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8 毫秒
61.
目前,地壳形变的各种观测技术都是相对测量方法,必须建立一个参考系。常规的方法是选择一个假设的不动点作为参考系。例如垂直形变测量(水准网),选择一个点的高程不变作为参考系;对于测边网及边角同测网,选择一个三角点及该点到另一点的方位角点不变作为参考系;对于测角网,必须选择一个三角点及该点到另一点的边长、方位角保持不变(或选  相似文献   
62.
黄杰  刘欣欣 《地质找矿论丛》2003,18(Z1):166-169
国产智能型消弧限压接地补偿成套装置在限制谐振过电压方面,克服了老式调匝式消弧线圈存在的缺点.另一方面,使消弧线圈串联非线性阻尼电阻克服了跟踪装置中线性阻尼电阻并联短接装置的固有缺点,改善了消弧线圈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63.
分析了2003年4月9~13日江西连续暴雨和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卫星云图,认为本次过程有2点值得注意:一是槽前暖式切变北抬快速加强,引起的强降水带有突发性;二是高原上冷槽南段分裂成3个南支槽东移,云图表现很明显。其中第二个南支槽云系东移引起的降水强度大,并伴有大范围强对流天气。  相似文献   
64.
卫星云图的云型在强降水、暴雨、强天气预报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2002年2次相距很近的暴雨过程的前期云场对比分析,我们发现,在进行短期暴雨强度、落区预报时应注意云场中的一些特殊云型云系,注意它们的一些有价值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5.
黄杰  刘欣欣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12):166-169
国产智能型消弧限压接地补偿成套装置在限制谐振过电压方面,克服了老式调匝式消弧线圈存在的缺点。另一方面.使消弧线圈串联非线性阻尼电阻克服了跟踪装置中线性阻尼电阻并联短接装置的固有缺点.改善了消弧线圈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66.
67.
关于相关观测的整体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杰 《测绘技术》1989,(3):8-10
  相似文献   
68.
陕南凤凰岭南缘变质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为富含Fe、Ti等有用元素的含矿岩体。利用岩石地球化学方法、偏光显微镜和电子探针技术对该区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Fe-Ti氧化物的形成、富集进行了初步探讨,对成岩、成矿作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结果表明,成矿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与非成矿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为不同岩浆源区、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岩类的Fe-Ti矿化作用与初始岩浆的源岩之间具有密切关系。Fe-Ti氧化物主要以钛铁矿和榍石的形式存在,局部见少量金红石。化学成分上,钛铁矿具富锰贫镁特征,本区Fe-Ti氧化物的形成和富集过程经历了岩浆结晶分异阶段和热液蚀变阶段。  相似文献   
69.
湘黔桂三角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地台东南边缘与华南褶皱系的结合部位。全区经过武陵运动、加里东、印支燕山三次广泛的构造活动,规模宏大的褶皱和断裂共同构成了本区构造的主体轮廓。综合前人及本次研究成果,研究区层控型铅锌矿主要控矿岩层有下寒武统、上震旦统、下奥陶统,深大断裂具导矿作用。矿床成因是以下渗古海水等为基础的成矿流体,由于加里东构造运动沿早期或同期的深大断裂迁移到控矿岩层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70.
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的粒度预处理方案,对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探讨了生物硅对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硅无论是对粒度组分、粒度参数,还是对沉积物类型都有显著的影响。同时,结合显微镜镜下涂片鉴定的硅质生物碎屑含量,认为要获取有效的南沙陆坡区的陆源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需去除掉生物硅。通过对比发现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生物硅的主要粒级分布范围为8~90μ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