家岭序列花岗岩。该文认为应该在郭家岭序列中恢复西石棚单元似斑状粗中粒含角闪黑云二长花岗岩,置于罗家单元之下。  相似文献   
373.
胶莱坳陷位于山东省东部,是山东省中生代白垩系沉积、保存最好的地区。据胶莱坳陷中生代地层及沉积特征显示,莱阳群水南组为胶莱坳陷暗色泥页岩沉积最好的层段,也是常规油气显示层位。通过对莱阳群水南组暗色泥页岩有机地化、储集物性等进行分析研究,莱阳群水南组暗色泥页岩有机碳含量介于0.17%~2.92%之间,平均为1.04%,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镜质体反射0.54%~2.04%;认为水南组暗色泥页岩具有页岩气形成的物质基础和较好的生烃能力,有机质演化程度已进入大量生烃阶段,部分进入大量生气阶段。水南组暗色泥页岩孔隙度一般为4.0%~8.0%,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0%,说明水南组暗色泥页岩有利于页岩气的赋存和后期压裂改造。优选了莱阳凹陷、桃村凹陷、夏格庄凹陷和诸城凹陷4个远景区,估算了页岩气原地潜在资源量为537.8×10~8m~3,为进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374.
综合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影像的统计模型假设与k-means聚类算法,提出了一种结合水体分布先验概率估计的水体概率估计方法。首先,用贝叶斯推断对研究区域后向散射系数做统计模型假设。随后,结合聚类算法对像元作分类,估计水体分布先验概率,结合统计分布直方图使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完成模型参数估计。试验选取了高分三号(GF-3)多种工作模式数据,并用高分一号(GF-1)影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实现SAR影像的高精度水体概率估计。  相似文献   
375.
植株减小风速从而抑制风蚀,风速廓线可以反映植株对风速的影响。在风洞中测量了细长状植株和上大下小形状植株在不同覆盖密度、不同来流风速下的风速廓线,并对这两种植株地表上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零平面位移高度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植株地表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均随植株密度按幂函数规律增加,其与植株高度之比也随侧影盖度按幂函数规律增加。在相同覆盖密度或侧影盖度条件下,上大下小形状植株地表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大于细长状植株。细长状植株地表的零平面位移高度随植株密度的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小,而上大下小形状植株地表的零平面位移高度则基本不受植株密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76.
融合可变形卷积与条件随机场的遥感影像语义分割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左宗成  张文  张东映 《测绘学报》2019,48(6):718-726
当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在遥感影像语义分割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标准的卷积神经网络由于卷积核的几何形状是固定的,导致对几何变换的模拟能力受到限制。本文引入一种可变形卷积来增强卷积网络对空间变换的适应能力。由于神经网络架构中使用了池化层操作,这会导致在输出层未能充分地对局部对象进行准确的分割。为了克服这种特性,本文将神经网络输出层的粗糙预测分割结果通过全连接的条件随机场来进行处理,以此来提高对影像细节的分割能力。本文方法易于采用标准的反向传播算法进行端到端的方式训练。ISPRS数据集上的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克服遥感影像中分割对象的复杂结构对分割结果的影响,并在该数据集上获得了当前最好的语义分割结果。  相似文献   
377.
为了解VIIRS NDVI与EVI两种植被指数的关系,对研究区两种植被指数的空间特征、地表特征可分性以及相关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VIIRS NDVI与EVI的空间特征和地表特征可分性既有较强一致性,又有差异性,植被覆盖度越高,两种指数空间特征差异越大。针对不同地物类别,VIIRS NDVI与EVI对地物可分性的差异不同。与一次、二次多项式以及对数模型相比,三次多项式模型更能反映VIIRS NDVI与EVI的相关关系,复相关系数平均可达0.807 4,且植被覆盖度越低,关系特征越强。  相似文献   
378.
松辽盆地上、下白垩统界线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白垩纪发育有热河生物群、松花江生物群和明水生物群,表现为三大生物群有序演化与更替。白垩纪中期是松花江生物群发育期,松花江生物群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色彩,泉头组被子植物化石Trapaangulata、Platanus septentrionalis和孢粉化石Crenwellia、Xinjiangpollis、Quantonenpollenites、Lythraites和Gothanipollis显示其时代已进入晚白垩世。火山岩锆石SHRI MP法U-Pb年龄测试结果表明,营城组的年龄为(115.1±1.2)~(111.1±0.9)Ma,说明营城组已属晚Aptian期至早Albian期。磁性地层学研究表明,登娄库组-姚家组以稳定的正极性为主,仅在登娄库组上部和姚家组下部分别出现一次短暂的反极性事件。青山口阶下部具一套广泛分布富含有机碳的黑色页岩、油页岩沉积,其干酪根碳同位素表现为明显的正向偏移特征,为古湖泊缺氧事件的产物。结合生物、同位素年代、磁性地层研究的结果,认为青山口阶底部缺氧事件层对应于白垩纪古海洋Cenomanian-Turonian期界线缺氧事件,由此,给出的松辽盆地上、下白垩统的界线划分在泉头组和登娄库组之间。  相似文献   
379.
我国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认识水平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发展对水资源的要求,本文从实现水资源科学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做好水量计量工作的必要性,阐述了水量计量仪器检定的法律依据,提出了建立水利计量站、落实水量计量体制的新思路,对水利计量站的职能、运行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80.
潍坊市近45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线性倾向估计与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潍坊市1961---2005年降水量、气温、风速等气候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潍坊市降水量自南向北逐渐递减,南北相差180.0mm,平均气温分布不均,风速的分布与地形和海陆分布有关;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最低气温对增温的贡献高于最高气温;气象要素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重要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