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35篇
综合类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WRF模式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对一次发生于南海高空越洋航线上的晴空颠簸(CAT)事件开展同化AMDAR资料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研究,探讨副热带高空急流与本次CAT的发生关系。通过对飞机航线上CAT发生时刻附近水平和垂直风场、气压场、温度场的模拟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此次南海高空越洋航线上的CAT位置及周边区域存在明显的大气重力波活动;(2)影响此次CAT的大气重力波主要来源于副热带高空急流及非地转平衡;(3)急流区以及非地转平衡激发的大气重力波经过水平传播或垂直传播,通过扰动局地大气环境达到Kelvin-Helmholtz不稳定和急流南侧反气旋气流的惯性不稳定的两种机制使波形破碎,从而形成CAT。  相似文献   
72.
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据质量是影响自动气象站观测业务发展的一个瓶颈。重新定义了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分析了影响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的因素,设计了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并对体系的各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阐述。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由质量控制流程、质量控制标识码、数据质量评估三部分组成,其中,质量控制流程又由数据生产阶段、数据传输阶段、数据检查阶段组成。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体系的核心是在减少疑误数据产生的前提下,对观测数据进行全生命周期控制和评估。  相似文献   
73.
选频法是音频大地电场法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本文通过实践应用说明选频法在浅层地下水勘探中的有效性,并对选频法测深极距(MN)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关系开展对比分析和初步理论研究。首先,采用水平交变电场、交变磁场共同作用下的均匀半空间中低阻导电球体简化地质地球物理模型,对选频法测深曲线开展正演计算;然后,对选频法在广西“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应用中的131口钻井出水量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其中98口钻井的钻探情况开展详细列表统计分析,对比研究测深曲线异常处MN极距大小与实际钻探出水深度之间的关系。理论分析与实践应用表明,选频法在浅层地下水勘探中效果明显,是一种确定浅层地下水井位的有效方法;同时,实践统计结果表明,选频法测深法异常曲线处MN极距的大小与实际钻探出水深度之间存在1∶1的近似关系,验证了理论模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另外,本文的研究成果表明,在浅层(<200 m)天然电磁法勘探中,天然电场观测值的大小除了与大地的电阻率、信号的频率有关外,还与电极距大小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74.
基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矿石中金含量,试样经高温焙烧后,用王水溶解,泡塑吸附,可以有效地分离和富集矿石样品中的金,大大降低共存因素,从而不影响金的测定,排除共存元素的影响,提高测试方法的灵敏度。硅酸盐中包裹金,试验结果偏低,可适量掺入氟化钠使硅的晶格处于开放状态,然后将金溶解在王水中,排除全部干扰因素。  相似文献   
75.
为了改善系统界面友好性、增强系统功能性并提高开发效率,运用ExtJS框架实现了基于B/S架构的青岛海洋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专项数据库系统的前台界面。系统界面美观,操作方便,开发效率高,维护规范。  相似文献   
76.
北印度洋-南海海域海浪场、风场的年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7年9月~2002年8月共45年的逐6小时ERA40 10 m风场,驱动WAVEWATCHⅢ海浪模式,得出北印度洋-南海海域3小时一次,分辨率为0.5°×0.5°的海浪场;对上述海浪场和对应风场进行EOF分析,讨论它们的年际变化的特征。研究结果指出:亚丁湾以东洋面、孟加拉湾和南海都存在海浪和风速场的高值变化中心,尤其是亚丁湾以东洋面风力最强,有效波高最高;赤道印度洋中东部有效波高为高值区可能是南印度洋西风带产生的涌浪向北传播引起的;北印度洋-南海海域海面风速和有效波高呈线性增强趋势,海面风速还存在3年左右的周期变化现象。  相似文献   
77.
文章介绍了数字航摄相机(DMC)的基本参数和数字影像的数据特点,总结了数字影像在安阳地籍测绘项目中的应用流程和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78.
79.
西北太平洋波候与大气涛动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CMWF 1958-2001年44 a的ERA-40海浪再分析资料计算了西北太平洋海域(0°~45°N,99°~160°E)月平均有效波高(SWH)、平均周期(T)与北太平洋模态指数(NPI)、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和多变量ENSO指数(MEI)等大气涛动之间的时间和空间的相关性,重点探讨了NPI对北半球西太平洋波候(SWH和T)的影响。结果表明:NPI、PDO和MEI均与SWH和T有显著的相关性;NPI与SWH和T呈现正相关性,NPI超前SWH和T半年左右正相关最强,最强的相关海域位于日本和菲律宾以东洋面;NPI还存在3~5 a、8~9 a和13~15 a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变化; NPI高指数且PDO负位相或MEI负位相均使得SWH和T 增大; MEI冷位相且叠加PDO负位相时也利于SWH和T增大。NPI影响西北太平洋波候的可能机制是:NPI处于低(高)指数时,阿留申低压加深(减弱)且位置偏东(西),北太平洋西风带海面风速急流出现(消失),太平洋副热带东北信风大值区东移(西移),西北太平洋海域信风减弱(加强),西北太平洋海域有效波高和平均周期随之减小(增大)。中、东太平洋西向传播的涌浪对西北太平洋海域波侯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0.
基于AMDAR资料应用于中国周边海域飞机颠簸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2002—2011年共10 a的AMDAR资料,用于中国周边海域(0~35°N,110~150°E)越洋飞行飞机颠簸的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分析。研究指出:南海比西北太平洋海域更容易发生重度以上的飞机颠簸;全年中6月最容易发生颠簸,而9月至次年2月发生重度和严重颠簸的百分率明显减小;5 km以下,发生轻度和重度颠簸的百分率随高度增大而减小,8 km以上重度颠簸的发生百分率稳定在0.2%左右,边界层顶和对流层顶附近容易发生严重颠簸,发生的百分率分别为0.27%和0.18%;随着风速增大发生颠簸的概率一般也增大,在对流层上层风速大于40 m/s时,发生重度和严重颠簸的百分率都明显增大,达到0.2%左右。冷半年风向为NNE以及暖半年风向为SSW时,发生重度颠簸的百分率达4%左右;严重颠簸发生在暖半年的概率较大,暖半年吹SSE至ESE风时,发生百分率为0.25%~0.3%,但暖半年吹正北风或冷半年吹正南风时,也易发生严重颠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