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6篇
地质学   252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构造物理化学的思路、研究和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古贤  邓军  李晓波  倪师军  郭涛 《地质学报》2006,80(10):1616-1626
构造物理化学是研究地壳物质受构造作用产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相互关联的领域。构造力可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均应力,指各向相等的应力,它叠加在原有压力之上,并且影响着各种化学反应的平衡,也是成岩、成矿和变质作用的影响因素。另一部分是差应力,固体中受外力作用普遍产生差应力,它引起地壳物质变形,产生各种构造形迹。构造物理化学特别关注构造作用产生或引起的压力、温度及其他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研究这些构造附加参量对各种化学平衡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2.
焦家金矿矿化元素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焦家金矿区地球化学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矿化区段地球化学异常结构的因子分析,探讨矿致异常的元素组合特征.认为不同矿化区段公因子都为典型的热液矿床元素组合,其中成矿地段公因子变量数较少且相关性较大,公因子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而非矿化地段公因子中则变量相对较多,因子载荷较小;Co,Ni为典型的深源代表组分,仅在矿化地段表现为独立因子,且与主因子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金元素在矿化地段各因子上均具有一定载荷,但集中分布在两个主因子上,而且与As,Hg,Ag,Pb元素的相关性较大,因此F1因子基本代表了矿化公因子的元素组合,是成矿预测最有效的指示标志.  相似文献   
53.
目前,用遥感研究水深多集中于沿海及内陆水域,煤矿塌陷地水深反演研究很少。本文以徐州九里塌陷湖为例,通过分析水深值与水体反射率的关系,得到各单因子的线性、非线性反演模型,经分析其误差相对较大;选取各水深分段内误差较小的因子,最终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其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均优于单因子模型。  相似文献   
54.
胶东地区地质体含金性的地质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胶东地区各地质体例 的金根率分布模型,金含量的分数维特征,金及相关元素的组合特征天南地北来评价胶来地区各地质体的含金性。结果表明:胶东群,粉子山群,玲珑型花岗岩为金的矿源岩,郭家岭型花岗岩可能即为本区的金成矿提供成矿物质又起到了“热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本文详细剖析了胶东地区招掖金矿带的成矿构造体系——新华夏系断裂构造的结构特点、力学性质、演化特征、形成机理及其对金矿带的控制作用,突出了构造活动与成矿时序的研究。同时,还采用当代新崛起的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解决本征小样本地质构造离散数据建模的问题,揭示了控矿构造内部和外部标志,在其性质、程度、范围、趋势等方面的变化和关联特征,以及与矿化标志、矿体相对优劣程度,在多维时空上的传递演化规律,为隐伏矿床(体)和远景区的研究及预测提出了新的认识与途径。  相似文献   
56.
南岭地区两种类型盆地的压实流体系统及其矿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盆地构造演化—流体系统—矿化作用是矿床学研究的前缘课题。盆地演化的特征直接影响盆地沉积建造的结构特征。建造结构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压实流体系统的温度场、动力场、地球化学场和矿化作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滇东南白牛厂早古生代盆地是典型的裂谷式凹陷盆地,上万米厚的黑色页岩与上部碳酸盐岩和砂岩组合有利于矿化的压实流体系统的形成,形成了白牛厂式超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粤北晚古生代盆地为地台型浅海盆地,沉积物主要由透水性较好的粗碎屑物质和碳酸盐岩组成,沉积建造厚度较薄。数字模拟结果表明,粤北盆地压实流体系统难以形成较高的地热储和流体势,流体只能在沉积层的特殊部位汇聚并形成红岩型低温黄铁矿矿床。  相似文献   
57.
广西高龙孤立碳酸盐台地的生长发育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二叠纪的南盘江盆地中发育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孤立碳酸盐台地,高龙碳酸盐孤立台地是其中一个小型的孤立碳酸盐台地。在该孤立台地上,马平组珊瑚生物礁和茅口组海绵生物礁呈一种滑动面的形式接触,意味着高龙孤立台地具有极为独特的生长发育历史。横穿高龙孤立台地的区域性同生断裂———八渡—那棉断裂,把高龙孤立台地分割为南北两个不同的块体,该断层的南翼和北翼形成差异极大的地层系统。该同生断裂以及与其倾向相反的滑动面的共同作用使高龙孤立台地呈现出一个"地垒"的形态。构造作用以及沉积作用等方面呈现出独特的现象,表明高龙孤立台地的生长过程可能代表了一个特别的孤立碳酸盐台地的生长发育模式。  相似文献   
58.
对河北大麻坪碱性玄武岩及其内的辉石岩和二辉橄榄岩包体进行了不同温压条件下的弹性波速测定。结果表明,岩石波速与压力正相关,与温度负相关;相同条件下二辉橄榄岩的弹性波速最大,辉石岩次之,玄武岩最小。在1.4GPa压力下获得二辉橄榄岩和辉石岩的弹性波速分别为7.87km/s和7.47km/s,最接近壳幔过渡带的弹性波速。而现代地球物理资料显示该地区莫霍面深度为32km,认为26Ma以来,该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岩石圈减薄地质事件。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以粤北盆地晚古生代成矿流体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详细的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多方面系统研究,通过成矿元素分布趋势及盆地演化各阶段流体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模拟与分析,揭示了盆地成矿流体系统的时空演化规律,探讨了其成矿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粤北盆地晚古生代成矿流体系统包括4种基本类型:①海底火山喷流系统,发生在中、晚泥盆世早期盆地快速拉张-走滑阶段,作用范围在大宝山一带,形成大宝山式Cu-Pb-Zn-Fe海底火山-喷流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60.
肖荣阁  龚羽飞  翟裕生  邓军 《矿床地质》1998,17(Z5):869-872
本文提出变质岩区金矿的概念,系指产于中深变质岩中或与变质岩有成因联系的金矿床。文中讨论了变质岩区金矿的成矿规律与找矿标志,认为岩性建造、热液蚀变、构造、热水沉积物及风化扩散晕或砂矿等是变质岩区金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