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利用博克图地区1951—2005年的气温、降水、大风、无霜期日数资料,分析了博克图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及干旱发生特点。结果表明:近55年来,博克图地区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上升了0.40℃/10a;年平均气温波峰、波谷值都呈明显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干旱出现的概率有增加的趋势;大风日数在11~73天之间;进入90年代后无霜期出现日数比较稳定,为79~101天。  相似文献   
12.
应力状态对膨胀土SWCC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龚壁卫  吴宏伟  王斌 《岩土力学》2004,25(12):1915-1918
探讨了应力对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膨胀土的首次干湿循环过程的“滞后”现象明显。应力状态对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影响显著,与常规试验方法相比,一维固结状态和各向等压应力状态下的土-水特征曲线更具线性关系,干湿循环甚至出现了逆向回滞现象。  相似文献   
13.
第四纪地层中断层同震错动行为的离心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试验地球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认识当地震发生时在第四纪地层中断层同震错动行为的有关特征,为减轻地震灾害相关问题进行基础研究.原创了在试验模型中预制断层的方法来模拟第四纪地层中存在的断层,用离心机模拟试验研究第四纪地层中不同活动年代、不同上断点深度断层的同震错动行为,特别是地表破坏(地表形变和破裂)特征,取得了新的...  相似文献   
14.
地震中发震断层诱发桩基失效,导致上部结构破坏甚至坍塌,相关破坏机制和避让距离缺乏系统研究。通过离心机试验和数值模拟,针对基岩正断层活动诱发上覆砂土中群桩基础的静力破坏展开研究,考察不同群桩断层相对位置下群桩的破坏特征。试验与计算结果均表明,当群桩跨越断层时,正断层活动使群桩向上盘一侧倾斜,并使基桩弯向上盘一侧。基桩桩顶荷载的重分布进一步使基桩形成受拉和受压两种破坏模式。数值参数分析表明,在不同桩位上,群桩的变形响应可划分为5个特征区域。对于埋深为20.0 m的基岩正断层,群桩在上盘和下盘一侧的安全避让距离分别为23.5 m和15.9 m,其中下盘一侧离开断层7.9 m至上盘一侧离开断层4.1 m的区域需要进行重点避让。  相似文献   
15.
16.
内蒙古布航特位于内蒙古东乌旗—大兴安岭北段Cu-Mo-Pb-Zn-Ag-Au-Ni-Cr-Co三级成矿带上。1∶5万土壤测量显示,土壤中Ag、Pb、Zn等中低温元素异常呈半环带状围绕Sn、W、Mo高温元素异常分布,异常强度高,组分分带明显,异常查证中圈出的1∶1万土壤异常分布与其类似,异常强度更高,Pb、Zn、Ag异常浓集中心指示了浅覆盖铅锌矿体位置。与土壤异常对应的低阻高极化率圆形面状异常,指示有隐伏极化体存在,推测深部存在隐伏花岗斑岩体;隐伏岩体及其内、外接触带深部找矿潜力较大。以斑岩成矿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发现了多条浅覆盖铅锌矿体和隐伏银矿体、钼矿体,总结了本区地质、物探、化探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7.
老湾金矿带受控于区域性龟(山)-梅(山)断裂在桐柏的出露部分——老湾脆-韧性剪切带。老湾脆-韧性剪切带为一右形走滑剪切断裂系统,它包括矿带南北两侧的边界断裂——老湾和松扒断裂及它们之间的次级剪切裂隙。老湾和松扒断裂为右形走滑性质的导岩、控岩断裂,它控制了区内岩浆热液产生和热液成矿体系的形成;次级剪切断裂位于两边界断裂之间的一系列次级脆性断裂,它们因几何形态、构造特征、滑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而具有分段性。其中上上河-彭家老庄段属区域右行走滑体系中R型张扭性断裂,老湾-盛老庄段主要为P型压扭性,其次为Y型张扭和T型张裂隙,二者同为Riedel剪切裂隙系统,组成一个由P和R连结的辫状右行走滑剪切带,它控制着老湾金矿带所有的矿脉带和矿(化)体。因而老湾金矿带断裂构造控矿模式为:一级边界断裂控岩,次级右行走滑剪切断裂带控矿.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在数值模拟还是试验模拟研究工作中,正确处理边界条件是研究结果有意义、合理、可靠的前提.过去在模拟研究中,最多也最方便的是用刚性边界条件作为边界约束条件,显然这只是一种近似的无奈做法.对于采用非刚性边界条件约束,首先面对的难题就是还不能准确认识其在自然界中的实际情况,难以找到依据.  相似文献   
19.
雷国辉  孙华圣  吴宏伟 《岩土力学》2014,35(5):1224-1230
通过Flamant和Melan的解析解答、Mindlin解答的积分蜕化公式以及有限元数值分析计算结果,展示了在半无限平面问题中线荷载作用方向位移解答的不确定性。线荷载作用方向没有绝对位移,只有相对位移,但相对位移会随着与位移约束参考点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或随着线荷载在垂直于半平面方向分布长度的增大而增大,不具收敛性。这意味着,在解析和数值分析中,纯粹的半平面问题的位移解答具有多值性,因此,将岩土工程问题作为半空间问题进行分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循环温度场作用下PCC能量桩热力学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PCC能量桩是河海大学岩土所开发的一种新型能量桩技术。在常规桩基静载荷模型试验基础上,将PCC能量桩放置在南京典型砂土中,并通过导热管内水体的循环对模型桩体施加温度场,以模拟PCC能量桩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承载力特性与受力机制,PCC能量桩先加载至工作荷载(极限荷载的一半),再施加热-冷循环一次,最后加载至极限荷载,测得不同温度下PCC能量桩的荷载-位移关系曲线、桩身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等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能量桩换热过程中,热量更容易从桩体传向土体(即夏季模式的热循环);热循环及制冷循环都明显改变了桩顶位移值,且往复循环作用下产生的塑性变形不能完全恢复,其积累变形可能危害上部结构安全;桩身受温度场作用产生的热应力相对较大,且不同约束条件下其变化值有所差异;在制冷循环下,桩底部甚至可能产生较大拉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