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4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强霾污染的数值模拟和防控对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利用自主研制的嵌套网格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NAQPMS)模拟研究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的持续强灰霾天气,初步评估灰霾天气下大气细颗粒物(PM2.5)时空分布特征、传输规律和防控力度.结果表明:这一模式能够合理反映灰霾天气下中东部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演变规律.发现静稳天气京津冀地区仍旧存在显著的区域输送,并直接造成京津冀地区PM2.5浓度的累积,来自区域外的跨城市群输送对京津冀PM2.5浓度贡献为20%-35%,区域内输送的贡献为26%-35%,两者之和与局地污染源贡献相当.针对这次强霾的控制试验表明,当京津冀周边区域省份污染源不控制,河北、天津和北京的污染物排放需要消减90%,90%和60%以上才能实现京津冀区域PM2.5达标(二级标准),表明京津冀灰霾污染防控不仅需要重视区域内的联防联控,同时也需要其他城市群的协同控制.气象一大气污染双向反馈机制对强霾的形成也有非常重要影响,可使京津冀部分地区细颗粒物月均浓度增加30%,忽视这种耦合作用会导致模式对重污染期间污染物浓度的低估.  相似文献   
132.
针对断层的测量需求,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对空间曲面自动测量程序进行优化,以DMIS(Dimensional Measuring Interface Specification)为开发平台分别形成四边形键入坐标式自动检测程序和任意多边形自动检测程序,且通过所述程序完成塔里木盆地塔中26井区某断层模型表面形态的仿真,给出两种针对断层三维表面形态检测的建系方法:模型建系法和机床建系法。并将空间曲面的自动测量技术应用到断层的三维表面形态测试中,形成一套针对断层复杂表面形态的自动检测方法,使得断层的三维表面形态可以通过上述程序自动测量,且可以使用多个测头角度连续进行一次测量。该方法可以克服在传统的断层检测过程中边界不能完全衔接的问题,提高断层测量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降低测量过程中的人为因素和后期的数据处理难度。  相似文献   
133.
134.
花岗岩的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揭示岩浆源、形成环境和构造演化。近期我们在从事内蒙古黑鹰山地区矿产地质调查和相关科研工作过程中,在石板井地区发现一套中泥盆世中酸性侵入杂岩,为了揭示它们的岩浆源、形成环境和构造演化,我们在野外地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锆石U-Pb定年、岩石元素地球化学的系统测定。研究表明:细粒辉石闪长岩—中粒花岗闪长岩—中细粒花岗闪长岩—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时代为中泥盆世(385~380 Ma),具有同源岩浆演化特征。其中,细粒辉石闪长岩具有钙碱性、钠质、准铝质岩石属性;中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中粒花岗闪长岩—中细粒花岗闪长岩具有高钾钙碱性—钙碱性、钾质—钠质、过铝质—准铝质岩石属性;初始岩浆可能是俯冲板片流体交代的地幔楔,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玄武质岩浆,玄武质岩浆底侵而导致上覆年轻地壳的部分熔融的产物,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分离结晶作用;中泥盆世中酸性侵入杂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其形成于大洋岛弧背景下的火山弧环境,可能是小黄山洋向南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5.
以吸附理论为基础探讨多组分体系的吸附,并通过实验建立溶解油在固相和液相之间的分配关系——吸附等温式;尝试用实测的吸附等温线和溶解油突破曲线确定阻滞系数,从而可以把地下水中反应性石油污染物的迁移和相间转移耦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6.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地表水硝酸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表水硝酸盐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主要水环境问题之一,为了有效控制地表水中硝酸盐污染,确定地表水中硝酸盐的来源以及研究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硝酸盐稳定氮(15N)、氧(18O)同位素作为一种有效的示踪技术在识别地表水中硝酸盐的来源及迁移转化过程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硝酸盐在迁移转化过程中,15N、18O同位素会因为多种因素而发生分馏,同位素值发生变化使得这种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系统总结了不同来源硝酸盐δ15N、δ18O值的组成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流域内,利用硝酸盐15N、18O同位素技术开展硝酸盐来源识别、负荷估算和反硝化作用评估的方法和研究进展.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提出在未来的研究过程中,一方面应以流域为单元,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并结合多种辅助指标研究多因素共同作用下NO3-污染源的δ15N-NO3-和δ18O-NO3-值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应对比流域污染源详细的调查数据,分析现有负荷估算模型存在的不确定性,并构建合适的负荷计算模型;最后,应深入开展同位素在确定流域和河流中反硝化发生的范围、地点和程度方面的研究,特别是掌握河流系统中沉积物-水体中氮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137.
138.
目的:观察增色汤联合祛白灵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增色汤联合外用祛白灵治疗,对照组口服精血补片联合外用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2组均在治疗3个月后进行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并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DLQI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色汤联合祛白灵治疗白癜风疗效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9.
叶龙翔  张达玉  汪方跃  陈雪锋  张飞  席晓晨  周涛发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35-2022062035
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是安徽南部地区出露面积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复式岩体,该复式岩体的岩浆源区、岩石成因和成矿联系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查明。在前期对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开展了锆石微量元素与Hf同位素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4个阶段从早到晚(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细粒花岗斑岩),晚期(第三、第四阶段)比早期(第一、第二阶段)岩浆岩的锆石εHf(t)值呈显著增高趋势,岩浆形成温度升高(705.3℃ 715.9℃ 827.1℃ 805.5℃),氧逸度降低(93.8 149.170.1 69.9)。进一步分析认为,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源于同一具有壳幔混源的岩浆源区,随着时间的演化,岩浆房中幔源组分比例逐渐增高,幔源物质的加入,不仅提高了晚期岩浆形成温度,一定程度改变了源区组成。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4个阶段花岗岩均经历了榍石、角闪石、金红石、斜长石等矿物的分离结晶,晚期(第三、第四阶段)花岗岩相比早期(第一、第二阶段)花岗岩具有更高的分异程度。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中第一、第二阶段花岗岩具有较好的W—多金属矿床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40.
席振 《地质与勘探》2023,59(3):664-677
安托尼奥(Antonio)铁矿位于秘鲁中东部阿普里马克(Apurimac)始新世-渐新世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铁-金)成矿带,矿体的空间展布受到安达胡拉斯-雅乌里(Andahuaylas-Yauri)岩基岩石与弗若巴木巴(Ferrobamba)组碳酸盐岩的接触带控制。矿区花岗闪长岩具有高硅和钠,低铁、镁和钙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0.92~0.99,富集Rb、Ba、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活泼不相容元素,亏损Nb、Ti、P等高场强(HFSE)元素,表现出准铝质I型花岗岩的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花岗闪长岩为幔源镁铁质岩浆结晶分异,可能有俯冲洋壳与下地壳部分熔体物质参与,形成于纳兹卡(Nazca)大洋板片低角度俯冲到南美大陆板块之下的挤压背景向拉伸背景过渡时期。动力背景的转变有利于区域大量斑岩型及相伴生的热液型、矽卡岩型矿化的形成。结合矿区地球物理勘查结果,安托尼奥出露的多个铁矿体在矿区深部合并为一个矿体,向南西侧倾伏延深,并可能有其他类型矿体(矿石)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