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郯庐断裂带中段中上地壳介质非均匀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山东省和江苏省数字地震台网24个台站的269个小震记录, 采用散射S波包络展宽法对郯庐断裂带中段中上地壳小尺度介质非均匀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郯庐断裂带中段中上地壳介质呈现强烈的横向非均匀性, 该断裂带为不同强度、 不同尺度介质非均匀体分布的边界; 强弱介质非均匀性边界往往与深部构造发育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中强震孕育与强弱非均匀体的分布有关, 地震多发生在强弱非均匀体的过渡带上. 郯庐断裂带中上地壳介质非均匀分布特征可能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 深部构造及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32.
分析了1668 年山东郯城8?级大震区附近地壳深部结构特点,以天然地震走时层析成像得到的三维地壳速度结构,主要以中地壳低速层和莫霍面深度为依据,对34°~36°N,118°~119°E区间按经、纬度和斜向扫描,得到相应地壳速度剖面。对比结果,获得与该地震深部结构特点一致的区域,推测震中范围位于34.8°~35.2°N,118.2°~118.7°E,较合理的震中位于35.1°N,118.6°E,震源深度约20km。  相似文献   
33.
临界窗口外S波分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详细讨论了自由界面对入射S波的影响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一种对临界窗口之外的S波分裂资料的处理方法。首先对径向和竖向记录资料进行振幅和相位矫正,进而利用最大特征值和波形识别算子法(刘希强,1992)对资料进行分析。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天水爆破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爆破资料显示了比较明显的S波震相,且产生了明显的S波分裂。  相似文献   
34.
从大尺度和小尺度两方面研究郯庐断裂带苏鲁段地壳介质非均匀性。使用地震波数据,研究了郯庐断裂带苏鲁段地壳速度结构的非均匀性,单位虚波Qmps的非均匀性,地壳介质泊松比的非均匀性,反映地壳介质小尺度非均匀性的分层κ值和y值。计算了1668年郯城8 1/2级地震震源区长度和沿断裂带的震源区边界,根据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性确定断裂的闭锁段,地震应力的积累单元和调整单元。对比1668年郯城8 1/2级地震的地壳介质状况,将各种非均匀性参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种参数指向一致,未来大震的可能区域是33°-34.5°N,118°-118.8°E的北北东向区域,震级可达8级。  相似文献   
35.
应用1990年至1995年CDSN台网兰州数字台的记录和中法合作建立的朗索数字台的记录,研究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前后剪切波分裂的特征,利用最大特征值法,波形识别算子法和最大似然法定量确定了剪切波分裂的快慢波时间延迟及快波偏振方向,结果表明,在永登地震前大约1年的时间内剪切波分裂延迟增大,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也从NE向转为NW向,地震后剪切除波分裂时间延迟和偏振方向很快恢复,其时间  相似文献   
36.
根据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初步研究了工人工神经网络地震信号及震相进行识别的能力。为了进行识别,将三分向地震资料的矢量模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  相似文献   
37.
第1届地震预报国际讨论和展览会(1st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Earthquake Forecasting"(EFC2011)是"自然巨灾和现代文明的全球性问题2011年世界论坛"(World Forum:Natural Cataclysm  相似文献   
38.
二维对称各向异性介质大地电磁反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一种二维构造走向与一水平各向异性主方向一致的对称各向异性介质. 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若假设电导率沿垂向和倾向表现相同的各向异性, 即sigma;zz=sigma;yy,则得到形式完全等同于各向同性情形TE和TM极化方程的微分方程. 因此, 就可用各向同性完全相同的反演方法, 获得二维各向异性介质的电导率. 亦即各向同性介质的TE和TM极化反演结果, 可以解释为对称各向异性介质两主方向上的电阻率. 这为MT解释提供了新的解释途径及其理论依据. 最后用由此发展起来的各向异性介质反演方法,对甘肃天祝永登一带大地电磁资料进行了反演试验,获得了该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电导率结构   相似文献   
39.
Introduction The method of apparent resistivity with direct current (DC) measurement, adopted from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ecursory approaches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in which the geo-electric constitutive model is illustrated by the scalar theory Archies law and correspondingly a set of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apparent resistivity of layered media has been established (QIAN, et al, 1985; YAO, 1989). But this is not consistent with the fact that in earthqu…  相似文献   
40.
天水地震区深部构造与地震关系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