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9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166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1 毫秒
211.
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龙矿集区内的拿厅斑岩Cu(Au)矿床是近年来开展勘查取得重大找矿突破的矿床之一,控制Cu资源量已达到大型规模。但目前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成矿岩石成因及成矿物质来源还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本文基于系统的野外地质观察、岩相学研究,结合精细的锆石SIMS U-Pb定年、锆石Hf-O同位素、岩石地球化学和蚀变-矿石矿物的H-O-S同位素分析,认为该矿床是形成于121~118Ma的斑岩型Cu(Au)矿床,与多龙Cu(Au)矿集区内多不杂、波龙、拿顿、色那、拿若和铁格隆南(荣那)矿床为同一期岩浆-热液成矿事件,其成岩-成矿峰期为120~118Ma。拿厅斑岩铜(金)矿床成矿岩体显示轻稀土富集的分配型式和缺少Eu异常,且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等),而亏损高场强元素(如Nb、Ta等),显示弧岩浆的特征,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北俯冲的大陆边缘弧背景。锆石Hf-O同位素模拟结果显示,矿区早期的安山-英安质次火山岩(ε_(Hf)(t)=-2. 0~10. 3;δ~(18)O=5. 07‰~6. 77‰)具有早期幔源岩浆和经历MASH过程混入壳源的岩浆(10%~20%壳源物质)的特征;而二长花岗斑岩和成矿花岗闪长斑岩(ε_(Hf)(t)=1. 7~3. 3;δ~(18)O=6. 40‰~6. 95‰)则是MASH过程逐渐演化(壳源-幔源混合,约20%~40%壳源物质)的产物。在形成拿厅斑岩铜金矿成矿岩浆的过程中,没有发生陆壳加厚的过程;岩浆演化过程中有较少斜长石分离结晶,主要为角闪石和钛铁氧化物结晶分异。另外,热液蚀变(石英、磁铁矿)和硫酸盐-硫化物(硬石膏、黄铜矿、黄铁矿)的H-O-S同位素结果显示,拿厅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与岩浆流体出溶过程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212.
对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和生命必需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和相关沉积矿产形成机制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对古海洋环境演化与相关沉积矿产形成关系的深入认识,这对沉积矿床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元古代南华纪—早古生代早志留世,扬子板块周缘黑色岩系中依次沉积了举世瞩目的南华纪锰矿、震旦纪—早寒武世沉积磷块岩、早寒武世重晶石矿、镍—钼—钴多金属矿、钒矿和早志留世铀矿的完整沉积矿床系列,不同时代地层、同一时代不同沉积环境地层赋存不同类型的沉积矿产,有必要对其成矿机理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和归纳。笔者等在对氧化—还原敏感金属元素、生命必需元素和海底热液元素等元素地球化学性质综述的基础上,兼论了它们在结合黄铁矿矿物学对氧化—还原环境、生物生产力和盆地限制性分析方面具体作用;进一步结合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古环境演化特征,对扬子板块周缘特定时代中特定沉积矿产的分布、成因机理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最终得出扬子板块周缘相关沉积矿产,是在全球氧化事件、冰期—间冰期、Rodina大陆裂解大背景下,海洋中成矿金属元素得到长期积累,在特定时代区域性海水—海底热液—生物作用(根据不同矿种各有侧重)影响下,...  相似文献   
213.
为了得出一个超可解群的充分条件,利用有限群的π-拟正规子群和半覆盖远离子群的概念。群G的子群H称为G的π-拟正规子群,如果它与G的每一个Sylow子群可交换,群G的子群H称为G的半覆盖远离子群,如果H覆盖或者远离G的某个正规列的每一个正规因子。并将所得的结果推广到一些已知的结论。  相似文献   
214.
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变化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对区域水资源评估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采用GIS分析方法, 利用三期卫星遥感数据研究青藏高原中部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冰川在2个时间段(1977-2001和2001-2010)的时空分布和变化, 并对比分析其在南坡和北坡变化速率趋势以及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 (1)2010年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冰川面积为571.81±16.01 km2, 主要分布在5 500~6 200 m的高山区; (2)1977-2010年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冰川退缩明显, 总面积减少22.42%±2.90%;(3)相比于1977-2001年时间段, 近十年来该区冰川退缩速率呈明显加剧趋势; (4)与前一个时段相比, 低于5 700 m海拔区域, 各海拔段的冰川年均面积退缩速率呈减缓趋势; 而在5 700~7 000 m海拔区域, 则呈加剧趋势; (5)北坡冰川退缩率(23.6%±2.88%)高于南坡(21.97%±2.90%), 且南北坡2001-2010年年均冰川面积减少最大的海拔段比1977-2001年都升高了200 m, 研究区冰川的持续退缩有向高海拔转移的趋势; (6)南坡拉萨河流域内的冰川年均减少面积最大的海拔段比北坡高100 m左右.气温升高是影响近十年以来研究区的冰川退缩加剧的根本原因, 将对区域水文和生态环境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5.
