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极值风速重现期不仅是海岸工程设计的重要参考项,也是海洋预报部门发布预报、预警的重要依据。因此,本文通过统计分析1949-2015年之间经过浙江近海的热带气旋过程中的风速极值,采用P-III分布和Gumbel分布求矩适线法对其进行重现期的计算。由最小二乘法准则可知,P-III分布求矩适线法的拟合曲线优于Gumbel分布求矩适线法的拟合曲线,能够很好地拟合实测数据序列。比较P-III分布和Gumbel分布的计算结果可知,P-III分布计算结果更符合实测数据,且其计算的百年一遇极值风速设计值为92.26m/s。此外,文中还对计算方法进行了Matlab编程设计,以自适应的过程选取与数据序列拟合最好的曲线,不仅在计算方法上,而且在操作方式上,都较传统适线法更具有客观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收集并整理内蒙古自治区宝昌地震台VP型垂直摆倾斜仪数字化观测资料,通过调查各种干扰因素特征,分析认为,雷电和强降雨、温度与气压、标定与校准、仪器故障是影响倾斜仪观测的主要因素。对干扰因素进行识别,进一步增加垂直摆观测数据可用性,对于准确抓取短临地震异常信息具有一定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湖泊科学是研究湖泊及其流域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下对生态系统、环境间的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为了探究湖泊科学研究的发展与研究前沿,通过对《湖泊科学》创刊30年(1989-2018年)来发表的全部2555篇论文的统计,分析了年发文量与影响因子年际变化趋势,并运用CiteSpace V软件绘制了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表明:30年来《湖泊科学》年发文量、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整体呈稳步增加的趋势,期刊拥有较为稳定与广泛的学术影响力.相关研究范围主要涉及全球气候变化、湖泊生态系统及群落结构、湖泊富营养化等方面,研究区域则多为湖泊分布较广、生态系统较脆弱且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地区.文献关键词的分析得出了研究热点与趋势的三个阶段.CiteSpace对作者所在机构的分析表明,近10年来,高校已经超过研究所成为期刊作者主体.关键词词频分析表明,"太湖"、"沉积物"、"富营养化"一直是刊发内容的热点,而近10年来,浮游植物及群落结构、三峡水库逐渐成为热点.随着湖泊研究与遥感技术、统计与模拟、环境化学等进一步交叉,湖泊科学研究向着深入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目前,湖泊科学研究已形成了湖泊水文与生态系统、湖泊生态恢复与环境评价、沉积环境与全球变化等较为稳定的研究团队,高校与科研院所成为湖泊研究主体,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和集聚效应.期刊论文读者下载量统计分析表明,《湖泊科学》官网(www.jlakes.org)已经成为读者阅读和下载论文的主要渠道.根据知网数据库的统计分析,30年来,刊发论文均获得了不同数量的读者引用,单篇最高被引636次,篇均被引24次.期刊高被引论文分析说明,湖泊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载体,加强湖泊污染问题的预防、湖泊富营养化预测及其生态修复技术等业已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与趋势所在.同时,随着全国湖泊流域数据平台的建设与大数据融合,湖泊流域物质交换、人文影响定量评估、健康与管理、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快,而湖泊研究成果在区域的应用,将为改善水环境质量,确保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为湖泊生态保护及环境改善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针对测震台网定位存在偏差的问题,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08—2019年9月内蒙古测震台网及周边台站记录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4410个地震事件进行重新定位.研究表明,利用双差定位方法重新定位后地震分布更集中,更符合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定位精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To understand the ecological status and macrobenthic assemblages of the Xin'an River Estuary and its adjacent waters, a survey was conducted for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nd macrobenthic assemblage structure in September 2012(Yantai, China). Several methods are adopted in the data analysis process: dominance index,diversity indices, cluster analysis, non-metric multi-dimentional scaling ordination, AMBI and M-AMBI. The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and 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 of six out of eight sampling stations were in a good condition with low concentration. The average value of DO((2.89±0.60) mg/L) and p H(4.28±0.43) indicated that the research area faced with the risk of ocean acidification and underlying hypoxia. A total of 62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of which the dominant species group was polychaetes. The average abundance and biomass was577.50 ind./m2 and 6.01 g/m2,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historical data, the macrobenthic assemblage structure at waters around the Xin'an River Estuary was in a relatively stable status from 2009 to 2012.Contaminant indicator species Capitella capitata appeared at Sta. Y1, indicating the animals here suffered from hypoxia and acidification. AMBI and M-AMBI results showed that most sampling stations were slightly disturbed,which were coincided with the abiotic measurement on evaluating the health conditions. Macrobenthic communities suffered pressures from ocean acidification and hypoxia at the research waters, particularly those at Stas Y1, Y2 and Y5, which displays negative results in benthic health evaluation.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南岳雨凇与冷冬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冷冬年份,南岳雨凇日数偏多;在暖冬年份,南岳雨凇日数偏少。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南岳冬季气温密切相关。副热带高压偏弱时,南岳冬季偏冷;副热带高压偏强时,南岳冬季偏暖。副热带高压的588线北界偏北时,南岳冬季偏暖,反之偏冷。副热带高压的西伸脊点偏东时,南岳雨凇日数偏多,反之偏少,而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超前于冷暖冬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CFD)模拟了背景风风速为2 m·s-1、4 m·s-1、6 m·s-1下通量观测平台周围的风场分布,确定了不同风速下平台障碍物对观测影响最小的风向范围。发现风速不同,平台对背景风的影响范围不同,风速越大,平台对背景风的影响越大。运用涡动相关法计算不同风向条件下的湍流通量,定量分析由于平台干扰对海气通量计算的影响,发现选取迎风条件下的数据计算得到的海气通量会比实际偏低。  相似文献   
18.
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沉积体系的研究对川西拗陷中段气藏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物源研究、地震分析得出该区沙溪庙组可划分为东、西两个沉积体系,西部龙门山短轴物源控制的沉积体系主要由冲积扇-冲积平原(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等亚相组成;东部的长轴物源控制的沉积体系主要由冲积平原(曲流河)-曲流河三角洲-湖泊等亚相组成。这一新的认识对川西拗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的深入勘探和已发现气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湖南电网严重冰灾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2005年初和2008年初2次造成湖南电网严重冰灾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成因,利用NCEP1°×1°全球再分析资料、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环流特征指数资料对过程期间高中低三层的水平和垂直结构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分析了两次冰冻天气过程中各项环流特征指数与气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副高强度持续偏强,中层有暖层存在,850hPa与700hPa有明显的逆温层,700hPa强劲的西南急流,850hPa南北温差锋区的建立和维持,异常强大的冷高压长时间控制是造成两次冰灾过程的主要原因;地面降水、相对湿度、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风向风速均与电线覆冰直径有关,温度垂直结构、环流指数和地形也与冰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虫黄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最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并在珊瑚礁的建造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为探究虫黄藻对温度和光照的生理响应,本研究以E型虫黄藻(Symbiodinium voratum)为实验对象,通过室内培养,并结合谢尔福德耐受性定律建立了基于温度的虫黄藻生长速率的耐受性模型。结果显示:E型虫黄藻在光强90μE培养下,最适生长温度为22.56℃,适温范围为16.72—28.40℃;温度培养实验中,23℃时,虫黄藻中有机碳(C)、氮(N)积累最多; 27℃时,虫黄藻PSⅡ的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显著高于其余两个温度组;光照培养实验中,E型虫黄藻在温度23℃培养下,光强的适宜范围为100—200μE;并通过提高细胞内叶绿素a含量和Fv/Fm两种方式应对外界光照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