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4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临床中常见的急慢性疼痛诸证多为筋经或肌筋膜病变所致,毫刃针与筋针分别对经筋病和肌肉筋膜的病理改变有着突出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卫气、经筋与肌筋膜理论,结合《灵枢经·九针论》中“员针”的特点,对上述两种针刺法的应用及作用机制进行探究,认为将毫刃针结合筋针的针刺手法应用于疼痛的治疗中,可解痉止痛、调畅经筋,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2.
以浙江省慈溪市经济快速发展城郊区横河镇为研究区域,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探讨横河镇农田土壤重金属分布状况、空间异质性及其来源,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区域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横河镇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均已超出当地的背景值,呈现中等变异特征.依据空间变异函数模型及参数判定重金属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3.
总结了1994年四川发生的建国以来最为严重的夏伏连旱,得出造成这样严重的夏伏连旱是由于大范围的大气环流持续异常所引起的,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异常的原因,发现其与前期青藏高原冬春气温显著偏高以及西太平洋暖池地区海温偏高,对流特征旺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4.
本文利用P—σ混合坐标系的五层原始方程模式,研究了夏季青藏高原对东亚大气环流及其低频振荡(10—20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没有青藏高原存在时,高原及孟加拉湾地区的降水明显减少;我国长江流域也干旱少雨;对流层中低层高原的强大热源作用也有所减弱;南亚高压位置偏南。数值试验证明,青藏高原是低频波传播的一个源地,同时还表明,高原对对流层中低层上的低频振荡有激发作用,当没有高原地形时,500hPa上低频环流将减弱。高原对低频波的径向传播有明显影响,而对低频波的纬向传播的影响却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5.
川东盛夏伏旱非绝热热流量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富明  李跃清 《大气科学》1994,18(4):423-430
本文分析了川东伏旱与大气非绝热热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四川“西涝东旱”气候特征相关的川东伏旱与北半球大范围非绝热热流量异常相联系。夏季月平均非绝热热流量距平场,亚欧范围内差异显著。重旱年极地维持1波,无旱年维持2波,90—120°E、20—40°N关键区,重旱年北正南负、东正西负;轻旱年东正西负;无旱年北负南正、东负西正。川东重旱年、轻旱年为负距平区,无旱年为正距平区。并且,青藏高原加热作用,通过影响东亚大气环流系统而对川东伏旱形成有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了根据冬-夏地气遥相关事实,应用参数化方法,建立川  相似文献   
106.
刘富明  李跃清 《大气科学》1994,18(4):423-430
本文分析了川东伏旱与大气非绝热热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四川“西涝东旱”气候特征相关的川东伏旱与北半球大范围非绝热热流量异常相联系。夏季月平均非绝热热流量距平场,亚欧范围内差异显著。重旱年极地维持1波,无旱年维持2波,90-120°E,20-40°N关键区,重旱年北正南负,东正西负;轻旱年东正西负;无旱年北负南正,东负西正。川东重旱年,轻旱年为负距平区,无旱年为正距平区。并且,青藏高原加热作用,通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前期四川盆地地面气象要素场特征提取和具有自适应学习功能的神经网络结构算法,完成了四川小麦亦霉病多输出预报模型的建立。与标准BP网不同的是,输入层神经元的连接不是网状结构,而是树状结构。这样不仅突出了前期气象主要特征场对小麦赤霉病分布状况的影响,而且加快了学习训练速度。  相似文献   
108.
对比分析了我国南方主要稻区稻飞虱大发生的1987、1991、1993年同特轻的1981年夏季基本气候特点。结果表明,稻飞虱大发生年6-8月,主要多雨带位置偏南,位于江淮至江南之间,四川盆地东部雨量明显偏多,低温凉夏,而华南一带则干旱、高温、酷暑。特轻年上述多雨区却高温少雨,多雨带偏西偏北。分析了形成上述气候异常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越赤道气流特征,表明它们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9.
有机储集空间是页岩的重要储集类型, 但对处于生油窗内的湖相页岩是否发育有机储集空间却缺少研究.系统采集处于生油窗范围内不同演化程度的湖相页岩样品, 利用氩离子抛光样品制备技术, 分别使用Quanta200扫描电镜及EDAX能谱仪联机和JSM-6700f冷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湖相页岩进行微观特征观察和岩石组分分析, 背散射图像和二次电子图像均显示, 页岩内大量发育呈暗色条带状的有机质-粘土-碳酸盐和有机质-粘土-硫酸盐混合体.该混合体内极易发育孔隙, 从2 500~4 000 m, 该类孔隙连续分布, 当埋深小于3 600 m时, 这类孔隙的尺度一般为微米级, 但随着演化程度增高纳米孔隙增加, 并且呈密集分布.混合体内孔隙的发育分别与页岩含油饱和度迅速增高及游离有机酸含量的增加同步, 该类孔隙的发育不仅仅取决于生烃作用, 它的形成是生烃转化和有机酸溶蚀共同作用的结果.上述结果表明, 在生油窗范围内湖相页岩中, 有机质与无机矿物作为整体共同演化且相互作用, 在生烃与溶蚀叠合作用下形成了丰富的有机质-矿物混合体内储集空间, 该储集类型对陆相页岩油气赋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0.
扁玉螺的生殖腺组织学和生殖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切片和HE染色法,对烟台沿海扁玉螺的生殖腺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根据性腺发育的组织学特征,将扁玉螺生殖腺发育过程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扁玉螺在烟台沿海每年一个生殖周期,繁殖季节为5月上旬至8月中旬,繁殖盛期为6月上旬至7月下旬.上述研究结果探明了扁玉螺的生殖腺发育规律,丰富了扁玉螺的繁殖生物学资料,对开发利用扁玉螺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