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丰县冬季异常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温丽华 《广东气象》2007,29(4):38-40
利用异常度的概念对新丰县1960~2005年冬季气候进行分析,建立了冬季异常气候(干湿冷暖)划分标准,并根据天气气候原理对形成干湿冷暖异常冬季气候的平均环流形势、副高特征、ENSO事件等进行分析,得出了:新丰46年来冬季气温和降水量从持续偏冷、偏少到持续偏暖、偏多的年际变化周期,它与副高的年际变化是相对应的。冷(暖)冬前期夏季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弱),到秋季转为持续偏弱(强)。在EL N ino事件期间常出现暖冬和湿冬,而LA N ina事件期间常伴随冷冬等新丰冬季气候异常的特征及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黄山冬季气温分类及雪、雨凇和雾凇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对应分析方法对黄山1956~1996年冬季气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Ⅰ类冬季气温特点,后冬冷于前冬,隆冬气温很高,冬季气温低;Ⅱ类特点,前冬暖后冬冷,隆冬气温很低,冬季气温正常;Ⅲ类后冬暖前冬冷,隆冬气温偏高,冬季气温高。Ⅰ类冬季降雪、积雪、雨凇和雾凇日数多;Ⅱ类冬季积雪日数多,降雪、雨凇和雪凇日数少;Ⅲ类冬季降雪日数正常,雨凇日数偏多,积雪和雾凇日数偏少。各类冬季降雪、积雪、雨凇和雾凇日数的冬季月分布差异明显。ENSO对黄山冬季气温有明显影响,ElNino年黄山多为暖冬年份,冬季平均气温正距平百分比18.8%。关于中高纬度和极区环流与黄山冬季气温关系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尤临 《贵州气象》2003,27(Z1):16-18
利用1951年以来冬季(12~2月)的平均气温资料,划分了曲靖市暖冬、冷冬年,发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出现暖冬年的频数增加.暖冬年亚洲地区纬向环流较明显,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暖冬年份与曲靖市春季强倒春寒天气和冬春降水量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罗喜平 《贵州气象》2003,27(1):14-15
利用 1951~ 2 0 0 1年贵州省 32个代表站冬季 (12~ 2月 )温度资料 ,对冷暖冬年进行划分 ,并分析其环流因子 ,发现冷冬年西风带亚洲地区以经向环流为主 ,低纬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 ,位置偏东 ,暖冬年则相反。冷暖冬年与来年春季总降水量、温度都有较好的关系 ,对短期气候预测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1949--2003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资料和影响山东热带气旋(TC)资料,通过合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山东TC频数偏多年份,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东,副高强度偏弱,副高面积指数偏小;频数偏少年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偏西,副高强度偏强。影响山东TC强度偏强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副高西伸脊点偏西。影响山东TC强度偏弱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副高西伸脊点更偏东些。  相似文献   

6.
影响山东的热带气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49-2003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资料和影响山东热带气旋(TC)资料,通过合成、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山东TC频数偏多年份,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偏东,副高强度偏弱,副高面积指数偏小;频数偏少年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偏西,副高强度偏强.影响山东TC强度偏强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副高西伸脊点偏西.影响山东TC强度偏弱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副高西伸脊点更偏东些.  相似文献   

7.
使用1961—2016年广西79个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降水资料、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 逐月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指数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国家气候中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资料, 利用相关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广西大范围暴雨气候异常对PDO的响应。结果表明:广西大范围暴雨日数存在显著增多的突变新特征,对PDO有反位相变化的响应。当PDO处于冷位相时,对应着5—8月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显著性偏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明显增强,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边沿的东南风容易形成季风槽;形成从新几内亚岛东北部沿海到华南地区的低空风场为“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气旋”波列传播,使广西大范围暴雨日数偏多。当PDO处于暖位相时,大气环流异常特征相反,广西大范围暴雨日数偏少。   相似文献   

8.
盘县近50a来雨凇天气过程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盘县国家基本气象站1960—2008年的雨凇观测资料,对盘县近50 a来的雨凇天气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①盘县年平均雨凇日数为5.7d,雨凇最早出现时间为12-10,最晚结束时间为次年的03-05,过程最长持续时间20d,年最多雨凇日数高达31d。②盘县以20世纪60年代出现雨凇最为频繁,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次之,20世纪90年代出现最少。③盘县雨凇均发生在12月—次年的3月,以1月出现最多。④雨凇存在的特点与冬季气温有关,相对冷冬年份的雨凇日数比相对暖冬或正常年份的雨凇日数偏多。⑤当雨凇天气发生时,气象条件基本满足气温≤0℃,日降水量为0.6mm左右,相对湿度≥85%,风速在0~3m/s之间。  相似文献   

