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歧口凹陷古近纪东营期古物源体系重建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沉积盆地分析、层序地层研究和油气勘探实践中急待解决的古物源体系分析为切入点, 以歧口凹陷东营组研究为例, 阐述了古物源体系研究的途径、方法与技术路线; 初步总结出应用轻-重矿物时空配置关系、地震前积反射结构特征、古地貌恢复与沟谷展布特征、盆地内部骨架砂体形态与时空配置以及盆地边缘及内部层序界面上大型下切谷的空间展布特征, 即“五位合一”法来判断沉积盆地的古物源体系.该分析方法可为同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2.
为分析准南天山山前冲断带东南侧芦草沟组上段油页岩资源潜力、沉积时的古环境特征及其垂向演化规律,并预测优质油页岩发育层位,研究采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准页3井油页岩进行了 TOC测试、抽提、族组分分析和气相色谱-质谱(GCGMS)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油页岩样品 w(TOC)平均为3.26%,最大值为6.30%,最小值为0.82%.可溶有机质质量分数平均为0.21%,最大值为0.65%,最小值为0.01%.总烃(HC)质量分数平
均为1120.58×10-6,最大值为3561.84×10-6,最小值为42.92×10-6.油页岩有机质整体丰度较好,具有极好的生烃潜力,650~1100m 层段为优质油页岩发育富集层.饱和烃质量分数平均为24.04%,最大值为65.73%,最小值为3.03%.芳烃质量分数平均为23.88%,最大值为39.46%,最小值为11.24%.胶质沥青质质量分数平均为52.08%,最大值78.45%,最小值22.06%.CPI 最小值1.12,最大值4.12;轻重比指数最小值0.73,最大值1.45;OEP 最小值0.98,最大值1.16.结合 C27ααα20R、C28ααα20R、C29ααα20R3个“生物构型甾烷”的相对含量说明,有机质类型以腐植-腐泥型为主,母质来源以藻类、浮游生物为主.Ro、Ts/Tm、C29ββ/(C29αα+C29ββ)与 C29αααS/(S+R)关系表明油页岩处于未成熟晚期-低成熟阶段.Pr、Ph和 C17、C18 正构烷烃的相对含量表明油页岩上部和下部沉积古环境为较开阔的海相咸水还原环境,中部为封闭的湖相半咸水过渡环境.油页岩具有分段性特征,其石油地质与沉积环境特征各不相同,优质油页岩发育于第二层段,为勘探和开采最优层段.   相似文献   
23.
24.
盐风化作用是石质文物风化劣化的重要机制之一,但其作用机理及其与气候的响应过程仍需进一步的研究。笔者等以仁寿牛角寨石窟的岩芯样品和风化样品为对比研究对象,采用镜下鉴定、X射线荧光光谱(XRF)及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探针(EPMA)对样品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进行对比研究,并重点研究了样品中可溶盐的组成及结晶状态。化学组成上,风化样品中SO3平均含量是岩芯样品的16倍以上;矿物组成上,岩芯样品仅在表层0~22 cm中发现微量的石膏,而风化样品中检出了至少17. 5倍高于岩芯的石膏以及微量的Na2SO4和NaCl,这指示石窟砂岩的风化劣化与可溶盐尤其是硫酸盐有关。通过对Na2SO4、NaCl及石膏性质的研究,发现Na2SO4可以响应气候条件发生反复的Na2SO4+10 H2O Na2SO4·10H2O结晶—脱水反应,结晶时体积膨胀416%,特别是在潮湿气候条件下Na2SO4的二次结晶作用可对岩石产生更强的破坏;NaCl的存在可以降低Na2SO4的脱水相变温度(最低可至17. 6℃)和溶解度,放大Na2SO4在岩石风化过程中的作用;CaSO4对岩石风化劣化的贡献较小,但其可作为在风化作用下岩石中可溶盐聚集的指示产物。结合对温度、湿度监测数据的研究,发现每日温度、湿度随时间的变化天然契合Na2SO4—NaCl体系的温度、湿度转变条件。气候条件耦合盐风化作用是牛角寨石窟表层砂岩的主要风化方式。  相似文献   
25.
对四川省兴文县上奥陶统宝塔组底部含鲕绿泥石灰岩开展成因研究,有助于了解扬子台地西南部同时期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通过沉积学分析,并辅助以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等矿物学研究方法,发现富鲕绿泥石鲕粒及球粒为同生期沉积物,共生的生物碎屑组合指示海水为氧化性水体.丰富的微生物相关组构表明同期微生物席发育,且其代谢活动可致使水岩界面附近形成还原性水体,这是同生鲕绿泥石形成的必要条件,鲕绿泥石形成所需的Fe、Al元素来自早期风化壳在海侵阶段的大规模输入.宝塔组底部富鲕绿泥石灰岩是同期全球海平面演化在扬子台地的具体表现,佐证了早桑比期的海平面下降,是晚桑比期扬子台地快速海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6.
