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9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320篇
测绘学   120篇
大气科学   274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709篇
海洋学   135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103篇
自然地理   1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7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国土资源部等九部门《关于开展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回头看"行动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40号)下发后,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十分重视,突出重点,上下联动,紧盯薄弱环节,层层签订责任状,全方位展开工作,逐条逐项抓落实,稳步推进"回头看"工作。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主要阐述使用制图软件制作城市立体图的方法,包括底图的制作编绘、立体图形的建模、以及地图制作之后的后期效果处理。在制图过程使用了Coreldraw、311MAX及Photoshop等制图软件的有关工具,也充分证实了这些软件的准确和美观。  相似文献   
993.
洪山殿矿区煤炭资源丰富,是湖南省近期煤层气开发的优先靶区之一。矿区含煤地层为晚二叠世龙潭组上段,煤类以贫煤为主,含有少量无烟煤,煤层镜质组含量高,微裂隙发育,顶底板封闭性好,地下水活动弱,特别是区内向斜构造发育,都为煤层气的富集提供了条件。矿区煤层气井测量显示,煤层气平均含气量16.04m^3/t,属极富气煤层。根据矿区构造发育特征,认为在向斜转折部位和未被裂隙破坏的背斜顶部,煤层气相对富集,是今后勘探开发重点研究区域。  相似文献   
994.
多视几何与传统摄影测量存在很多相似性,其相关理论与技术发展对传统摄影测量极具借鉴意义,然而如何将多视图几何理论融入传统摄影测量仍是有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如何实现多视图几何中相机外参数与摄影测量中相机外方位元素相互转换展开研究,通过详细介绍与分析两者在各自理论系统中的具体含义,推导并给出两者的互相转换公式。实现多视图几何中外参数与摄影测量中外方位元素转换,对于两学科间理论成果的相互补充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5.
西准噶尔地区广泛发育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部分岩体中含有暗色微粒包体,这些岩浆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对于西准噶尔地区的岩浆混合作用机制及其区域构造演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乌散岩体位于西准噶尔中部,岩体包含寄主岩石石英二长岩及暗色包体石英角闪二长岩。石英二长岩中锆石LA-ICP-MS U-Pb谐和年龄为280.0±3.8Ma,表明其成岩时代应为早二叠世。里特曼指数δ为3.27~3.36,寄主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中Rb、Th、K、La、Ce、P、Zr、Hf相对富集,Ta、Nb、Sr、Ti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在Y+Nb-Rb、Y-Nb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乌散岩体石英二长岩落入板内花岗岩投点范围内,显示具有后碰撞花岗岩的特征。由于该岩体成岩年龄明显晚于该地区蛇绿岩、岛弧火山岩以及含矿斑岩体年龄,而与后碰撞伸展环境中形成的A型花岗岩和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年龄相近,证明此时该地区大洋可能已经闭合,因此地球化学和区域构造特征指示乌散岩体可能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乌散岩体中暗色微粒包体广泛发育,寄主岩石与包体相互包裹,多为截然接触关系。钾长石斑晶横跨寄主岩石及包体,包体中发育的针状磷灰石,表现出岩浆混合的岩相学特征,寄主岩石与包体中不同矿物的SiO_2含量与其他主量元素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表现出较好的亲缘关系,说明两者的矿物成分变化与岩浆混合有关。  相似文献   
996.
土壤水分监测仪器监测精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土壤含水量是干旱区旱情分析不可缺少的水文要素。准确监测干旱区土壤含水量对旱情分析、灾害评估、抗旱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快速、准确测取土壤含水量是摆在墒情监测工作者和监测仪器生产厂家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墒情监测工作实际,针对提高土壤水分监测仪器的监测精度进行了探索和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97.
皖南地区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范羽  周涛发  张达玉  袁峰  范裕  任志 《岩石学报》2016,32(2):419-438
复式岩体是指不同时代花岗岩类侵入体在空间上的共生。对复式岩体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时代花岗岩类的形成和分布与构造演化的关系,从而阐明花岗岩浆侵入、定位的机制。皖南地区广泛发育燕山期复式岩体,本文对该区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的地质概况、成岩年代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复式岩体的成因和侵位机制。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复式岩体从早到晚四个阶段岩浆岩年龄分别为第一阶段花岗闪长岩143.3±1.0Ma,第二阶段二长花岗岩137.6±1.5Ma,第三阶段钾长花岗岩131.3±1.2Ma,第四阶段花岗斑岩132.0±2.0Ma。所有岩石均属于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从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显示出由钙碱性向碱性过渡的特征,并具有向富K、Si和贫Ca、Mg、Fe演化的趋势。该复式岩体源自同一个初始岩浆房,不同阶段岩浆沿相同的通道先后上升侵位至相邻空间叠加形成复式岩体的格局,这也是本区此类复式岩体的形成机制。早期形成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主要源自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而晚期岩浆房中加入了较早期更多的底侵幔源岩浆,并与之完全混合,在上升侵位过程中经历了更强的分离结晶和地壳同化混染作用,形成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早期的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形成与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晚期钾长花岗岩-花岗斑岩形成于陆内拉张环境,反映出研究区从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挤压环境向陆内岩石圈伸展环境的转变。  相似文献   
998.
利用1985~2003年信阳气象资料和地质灾害资料,分析了地质灾害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预报模式.该预报模式成功地预报出2004年汛期的两起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999.
The temperature anomaly and dust concentrations recorded from central Antarctic ice core records display a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The dust concentration recorded from an ice core in central Antarctica is 50-70 times higher during glacial periods than interglacial period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dust aerosol on glacial-interglacial climate, using a zonal energy balance model and dust concentration data from an Antarctica ice core. Two important effects of dust, the direct radiative effect and dust-albedo feedback, were considered. On the one hand, the direct radiative effect of dust significantly cooled the climate during the glacial period, with cooling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being as much as 2.05℃ in Antarctica. On the other hand, dust deposition onto the ice decreased the surface albedo over Antarctica, leading to increased absorption of solar radiation, inducing a positive feedback that warmed the region by as much as about 0.9℃ during the glacial period. However, cooling by the direct dust effect was found to be the controlling effect for the glacial climate and may be the major influence on the strong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dust concentration during glacial periods.  相似文献   
1000.
节理岩体的剪切贯通机制影响着边坡的稳定性。为揭示锁固段型非贯通节理岩体在不同连通率和法向应力下的破坏特征,在室内直剪试验中结合高速摄影与AE特征参数分析其剪切全过程及剪胀效应。结果表明:节理岩体直剪试验中,法向应力的增大及节理连通率的下降会致使峰值剪切应力及峰值剪切位移增大;节理连通率与法向应力对其破坏特征具显著影响,表现为节理连通率较高且法向应力较小时呈直接剪断的特性,节理连通率降低后呈拉剪复合破坏,出现剪胀现象,而法向应力的增大使得剪胀效应呈波动现象;AE特征与岩桥贯通过程一致,事件数峰值随节理连通率的降低及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大且位于峰后。试验得到的岩桥细观破坏特征与剪胀效应对研究锁固段型岩质边坡的贯通破坏机制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