9.
罗喜平 《贵州气象》2003,27(1):14-15,20
利用1951-2001年贵州省32个代表站冬季(12-2月)温度资料,对冷暖向前看进行划分,并分析其环流因子,发现冷冬年西风带亚洲地区以经向环流为主,低纬度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弱,位置偏东,暖冬年则相反。冷暖冬年与来年春季总降水量、温度都有较好的关系,对短期 气候预测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北方秋雨与热带中太平洋海表冷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韩晋平  张人禾  苏京志 《大气科学》2013,37(5):1059-1071
本文利用1951~2011年中国160站降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延长重建海表温度 (NOAA extended reconstructed SST) 资料,研究了中国9月北方秋雨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并用ECHAM5大气环流模式开展了数值试验,最后对2011年9月历史罕见秋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北方秋雨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19世纪60年代到1980年代中期,北方秋雨偏多,1950年代、1980年代后期和1990年代秋雨偏少。北方秋雨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有密切联系,北方秋雨偏多时,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有利于偏南风向北输送水汽并在中国北方辐合。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西伸与热带中太平洋的海表冷却密切有关,偏低的热带中太平洋海表温度(CTSSTI)使其上的对流活动受到抑制,热带西太平洋对流异常旺盛,在西北太平洋出现异常反气旋,加强东亚—西北太平洋的EAP波列,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西伸,导致秋雨偏多。反之,热带中太平洋海表偏暖,副热带高压偏弱偏南,秋雨偏少。2011年9月北方秋雨的环流异常及成因与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连山地区云量的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祁连山区4个测站1961~2000年1~12月平均总云量资料,采用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和功率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0年来祁连山区云量与大环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区云量主要受副热带高压、中纬度经(纬)向环流、高原季风和太阳变动影响。当副高面积增大,向北扩展,中纬度纬向环流增强,促使副热带高空锋区北移,冷暖空气在祁连山区交绥次数减少,造成祁连山区云量减少,反之云量增多;高原夏季风强(弱),造成祁连山区云量偏多(少);当太阳活动强烈时,高原近地面大气层易出现热低压,祁连山湿润下垫面和热低压结合,促使对流云增多。  相似文献   

12.
我国暖冬气候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孙林海  赵振国 《气象》2004,30(12):57-60
重点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冬季持续偏暖、出现连续暖冬的成因。初步分析表明,我国气温存在着大约30年左右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东亚冬季风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欧亚大陆积雪面积减小、火山活动减少以及温室效应等,都可能是造成我国冬季持续偏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57-2010年冬季中国东北地区90站气温资料,应用REOF和聚类分析方法将东北划分为南、北两个冬季气温变化子区,分析讨论其冬季气温的变化趋势和冷暖异常特征,及其与主要环流指数之间的同期和滞后关系。使用向后去除变量选择法,选取最优预测因子,并建立了全区和各子区的回归统计模型。结果表明:东北冬季增温较明显,平均上升速率达到0. 45 ℃/ 10 a,北部略高;与同期欧亚纬向环流指数之间存在着较显著相关;前期8月东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指数、前期10月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和前期8月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与东北冬季气温存在着显著相关,复相关系数达到0.70,并且是回归方程最关键预测因子。在对冷、暖冬预测时,可以把选定时段和区域副热带高压和极涡面积指数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且误报率较低。  相似文献   

14.
山东夏季降水异常的前兆信号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山东省内1960~2003年40个观测站的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山东夏季降水空间分布、时间尺度的演变特征以及山东夏季降水异常时大气环流、热带对流活动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夏季降水总体呈现由鲁南向鲁北递减的趋热,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涝年的前期冬季极涡向东扩展,东亚大槽和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偏强;旱年前期冬季极涡偏向西半球,东亚大槽和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偏弱.涝年热带印度洋、南海至西太平洋地区对流增强,热带东太平洋地区对流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旱年则相反.涝年前期冬季由于冬季风较强及低纬度地区冷涌活跃,加强了低纬地区的对流活动,增强了Hadely环流,加强了能量及水汽向中、高纬度地区的输运,从而引起山东降水增多.  相似文献   

15.
利用山东省内1960-2003年40个观测站的夏季降水资料和NCEP/NCA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山东夏季降水空间分布、时间尺度的演变特征以及山东夏季降水异常时大气环流、热带对流活动的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山东夏季降水总体呈现由鲁南向鲁北递减的趋热,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涝年的前期冬季极涡向东扩展,东亚大槽和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偏强;旱年前期冬季极涡偏向西半球,东亚大槽和东亚冬季风较常年偏弱。涝年热带印度洋、南海至西太平洋地区对流增强,热带东太平洋地区对流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旱年则相反。涝年前期冬季由于冬季风较强及低纬度地区冷涌活跃,加强了低纬地区的对流活动,增强了Hadely环流,加强了能量及水汽向中、高纬度地区的输运,从而引起山东降水增多。  相似文献   

