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7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赵向军  丁治英  李莹  高松 《气象科学》2020,40(2):209-219
在流体的不可压缩条件下,本文通过连续方程给出了一种新的垂直速度计算方法,称为z方法。通过实验得出:z方法下同样可以得出水平涡度与垂直运动的关系,即水平涡度矢量逆时针旋转时,对应上升运动,顺时针旋转时对应下沉运动。通过有效性验证得出:本文的方法在高层具有比较高的可靠性,在低层可靠性比高层稍弱,在中层则不甚理想。通过与p方法求解出的垂直速度的效果进行比较,得出p方法略好于z方法。  相似文献   
42.
山东春季一次罕见暴雨天气的湿位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03年4月发生在山东境内的一次罕见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产生在925hPa以下θe线陡立密集区附近,θe线陡立密集区附近对流稳定度较小,有利于湿斜压涡度发展;湿位涡在这次暴雨过程前期700hPa上ξMPV1<0,ξMPV2>0的演变,综合反映了暴雨区对流不稳定及斜压不稳定的增强;对流层高层高值湿位涡下传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使降水增幅,也是低涡东移发展为气旋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3.
柳江致洪暴雨及其影响系统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柳江流域历年25个致洪暴雨过程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柳江流域致洪暴雨主要发生于6~7月,20世纪90年代后柳江致洪暴雨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都有增加的趋势,柳江东北部流域和西部流域是柳江洪水的主要来源地,分析还发现柳江致洪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有高空槽(南支槽)、低涡、低层切变线、地面静止锋、低空急流、副热带高压等6种,可分为低槽切变类、低涡切变类和低空急流切变类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44.
爆发性气旋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用1980~1989年资料,统计了发生在北半球的爆发性气旋的若干特征,并通过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及强度的爆发性气旋发生的频率的对比,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45.
利用MICAPS、NCEP的grib 1x1°、MM5V37模式运行输出等资料,通过天气形势和物理量诊断分析的方法,对造成"05.6"华南致洪暴雨各尺度天气系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次暴雨过程是在副热带高压、南亚高压、高空槽等大尺度天气系统有利配置的环流形势下,低涡、切变线、静止锋、西南暖低压等天气尺度及中小尺度系统得到发展,各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暴雨落区位于高空槽前、南亚高压脊线反气旋曲率最大处、中低层低涡切变的东南侧和地面静止锋附近。高低空急流相互耦合在这次暴雨的发生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高低空急流轴之间的区域是高空辐散区与低空辐合区相配合区域,是强暴雨落区。  相似文献   
46.
一次爆发性气旋的发展与湿位涡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通过对一次陆地爆发性气旋的数值模拟与湿位涡的诊断分析发现,气旋的爆发与湿位涡的平流关系密切,气旋的发展并不是在湿位涡中心位于气旋上空时才开始,而是当湿位涡中心位于气旋的后部,并在200hPa对下有明显的倒圆锥形下伸区时,才有利于气旋的发展。当湿位涡中心位于气旋上空时,气旋发展开始减慢。湿位涡局地变化的大小与水平方向位涡梯度的大小有关。湿斜压位涡负值区的上下贯通与气旋发展也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47.
南亚高压与偏北风急流出口区的暴雨生成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MM4中尺度模式,模拟了1998年7月21日08:00~22日08:00(北京时),一次西北风急流的暴雨过程。分析发现,西北风高空急流与南亚高压环流形成的辐散辐合场导致一对中尺度正反环流的生成,使暴雨得以维持与加强。在暴雨区北部,中高层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可使下沉运动加速,对北支环流的维持起关键作用;雨区南部,南支环流圈的维持与高层北风中心的加强有关。北支环流圈的加强以及动量下传使暴雨区北部低层的北风分量维持。该北风分量与雨区南部环流的南风分量形成低层辐合。  相似文献   
48.
利用MM5(V3.6)模式对2003年6月低纬高原地区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地形敏感性试验.分析表明:产生低纬高原暴雨的水汽在不同的层次来源不同,低层辐合和高层弱辐散是本次MβCS暴雨的触发因子;700~500 hPa强相当位温梯度产生强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并迅速释放,高层增暖形成暖中心使高层等压面升高和500 hPa有β中尺度气旋性扰动生成,从而导致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进一步加强;低纬高原地区MβCS的暖心结构维持时间较高原下游地区短,是MβCS生命史相对短,降水突发性强、强度大、历时短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9.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发生在广西境内由台风减弱的低压引发的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结果表明:暴雨产生在θe面陡峭密集区附近,θe陡立密集区附近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当对流层低层MPV1〈0,同时MPV2〉0时,暴雨易发生,暴雨产生在高低空正负湿位涡柱的下方;对流层高层高值湿位涡下传,使得对流层低层稳定度降低,导致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有利于暴雨产生。低层西南暖湿气流加强,不稳定能量在释放的同时不断得到补充,使得暴雨增幅。  相似文献   
50.
潜热和惯性不稳定与气旋爆发性发展关系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PSU/NCARMM5模式对1981年12月19日20时-21日20时一次太平洋西部气旋强烈爆发过程进行干过程和控制过程对比数值模拟试验,得出:潜热释放使对流层顶和等温面抬高,气流在高层上升冷却形成扰动槽,其适应过程使高层出现惯性不稳定。惯性不稳定总是伴随强惯性稳定区存在,两者产生的加速度场可形成高层辐合、辐散引起气旋加强以及降水加大,降水加强又使潜热进一步加大和扰动槽加强,从而导致惯性不稳定加剧。这种正反馈的过程有利于气旋的加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