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首先介绍了现有各级平面精测网复测稳定性分析的常规方法,然后结合GRP网中判别CPⅢ点稳定性的方法,尝试使用三参数坐标转换进行高铁平面精测网复测稳定性分析,最后以某高铁CPI控制网实测数据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能完全使用三参数坐标转换代替常规方法进行精测网的稳定性分析,但可在使用坐标转换后的点位残差进行稳定性评价时,结合常规法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常规法分析判别效率。  相似文献   
12.
董亮琼  隋真龙  董国臣  潘彦宁  何勇 《地质通报》2014,33(12):1941-1948
为探究不同类型的萤石矿所反映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所携带的对各类型萤石矿的指示特征,统计了浙江、湖南、湖北、青海、广西、福建、安徽、新疆、甘肃、河北共计10个地区23个典型萤石矿床的自然重砂矿物报出情况,计算各重砂矿物报出率,分析得出热液型矿、后期热液型及热液充填型3种类型萤石矿床各自对应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和标型矿物组合。结果显示,各类型矿床自然重砂矿物组合既有相同之处也有显示各自的特点。因此,按照矿床类型建立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及其含量变化,对于新一轮的矿产资源勘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F-F)之交生物大灭绝事件一直是被学者关注的热点,事件的起因与机制并没有定论。前人对华南地区事件期沉积序列、地层同位素、底栖、微体生物和维管植物的类型及演化进行了研究。但对事件起始期下Kellwasser事件研究较为薄弱,对其古气候、古环境认识尚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鄂西地区上泥盆统黄家磴组碳质粉砂岩与沉积黄铁矿微量元素与硫同位素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了下Kellwasser事件期气候与环境。研究获得下列认识:1)晚泥盆世弗拉期鄂西地区为淡水环境,气候潮湿,水温约为31℃;2)受陆源营养物质供给的影响,海洋中生物生产力较高,大量沉积有机质分解,厌氧带向下扩张,造成水体氧化—还原带分层;3)大气氧含量介于17.23%~21.18%,黄铁矿δ34S介于-12.01‰~-4.67‰,均未见明显波动;4)下Kellwasser事件未表现出明显的火山喷发、海水缺氧与构造作用成因的特征。研究成果为理解F-F生物大灭绝事件起因提供了参考,也丰富了中-上扬子地区晚泥盆世古气候、古环境认识。  相似文献   
14.
郭晓寅  何勇  沈永平  冯丁 《冰川冻土》2006,28(4):512-518
基于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的分析表明,2000-2004年江河源地区陆地植被平均年NPP为82.04 gC.m-2,相当于同期全国陆地植被年NPP的23%,其中2001年的年NPP最小,只有78.04gC.m-2,2002年最大,为85.44 gC.m-2.根据年NPP分布显示,黄河源区的植被生长状况要好于长江源区,其中在黄河源东南部陆地植被的年NPP>250 gC.m-2,为江河源区植被年生长最大的区域;该地区的植被年NPP最小值的区域分布在长江源的西北部地区,年NPP大部分<50 gC.m-2.江河源地区植被的年NPP表现为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不同地区年NPP的变化特征各不相同;高寒草甸的年NPP为该地区所有陆地植被年NPP中最大,其5 a平均值为89.38 gC.m-2,其次为高寒草原和灌木及草本植被;由于地处高寒地区,温度成为影响该地区陆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中间件技术原理,说明了SDE在系统中的工作原理,并以南海市国主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为例,介绍了应用中间件技术的GIS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6.
湖北省长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对长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使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公式和Levins重叠公式测定长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位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站点分布和环境因子的变化与生态位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整个区域以蓝藻门和绿藻门的种类为主,优势种种类和密度随季节变化,表现出1~2个种类成为主要优势种,在丰度、优势度和生态位宽度上远大于其他优势种的特征.依据优势度指数和生态位宽度将优势种分为3类;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扭曲小环藻(Cyclotella comta)作为4个季节优势种,占据更多的资源位点,有更大的生态位宽度,在竞争中处于优势.蓝藻门的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ibia)在夏季成为主要优势种,其丰度远大于其他种类,但受到种间竞争及高等水生植物的抑制,没有在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其他种在不同季节此消彼长,但仅在若干季节成为优势种.海子湖区周围的进出水口及马洪台区、圆心湖区的围网养殖会直接影响水体中总氮、总磷浓度,进而改变浮游植物优势种在各区域的分布,使用t检验证实了这种差异.环境因子与优势种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水温、N/P比是影响浮游植物优势种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双季稻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WOFOST作物模式,结合气候模式输出的气候情景资料,模拟研究了未来100a(2001-2100年)气候变化对我国南方双季稻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气候情景下,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双季稻(早稻、晚稻)的生长期会有所缩短;产量可能会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是很大,其中早稻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兰州九州台黄土剖面的土壤有机质δ13C分析,讨论了兰州地区末次间冰期和全新世2个时期气候以及地表植被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末次间冰期δ13C变化范围为-29.97‰~-25.52‰,平均值为-27.79‰;全新世δ13C变化范围在-20.82~-34.40‰之间,平均值为-28.99‰.从δ13C平均值来看,该地区在以上两个时期地表植被主要为C3植物.末次间冰期九州台剖面δ13C表现出3峰夹2谷的特征与同一时期深海SPECMAP曲线有着良好的对应,表明了该时期兰州地区的气候变化与全球是一致的,全新世土壤有机质δ13C所反映出的3个不同的变化阶段对应于早、中、晚全新世阶段.结合黄土高原其他剖面相应时期的土壤有机质δ13C的研究结果,我们观察到陕西关中地区的黄土剖面末次间冰期和全新世土壤有机质δ13C要大于黄土高原西部的兰州等地区,气候差异引起的地表植被中C3、C4植物比例不同是造成两地区土壤有机质δ13C差异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土壤有机质δ13C是揭示该地区气候变化的一个良好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日本内阁通过了《全球变暖对策基本法案》,该法案规定了与1990年相比到2020年日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25%的中期目标,以及到2050年削减80%的长期目标。法案同时提出了创建国内  相似文献   
20.
在矿产开采中废弃物及开采所导致的地质灾害等因素对矿区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传统的评价技术已不能满足矿区环境保护的要求,本文采用GIS技术评价矿区地质环境,结合矿区基础地理数据与矿山环境、地质灾害、基础类、地质等专题数据,构建基于B/S和C/S的系统的核心矿区空间信息框架,为矿区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