16.
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的空间非均匀分布与前期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78-2007年全国753站逐日降水资料、NECP/NCAR提供的逐日再分析资料和NOAA提供的第2套扩展重建海温资料,从区域整体角度确定了近30 a(1978-2007年)江淮流域梅雨期.采用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经验正交函数)分析,讨论了江淮流域梅雨期降水空间非均匀分布特征,着重研究了影响江淮梅雨空间非均匀分布的前期海温关键区及关键时段.结果表明:全区一致梅雨旱涝与前期冬季北太平洋鄂霍次克海附近的海温异常有密切的联系.当前期冬季该海域海温偏高时,冬季风偏弱,对应后期梅雨一致偏涝,反之则偏旱.5月南海至台湾和菲律宾以东附近海温偏低,江淮流域梅雨量偏多,反之则偏少.梅雨的南北反相分布与前期秋冬季中印度洋的海温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当前一年10月至当年1月中印度洋海温偏高时,梅雨期850 hPa江淮之间易形成切变线,有利于梅雨区“南旱北涝”,反之则“南涝北旱”.梅雨的东西反相分布与前期秋、冬季热带中东太平洋的海温关系密切,ENSO事件有可能通过影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东西位置,从而引起东亚大气环流异常,导致梅雨东西分布反相.前期秋季和冬季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年(对应ENSO暖事件),西太副高位置偏西,有利于梅雨区“东旱西涝”,反之则“东涝西旱”.  相似文献   

17.
近40a江苏省冬季气温异常的演变及其涨气背景场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1961-1998年江苏省11个站点冬季平均气温的EOF分析,探讨江苏省冬温异常的演变特征,并分析其同期及前期500hPa高度距均,海温距平场的特征,指出冬季异常冷年,同期与前期500mPa高度距平场主要表现为亚洲-太平洋地区阻塞形势发展,经向环流加强,同期至前期6个月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为持续负距平。而暖冬同期与前期500hPa高度距平场的特征特征是,西太平洋海温为持续负距平。而暖冬同期与前期500hPa高度距平场的特征是,西太平洋副高势力较强,亚欧大陆中高纬 纬向环流占优势,同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具有厄尔尼诺的特征,但前期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距平具有由负向正转变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61—2020年山东省122站逐月平均气温资料、NOAA逐月海表温度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大气环流资料,对山东强弱冷暖冬年进行了划分,分析了ENSO对山东冬季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山东冬季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偏冷阶段进入偏暖阶段,近年波动明显;去趋势项后,59 a中出现4个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日本气象厅提供的历史海温资料、Hadley海温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1951~2010年)等探讨了东亚夏季风的强度与前期暖池热含量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可以作为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前期预测因子,两者正相关关系显著。本文选取相关系数更大、持续性更好的前期冬季暖池关键区(-5.5°~5.5°N;157.5°~170.5°E)热含量来进行预报。将暖池热含量指数和东亚夏季风指数均回归到夏季大气环流场上,发现在暖水年次年夏季西太副高偏弱、位置偏北,菲律宾以东以北洋面为气旋性环流,对流上升运动增强,赤道西太平洋地区为显著的西风距平,日本岛以东洋面为反气旋环流,对流下沉运动增强,日本岛以南、黄海至我国中东部地区为显著的东风距平,且前期2月西风带位置偏北,引起夏季海陆热力差异较大,最终导致东亚夏季风强度异常偏高;冷水年则相反。综上所述,当前期冬季西太平洋暖池热含量异常偏高(低)时,会造成次年东亚夏季风强度偏强(弱)。   相似文献   

20.
高晓梅  江静  刘畅  马守强 《气象科学》2018,38(6):749-758
利用1949—2015年台风年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NOAA资料等对近67 a影响山东的台风频数特征及其与相关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山东的6类台风中沿海北上类最多,登陆填塞类最少。8月和8月上旬是主要月份和旬份。台风年代际变化明显,并存在显著的26 a年代际尺度和5 a年际尺度的周期变化。(2)台风频数与同年份的东亚槽位置、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分别呈显著的负、正相关关系。Ni1o3. 4区海温对台风频数存在超前的显著负相关,超前影响分别在1、2、3、4月。台风频数与冬季北大西洋涛动(NAO)指数、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指数分别存在显著的正、负相关关系。春、夏、秋季和年PDO冷位相时台风频数偏多,PDO暖位相时台风频数偏少,这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低层水汽条件关系密切。(3)冷、暖位相年台风频数与太平洋海温分别存在显著的相关区,特别是冬季暖位相时赤道中东太平洋显著负相关区域较大。年PDO冷位相与夏季的显著相关区较相似,暖位相与秋季相似。(4)太平洋海温与台风频数相关性较好的海域主要有3个关键区:赤道中东太平洋、北太平洋中部和西太平洋暖池。其中赤道中东太平洋的的显著性表现在冬季,北太平洋中部的显著性表现在年、春、夏、秋季,西太平洋暖池的显著性表现在夏、秋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