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4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GPS测量以其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等特点,已逐步取代了最初的常规大地测量和工程测量。文章以某大学新校区首级控制网为例,在Pinnacle软件的支持下用三种方案对控制网进行了平差,得出了各测站点的坐标。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战役模式的基线解算方案,平差精度最高,其结果为控制网的最终优选结果,可应用于该大学新校区的后期规划与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土壤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争议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Ibanez等提出并发展的土壤多样性概念及其计量方法论,简要阐述了利用土壤多样性方法分析全球尺度的土壤空间和分布规律的尝试,进而概括了知名土壤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土壤多样性及其计量方法论所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不同观点,最后讨论了土壤多样性在土壤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桑沟湾扇贝养殖对甲藻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研究了1983-1984年和1999-2000年桑沟湾的扇贝养殖区内、外甲藻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扇贝养殖区内甲藻细胞的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均低于养殖区外;在扇贝存养生物量高且摄食活跃的8月,扇贝养殖区内浮游植物的主要优势种也由甲藻变为硅藻。这表明桑沟湾的扇贝养殖对于甲藻的密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苏州城郊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IntroductionThe conversion of natural systems to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been the primary basis for the successful growth of human populations for the last 9,000 years (Kates etal., 1990). The conflict between urban and agricultural land use, however…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对南京地区土壤多样性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壤资源被侵占。本文借助RS和GIS技术,根据1984年、1995年、2003年3期TM遥感影像 (30m×30m),采用多时相连续对比法对南京地区近20年来城镇扩张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南京地区土壤图,利用生态学领域中的多样性测度方法计算了城市化背景下南京地区的土壤多样性指数 (HP)、土壤均匀度指数 (Jsw) 和土壤丰富度指数 (R2),进而在镇级尺度上对1984~2003年南京地区土壤多样性时空变化特点进行了研究;利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南京地区各级行政区划单位的扩张对土壤多样性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各级行政区划中村庄的扩张对土壤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最广,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0%;镇、县和市的扩张对土壤多样性的影响逐渐减少,各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6%、7%和7%。  相似文献   
16.
热带东印度洋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3年3月至5月采集的热带东印度洋海域(10.0°S~4.0°N, 83.0°~97.5°E)浮游植物水样样品,分析了其种类组成、优势类群、细胞丰度等群落特征参数,综合比较了水平和垂向上浮游植物种类及丰度的差异性,初步探讨了其成因。结果表明:2013年春季热带东印度洋微型浮游植物共鉴定出306种,主要由硅藻、甲藻、金藻、蓝藻、裸藻和隐藻六大门类组成,其优势类群主要以粒径较小的隐藻、微型甲藻、菱形藻、环沟藻等为主。水平分布上,各水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分布趋势相似,但斑块特征明显,其高值区位于88°E断面赤道以南次表层水域(30 m、75 m),局部区域细胞丰度值可达104 cells/L以上;与其毗邻的东南部、东部水域为低值区,并向赤道延伸。垂直剖面上,硅藻和甲藻广泛分布在各取样深度,但分布特征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和规律,0 m、30 m大部分站位硅藻种类比例在0.2~0.3甚至更低,甲藻在0.7~0.8,随着水层加深(75 m、100 m、150 m、300 m),硅藻种类占比上升到0.5~0.6,甲藻降低到0.4~0.5,无论硅藻还是甲藻种类数75 m层最丰富。30 m和75 m水层细胞丰度明显高于其他水层。甲藻是热带东印度洋微型浮游植物种类和细胞丰度的重要贡献者,低生物量海域表现的更为明显,贡献率大于80%。该研究将极大丰富东印度洋浮游植物群落空间特征基础信息较匮乏的现状,为量化、评估该海域的生物资源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多样性理论与测度方法对我国海南岛地区不同母岩上发育土壤的类型多样性及其分布模式进行定量化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发育不同类型母岩上的土壤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火成岩、沉积岩、松散沉积物和变质岩,其中以发育在滨海堆积物上的土壤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发育于流纹岩上的最低;不同类型的母岩上发育土壤的面积分布均不同程度地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18.
SOTER支持下ALES模型对海南省热带作物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海南省1:25万SOTER数据库的支持下,根据联合国土地评价框架的有 关原则和概念,选取海南省4种热带作物建立了8种评价模型,运行ALES评价系统,得出不同气候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状况下SOTER单元上作物适宜性评价指数,将此评价指数与GIS相连,可根据用户的要求输出评价成果。  相似文献   
19.
Vast declines in Zostera marina seagrass beds demand effective methods of rehabilitation.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 practical method by reducing salinity to induce seed germination followed with recovering salinity to facilitate seedling production of Z. mar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 marina seeds collected from natural seawater(salinity 30) were induced to germinate at reduced salinities. Percent germination(GR) was higher and mean-time-to-germinate(MTG) was shorter at lower salinities. The highest GR and shortest MTG occurred at salinity 0(deionized freshwater). After germination in freshwater, seeds could develop into seedlings at salinities5–30 and continue the growth. Viability or development of germinated seed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during the 40 d of post-germination incubation at salinities 5–15 after 1–20 d of germination in freshwater. However,during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ng germinated seeds from salinity 0 and 5 to salinity 30, reducing the gradients of post-germination acclimation facilitated more seeds forming seedlings in less time. On average, after 60 d of static incubation, including 20 d in freshwater for germination followed with immediate shift to salinity 5 and increasing to salinity 30 at increment of 5 every two days until cultivation at constant salinity 30, 33% of Z. marina seeds produced healthy seedling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alinity-manipulation based method of artificial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production is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in supporting rehabilitation of Z. marina bed.  相似文献   
20.
应用生态模型研究近海贝类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建立了一个贝藻混养生态模型,并应用于桑沟湾栉孔扇贝、太平洋牡蛎和海带混养生态系统的模拟。这一模型在个体生长模型的基础上模拟种群的生长情况;通过模拟不同播苗养殖和收获方式下的产量,以及不同混养方式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来确定养殖容量。采用该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养殖密度分别增加到目前扇贝和牡蛎放苗量的2倍和15倍时总产量最高(达到养殖容量),但单位面积产量和产量/播苗比减少,因此效益是下降的;扇贝放苗量增加到目前的15倍,牡蛎增加到30倍时会导致养殖生产崩溃,同时生态系统也发生改变:在目前养殖密度下,桑沟湾向黄海输出初级生产产品,但是当放苗密度增加到15~20倍时,桑沟湾需要黄海向其输入初级生产产品。上述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迅速模拟养殖生物量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在多元养殖管理中可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