歧口凹陷第三系层序格架下的油气藏富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出发,对歧口凹陷内1340口钻井进行筛选,将钻井现已揭示的油气藏投影到层序格架中,对油气藏的富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歧口凹陷油气主要富集在二级层序界面附近,距离二级层序界面越近油气越富集.在层序内部,油气主要富集在最大湖泛面以下的湖扩体系域与低位体系域中.在各个层序中又有一定的差异:二级层序界面以上,油气主要富集在层序内部最大湖泛面以下的湖扩体系域与低位体系域中;在二级层序界面以下,主要富集在高位体系域中.平面上,油气藏主要富集在凹陷边缘断层控制的陡坡带附近,挠曲坡折带油气藏富集最少,但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巨大.据此,作者提出了三元耦合控有利勘探区带的设想,即二级层序界面+相应的三级层序体系域+可对比的凹陷坡折带类型=油气勘探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27.
高云鹏  任天鹏  杜兰  陈思睿  张中凯 《测绘学报》2019,48(10):1216-1224
“嫦娥5号”探测器的组成包括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在环月阶段,两个组合体(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和着陆器/上升器组合体)之间的分离实时监测,是飞行控制的关键检测段。本文提出利用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测轨技术实现绕月探测器器间分离实时监测。特别是在器间分离前后,本文方法能够利用探测器器间两路下行信号进行同波束干涉测量(SBI),差分时延测量能够提高器间相对距离的解算精度。单基线试验分析表明,本文方法基于实测数据的“嫦娥3号”着陆器两天线的相对距离解算精度优于0.3 m,平均相对距离误差约为0.15 m,基于“嫦娥5号”仿真数据的双阈值判定对器间分离监测的响应时延优于30 s。  相似文献   
28.
碳达峰碳中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海域海岛可持续管理均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海南东南海岸带近年来因自然因素、人为干扰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生态系统破坏严重,碳汇功能明显下降。其生态质量的下降与海南自由贸易港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的定位要求明显不符,基于碳储存的生态系统修复工作亟需开展。文章以海南岛东南海岸带为例,基于InVEST模型的碳储存模块,结合研究区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估算研究区碳储量,划分“碳汇、碳源区”,评价其碳储存功能,识别近20年来研究区碳损失状况,明晰碳损失严重区域,划分生态修复功能区。结果表明:2000—2020年,研究区建设用地扩张明显,林草地面积削减;生态系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碳储量持续下降,20年降低了0.11 Gt;碳储量低的区域沿着海岸带环线向内陆延伸,万宁市区域单位栅格碳密度值最低,三亚市区域单位栅格碳密度降低最多;碳源区面积始终大于碳汇区面积,碳储存功能为差和极差的区域面积分别为39.84和27.31 km2,主要分布于北部万宁市和乐镇、南部蜈支洲岛上方、西南部三亚市右侧等区域;基于碳损失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级细分了自然...  相似文献   
29.
虽然CT技术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但保证检测数据重构的精度还存在较大困难.本文将工业CT图像转化为三维散乱点云数据,研究数据预处理算法;对处理后数据进行NURBS曲面插值,完成了对NURBs曲面的董构.以某工件工业CT图像为例,通过VG软件转化为点云数据,利用VC++和OpenGL编程实现数据预处理算法和NURBS曲面拟...  相似文献   
30.
分析陆相断陷湖盆异重流沉积的识别特征、异重流水下扇沉积体系的横向、垂向沉积序列、以及不同物源碎屑成因的异重流的沉积差异性, 从而探讨陆相断陷湖盆中异重流沉积的控制因素。以歧口凹陷沙一下异重流沉积为研究对象, 对研究区钻井岩心、测录井、地震属性以及粒度分析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异重流具有3种典型沉积识别特征: ①两类沉积序列, 分别为下部逆粒序、上部正粒序的纺锤状二元结构沉积序列以及厚度较大且粒度特征变化不明显的均一结构沉积序列; ②粒度分析特征以递变悬浮载荷为主, 累计概率曲线类型以复杂多段式、上拱曲线式、低斜率两段式为特征; ③岩相特征为侵蚀充填沉积、广泛发育且类型多样的层理构造, 其次为陆源褐红色泥质层、褐红色泥砾以及大量的植物茎干碎片和炭质碎屑。研究区异重流沉积接受多支物源供给表现出水道化特征, 葛沽物源为最主要物源, 总体具有长距离搬运、多个朵体发育、大范围沿路沉积等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物源重力流沉积模式。断陷湖盆背景下异重流沉积的控制因素为古物源、古地貌、古气候3个方面, 异重流沉积是断陷湖盆中广泛发育的沉积类型, 其中异重流水道砂岩具有良好的储集物性, 是陆相断陷湖盆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与突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