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80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156篇
地球物理   209篇
地质学   601篇
海洋学   88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04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81.
宗海图是海域使用论证和海域使用申请不可或缺的图件,为保证宗海图绘制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文章着重探讨并总结利用ArcGIS软件编制宗海图的技术方法及技巧,以期更多的制图用户掌握其绘图方法,进一步提高宗海图的制图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82.
为了预估四川省的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口和经济影响,本文基于四川省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依据山洪沟的判别标准,提取出全省范围的山洪沟,并结合坡度与降水耦合的关系建立了四川山洪危险性评价模型。以2011年1月~2013年12月发生的21次山洪灾害为样本,利用2013年四川省人口和经济数据,建立了山洪灾害对人口和经济影响的预估模型。结论如下:(1)提取出影响生命财产安全的山洪沟64346条,其主要分布在盆周山区、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最大影响面积约38万km2,约占全省面积的78%;(2)建立了山洪危险性评估模型,评估结果能客观地预警四川范围内的山洪等级和影响范围;(3)建立了山洪灾害影响预估模型,模型对人口的影响预估结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983.
顾路  王学滨  杜亚志  冯威武 《岩土力学》2016,(4):1013-1022,1041
利用自主开发的基于粒子群优化的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获得了单轴压缩湿砂土试样观测平面内主应变轴偏转角的时空分布规律。采用双三次样条插值方法,获取了任意位置的主应变轴偏转角,分析了土样将来出现剪切带位置、剪切带的中心及其尖端附近和剪切带外的主应变轴偏转角随纵向应变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随着纵向应变的增加,在土样观测平面内,主应变轴偏转角的范围由分散逐渐变得稳定,大部分区域最终分布在-10°~10°之间。当出现较清晰的剪切带以后(硬化阶段后期),剪切带内不同位置处主应变轴偏转角基本趋于恒定或稍有下降,大致稳定在-5°~5°之间,这与剪切带外的点的主应变轴偏转角均处于发展之中不同;而在剪切带尖端附近的点,主应变轴偏转角随纵向应变的演变规律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984.
运用现实主义原则,依据构造动力作用方式及其效应的不同,系统探讨了本区燕山期演化历程,将其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J,K1早期,K1晚期,K2)。概括为“两次重要转折,两次陆内层流造山,两期伸展作用”。J,第一次陆内层流造山,以挤压机制为主,盆地面积进一步缩小,马超营断裂带叠加脆性改造,新断裂形成;K1早期,花岗岩浆突变式侵入,产生热隆作用,引起重力滑脱,盆地面积扩大,数量增多,以引张应力为主,是本区大地构造发展的第一次重大转折;K1晚期,产生具压剪性质呈平行等间距排列的原始北北东向断裂;K2,第二次陆内层流造山,深部物质调整方向改变,为本区大地构造发展的又一次重大转折,在北北东向断裂基础上,马超营断裂带东西向左行平移作用的参与,形成本区断陷盆地,以引张应力为主。  相似文献   
985.
活动支座摩擦力对简支梁桥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在地震作用下活动支座摩擦力简支梁桥桥墩内力和活动支座外墩,梁相对位 影响,以及水平地震系数,摩擦系数变化对固定支座水平地震荷载的影响。文中建议了考察活动以座摩擦力的简支梁桥整体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986.
伽师地震中北天山地区硫化物的远场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3月~1998年8月期间,伽师地区发生11次包含6级以上地震的强震群,震前,北天山地区硫化物出现了明显的强震远场效应,并认为硫化物生成过程中明显受到压强的影响是硫化物能形成强震远场效应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7.
冯宝华 《江苏地质》1998,22(1):41-45
概述苏北C-P系灰岩层的发育、分布规律和“无名灰岩”命名问题。简介酸性火山事件等时层的概念和自然测井曲线的应用。着重介绍各等时层自然曲线特征与邻省比较求证。论证下层“无名灰岩”(L0)的实质,相当李庄东部矿区第九层灰岩。并试探与邻省C-P系有关灰岩层对比。  相似文献   
988.
翟继红  冯有利 《河南地质》1998,16(2):145-149
金刚石磨盘已广泛用于宝石加工业。本文对电镀法制造金刚石磨盘进行了试验研究。该工艺可发为电镀前的预处理、金刚石磨盘的电镀工艺。作者对影响镀层质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89.
青藏高原典型区微塑料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微塑料作为一种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新型污染物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基于2019年5—7月在青藏高原地区采集的53个水样和52个土壤样品微塑料检出结果,分析了研究区水土环境中微塑料赋存情况,并讨论了其潜在来源。研究区域的微塑料样点分别位于两大区域: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和祁连山地区。青藏高原南部地区水体中微塑料浓度显著高于祁连山地区,而土壤中微塑料丰度在两个区域差别不显著(p>0.05)。水土样品中微塑料浓度范围分别为0~1916.66个/m3和0~260个/kg,平均值为(438.21±454.94)个/m3和(48.35±36.25)个/kg。水体中的微塑料以透明纤维为主,主要聚合物为聚丙烯;土壤微塑料中最多的是透明薄膜,主要聚合物为聚乙烯。来源分析表明洗衣废水和旅游业带来的生活垃圾可能是水体微塑料的主要来源,而土壤微塑料潜在主要来源是农业塑料覆膜的使用。研究结果揭示了青藏高原水土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可为高寒地区微塑料迁移转化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90.
X射线散射法是溶液结构研究的重要手段,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起源较早的一种方法。从X射线散射图解析出的径向分布函数可以得到具体的结构参数,因此这种方法在溶液结构的研究中得以广泛应用。国内外学者应用X射线散射法对溶液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确定了不同离子的水合数和水合离子半径,研究了温度、浓度、压力等因素对离子水化结构的影响,发现部分离子存在第二水合层。本文将按照碱金属离子、碱土金属离子、重金属离子、稀土元素离子、卤素离子、含氧酸根离子进行分类,对X射线散射法在溶液结构研究中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应用X射线散射法对水溶液结构研究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讨论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