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77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300篇
地球物理   334篇
地质学   556篇
海洋学   150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125篇
自然地理   1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消化系统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对中国对虾消化道和中肠腺的发生进行了研究。完整的中肠管形成于N3期,它是由幼虫腹面的内胚层板向背中线上卷合拢而形成。在Z1期消化道完全贯通。至M1期,胃分化为贲门胃和幽门胃两部分,中肠前盲囊和中肠后盲囊也在此期出现,同时胃磨的雏形发生,但完整的胃磨形成于P期。另外,中肠腺始于N4-5期中肠前端突出的两对中肠腺盲囊。第一对中肠腺盲囊于M3期退化消失,而第二对中肠腺盲囊则发育为成体的中肠腺。中肠腺小管由4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胚性细胞、吸收细胞、纤维细胞和泡状细胞)所组成  相似文献   
12.
湄洲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许爱玉  陈松 《台湾海峡》1993,12(1):16-20
根据1984年湄洲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析资料,讨论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和主要来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Fe、Mn、Cu、Ni 的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3.21%、730×10~(-6)、19.4×10~(-6)、44×10~(-6)分布比较均匀,Pb、Zn 和Co 含量(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47.0×10~(-6)、25.8×10~(-6)和243×10~(-6))偏高,微量金属含量不受Fe-Mn 氧化物和有机物控制,本地区的金属来源受陆源输入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lative contents of dominant diatom species and the distribu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ropical pelagic species and diatom assemblages, and also discuss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relative content of tropical pelagic species and Kuroshio Current and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diatom assemblages and material sour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imit of>20% relative content of tropical pelagic species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demarcation of Kuroshio Current, and that the distributions of dominant diatom species and diatom assemblages reserve the records of their closer relations to material sources.  相似文献   
14.
钛胶海水提铀动力学研究Ⅱ——吸附机理的推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提铀机理的研究,已逐渐受到重视,然而,至今研究还不是很深入,观点也各有差别.例如,Keen等[1]认为钛胶从海水中吸附铀是阳离子交换过程,即海水中的铀是UO22+离子的形式与钛胶进行交换;尾方升等[2]则倾向于阴离子吸着,即铀是以UO2(CO3)34-的形式被吸附.我们曾于1973年在海洋局系统的一次会议上提出阳离子给合交换的看法,并在后来的两次专业会议上予以补充发展.张正斌[3]认为是阳离子交换或一价阳离子失水络合.最近崔清晨[4]提出可能是UO2(OH)3-的络合吸附.根据几年来的工作,我们仍认为,钛胶从海水中的吸铀机理可能是一种阳离子形式的络合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15.
卤虫的发育与蜕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方孤雌生殖卤虫在盐度为60,水温为19—28℃的条件下,自卵内孵出无节幼虫长成至性成熟产仔(无节幼虫或卵),需经蜕皮12—15次,其中多数为14次,历时15—18天,随后每次产仔即行蜕皮一次,本文描述了卤虫各个不同令期发育的外部形态变化,并根据其蜕皮次数和形态特征,将卤虫的发育分为十五令(15th instar)。此外还观察到在孤雌生殖的卵中有发育成为雄性的个体。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TheSMSRPSisstalledontheshipnavigatingovertheseaandreceivessatellitecloudmapsatanytimetoprovidereliablereal-timedataofmeteorologyandocean.Itisanimportantequipmentforsafeguardofshipnavigation.Chinahasthousandsofoceanicships.Butalmostallships,withonlyveryfewexception,arenotstalledbySMSRPS.Thecausesareasfollows:1.Thetechniqueisverycomplicated.2.Thedevelopmentcostisveryhigh.3.Ifweintroduceforeignequipment,thecostistooexpensive.4.Foreignequipmentanditssoftwarearecompletelyclo…  相似文献   
17.
根据1988年夏季和1989年冬季南沙群岛海区两个航次的温、盐度调查资料,运用β螺旋方法对调查海区的海流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区表、中层环流相对比较一致,深层流动状态与表、中层的差异较大,其中的局地环流的季节变化不明显。此外,在北康暗沙与南薇滩之间,夏季中、深层和冬季深层都明显反映出存在着一个迄今未见报道的局地反气旋式环流。文章对上述结果与该海区已有的一些海流分析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海地瓜属Acaudina Clark,1907是印度一西太平洋印度马来亚区特有的芋海参,从潮间带到水深80米的沿岸浅海很普遍,在我国各海域都有发现,而且数量很多。 曾研究报道过中国海地瓜属的学者有: Semper(1868), Ludwig(1882), Chang(张凤瀛)(1934,1935),Yang(杨佩芬)(1937),张凤瀛等(1964)和Clark(1981)。 海地瓜属形态变化很大,骨片形态也不很稳定,有的完全没有骨片,或者仅在身体后端尾部有骨片,且随个体发育和栖息环境条件而変化。所以,海地瓜属在鉴定上存在很多困难,并且造成了许多混乱。 Sluiter(1912)曾对海地瓜属作了专门的研究,认为下列8个种和变种都是同一种。 有效的种只是模式种 Aphelodactyla molpadioides (Semper)一种。后来,Deichmann (Clak,1938)研究了Sluiter保存在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材料,认为Sluiter的结论是正确的。1912年后又陆续发表了几个新种。Clark&Rowe(1971)在《印度-西太平洋区浅水棘皮动物专著》一书中列了下面5个种。 本文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多年来在我国沿海采集的全部海地瓜标本(共807个)进行了详细研究。作者认为这一属可能只有两种,一种是海地瓜 Acaudina molpadioides (Semper),另一种是白肛海地瓜 Acaudina leucoprocta (H.L.Clark)。这两种中国都有。同时认为 Acaudina delicata (H.L.Clark)应是Acaudina molpadioides (Semper)的异名,Acaudina irania (Heding) 应是 Acaudina leucoprocta (H.L. Clark)的异名。Acaudina gephyra (Sluiter) 可能是 A. molpadioides (Semper)的非正常个体。本文还对海地瓜属的变异作了描述,这种变异似乎和栖息环境,特别是底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九龙江河口区磷的转移和入海通量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1992~1993年4个航次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区总磷的分布和转移受悬浮物含量明显控制。当SPM含量低时,其迁移过程接近理想行为;SPM含量高时则为非理想行为。估算得出,九龙江水体总磷的平均人海通量为1.47×103t/a。其中,溶解态磷为0.43×103t/a,约占29%;颗粒态磷占71%,九龙江水磷的输入以颗粒态为主。溶解态磷的分布,基本上在某一水平上了波动,其入海通量受环境影响很小,可能意味着颗粒磷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主要根据1992年8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进行的“南海环流试验”的调查资料,并引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1982年7月、1985年8月在南海东北部的调查资料、黑潮合作调查(CSK)的资料,通过温、盐度分布特征的分析,并结合动力计算结果,指出夏季在南海东沙群岛北侧存在着一偏西向海流,它的流动路径与文献[5-7]中所说的南海黑潮分支的流动路径显著不同。对夏季南海海流的三维数值模拟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