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72篇
地球物理   158篇
地质学   422篇
海洋学   56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234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9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4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23年6月17—18日,首届“人类世科学大会”在古都西安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人类世研究分会、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筹)、陕西省基础学科(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92.
93.
2015年5月13日-15日,第六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在西安举行,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 PS )、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洲“伽利略”系统及中国北斗系统这全球四大导航系统代表齐聚于此。记者发现,发射计划、双边合作、互联互通等成为他们的最热议题。  相似文献   
94.
黔北务—正—道铝土矿集区为黔中—渝南铝土矿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州省主要的铝土矿成矿区带之一。含矿岩系为中二叠统梁山组,矿床成因属古风化壳沉积型。矿石化学成分分析显示,土状、碎屑状铝土矿中Al2O3含量较高,Al2O3/ SiO2值大,质量好,而豆鲕状、致密块状铝土矿中Al2O3含量较低,Al2O3/ SiO2值小,质量较差。显微观察、粉晶衍射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铝土矿石中主要矿物为一水硬铝石、勃姆石和粘土矿物,其中一水硬铝石多为短柱、半自形-自形晶体,呈集合体分布,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呈孤岛、残留环状产出,其次见伊利石、蒙托石、绿泥石等,副矿物有黄铁矿、磁铁矿、长石、石英、金红石、锆石、锐钛矿、方解石和白云石等。铝土岩中主要矿物为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其它矿物和铝土矿相似。铝土矿石的主要元素Al2O3、SiO2、TFe2O3 和TiO2含量之和大于83%,烧失量小于14%,而铝土岩的Al2O3、SiO2、TFe2O3 和TiO2含量之和小于80%,烧失量大于15%。可见铝土矿和铝土岩在主要矿物组成和主要组分总量上具有明显差异。结合以往研究资料,本文解析铝土矿形成过程为韩家店组砂页岩(成矿母岩)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经风化、淋滤等作用,形成富集Al、Ti等惰性元素的风化残积物和以高岭石为主的粘土矿物,随后被迁移、搬运至河湖盆地环境中,在沉积分过程中粘土矿物不断脱硅、去铁、富铝,形成铝土岩层,经埋深压实、成岩成矿作用后进一步脱硅、去铁、富铝,最终在中二叠世形成以一水硬铝石为主的铝土矿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95.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11月13—17日在北京召开了首届岩体力学座谈会。会议代表共122人,收到论文52篇。会议是委托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筹备和主持的,并得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张咸恭教授就工程地质和岩体力学发展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96.
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南北东西差异很大,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业生产,合理地配置和进行生产建设,就必须对我国的自然条件有一个较详尽的了解。地理学是基础科学中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人们认识自然界整个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同时由于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特别是能源)环境等问题的出现,就更需要了解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特点。我国过去生产建设中,由于缺少这方面的知识,不能正确地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造成了生产上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迫切需要一本全面介绍我国自然条件的《中国自然地理》以满足各界的需要。  相似文献   
97.
98.
一、前言 安徽省江淮地区耕地率较高,全区总面积有65,0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有3,035万亩。区内主要的地貌类型为丘陵,丘陵地区的耕地面积可占全区总耕地面积的四分之三以上,为安徽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99.
我国农业区划工作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各省的农业区划工作,在去年5月全国农业科学技术工作协调委员会召开的无锡会议以后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学习各地先进经验、进一步推动全国地理工作者积极投入、并更好地完成这一重大任务起见,中国地理学会于本年9月下旬组织了在京有关单位,先后到长沙、苏州、太仓、杭州、广州、东莞等地参观学习,现将有关情况和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0.
中国地质学会首届工程地质学术会议于1979年11月2日—10日在苏州召开。这次学术会议是我国工程地质界一次空前的盛会。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许杰同志亲自到会指导并为大会致开幕词。参加会议的代表共二百人。大会收到论文317篇,反映了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水平和欣欣向荣的景象。会议进行了大会论文宣读和小组中心议题发言及讨论。通过这些学术活动,与会代表广泛交流了学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