东昆仑托索湖地区第四纪晚期的湖相层中含丰富的孢粉化石,根据湖相沉积的各层段不中不同类型的植物孢粉组合特征,大致可划贫出5个植被演化阶段,从孢粉在这5个阶段中的垂向分布情况来看,本区第四纪晚期的古气候曾发生过多次波动,从变化趋势上看,早期气候相对较湿热,后期逐渐变得干冷;从变化幅度上看,早期气候波动则晚期变则相对较明显。  相似文献   
216.
内FCtor-群     
群G称为内FCtor-群,如果群G的所有真子群是FCtor-群(周期的FC-群)但G本身不是FCtor-群.为了研究内FCtor-群的结构,利用这类群和内FC-群的关系以及内FC-群的结构定理.由此得到完备和非完备两种情况下内FCtro-群的结构刻画.  相似文献   
217.
黄河河源生态环境及活动构造的水系响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 1∶ 2 5万冬给措纳湖幅区域地质调查中 ,运用遥感信息的非可见光性、多时相性特征 ,研究黄河河源姐妹湖的泥沙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河源沙漠化的形成和结构特征等生态环境问题。对东昆仑活动断裂带的水系响应、环境效应进行遥感分析。建议在新一轮国土资源调查时 ,加大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调查方面的应用力度 ,快速实现区调服务方向的转变。  相似文献   
218.
渔船轨迹数据属于具有强时空关联的时间序列数据,相较于普通轨迹具有形状多变无规律、单条轨迹点数量不统一等特点。在使用传统相似度索引构建的查询算法中,常由于以上原因造成索引构建缓慢,查询速度下降。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Geohash和动态网格的渔船轨迹相似度搜索算法。针对渔船轨迹数据形状多变问题,基于Geohash构建可变动态网格结构,利用Geohash的唯一性所构建的网格路径范围进行轨迹查询,直接对网格路径内所包含的其他轨迹点进行计数,并加入时间维计算以保证查询轨迹与被查询轨迹处于同一时间维度;通过计算结果轨迹点数量与轨迹点总数量之间的比值解决轨迹点数量不一致的问题。为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使用真实渔船轨迹数据进行实验,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渔船轨迹数据的索引构建速度和查询速度,为进一步数据分析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19.
福建连家船民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群体,调查分析其上岸集中定居乡村发展变迁基本情况、研究提出渔业升级和渔村振兴的路径与配套措施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归纳、总结连江县东水村渔业发展建设历程及取得的成绩,着重分析、把握当地土地资源匮乏、人力资源紧缺、人口流失严重、产业结构单一等方面问题,进而研究设计出推进东水村渔业发展与全面振兴的4项配套策略措施。即:弘扬疍民文化,提升村民的认同感及其向心力;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渔业的附加值与村民收入;扩大动员培训,持续增强产业发展振兴的后劲;依托政策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创新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220.
西藏努日铜钼钨矿是冈底斯成矿带规模最大的首例含白钨矿多金属矿床,对于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还存在较大的争议.为厘定努日铜钼钨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对矿区的侵入岩和各类硫化物进行了Pb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各类辉钼矿、黄铁矿具有较为一致的Pb同位素组成:206Pb/204Pb比值为17.525~18.581;207Pb/204Pb比值为15.621~15.661;208Pb/204Pb比值为37.524~38.929.黄铜矿的206Pb/204Pb比值为18.414~18.578;207Pb/204Pb比值为15.619~15.642;208Pb/204Pb比值为38.617~38.863,且黄铜矿存在明显的分组特征.S-Pb同位素特征表明:努日铜钼钨矿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矿床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特征也暗示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该矿床可能是在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下,印度陆块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在其向上运移过程中与俯冲洋壳释放出的富含Fe3+的流体发生混合后,与雅鲁藏布江MORB亏损地幔橄榄岩发生交代作用,Fe3+氧化地幔中赋存的各类硫化物后,使得成矿物质Cu、Mo等被释放进入岩浆系统;并在上升过程中萃取了部分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黑云母花岗岩中的Cu等,最终在浅部与围岩发生接触交代形成努日铜钼钨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