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3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政府经济行为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直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时空差异演化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化进程与政府经济行为密切相关。时间轴上,政府经济行为由强制控制到市场与政府协调控制的转化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由缓慢停滞向加速推进的转变;空间上,政府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导致了区域城市化由南北差异转向东西差异,东中西等不同地带间城市化水平分化严重,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加速发展,区域差异开始趋于缓和。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自山东青岛、浙江象山和江苏南通采集共9种红藻样品, 隶属于2纲、5目、6科、8属(据NCBI), 克隆各红藻hsp70 基因, 并对所获序列进行分析。利用特异性引物P1/P3扩增, 得到的目的条带约630 bp, 分析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发现:所获得片段均位于HSP70的ATPase结构域附近。9种红藻hsp70 序列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78~0.319之间, 序列相似度在73%~92%之间, 其保守性略低于HSP70蛋白;基因对A或T结尾的密码子表现出很高的偏好性, CGC与TGG这两种密码子在这9种红藻HSP70氨基酸密码子中未出现。上述表明hsp70 及HSP70密码子偏好性可应用于红藻分子系统学研究。基于多物种HSP70构建的进化树可见, Cyanidium caldarium与Cyanidioschyzon merolae strain 10D两种原始红藻的起源早于其他红藻, 紫菜次之, 本研究中9种红藻系统发生符合NCBI的描述。在真菌、藻类和植物中, 营养方式的差异可能是造成HSP70进化树分化的基本原因, 而相同形态类型的物种中, 环境适应是抗逆能力强、遗传结构稳定的物种生物分子进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pluvialis)是天然虾青素的最佳来源,它可以在高光胁迫等不利条件下转变成厚壁细胞并积累大量虾青素。然而,目前从微小RNA (microRNA, miRNA)层面来揭示在高光胁迫下雨生红球藻次级细胞壁形成和虾青素合成的机理研究尚未见报道。对高光处理下三个时间点的雨生红球藻样品进行microRNA测序,共鉴定出342个已知miRNA和283个新miRNA。在这625个miRNA中,其中有206个miRNA的表达量受高光影响,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参与了淀粉与蔗糖代谢、甘露糖与果糖代谢、糖酵解和萜类骨架生物合成等重要代谢通路。结合转录组结果发现,高光胁迫下有6个miRNA调控了3个和次级细胞壁形成相关靶基因的表达,有5个miRNA调控了5个和虾青素生物合成相关靶基因的表达。以上结果揭示了雨生红球藻在高光下miRNA调控次级细胞壁形成和虾青素生物合成的潜在机制,为雨生红球藻虾青素的代谢工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首次报道了在中国东海海区两个不同水样中获得的有毒裸甲藻赤潮种Karlodinium micrum的显微观察和分子鉴定.两株K.micrum纯系种质是对两次东海海区不同来源的水样(2005年6月东海洞头海区以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nsen)为优势的赤潮水和2006年4月东海渔山海水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水样)进行选择演替和纯种分离发现的.报道了对两株藻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以及基于ITS基因测序的分子鉴定结果.显微观察发现,K. micrum为小型单细胞裸甲藻,细胞长略大于宽,平均长宽分别为7.1 μm和5.7 μm,横沟深裂,顶沟明显、直裂.细胞具有一条纵鞭毛和一条横鞭毛,细胞游动迅速.ITS基因测序发现,源于东海的两株K. micrum与GenBank中Karlodinium micrum的相似度为98~99%.系统发生分析显示,该两株K. micrum与 GenBank中Karlodinium micrum归于一类,与其它裸甲藻距离较其与具甲板甲藻的距离近.  相似文献   
15.
16.
24-表油菜素内酯对龙须菜抗高温胁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24-表油菜素内酯处理海洋红藻龙须菜,研究热激胁迫后龙须菜的生长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甘露醇、丙二醛、藻胆蛋白含量,以及HSP70、PE、GR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变化规律。结果显示,0.1mg/L 24-表油菜素内酯的处理组生长速率最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及对照组;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qP和ΦPSⅡ均随高温逆境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荧光参数NPQ随着高温逆境时间延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处理组各项荧光参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处理组的抗氧化酶(SOD和POD)的酶活显著高于对照组;甘露醇及藻胆蛋白含量均在0.1mg/L处理组最高,在第三天达到最大值,而丙二醛含量则在0.1mg/L处理组最低,在第三天达到最小值;处理组HSP70、PE、G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且0.1mg/L处理组各基因表达量最高。以上结果表明24-表油菜素内酯能提高龙须菜的抗高温能力,且0.1mg/L处理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海河南系子牙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河流域水资源极度短缺、水质高度污染等典型问题,借鉴国内外湿地健康评价方法,选取海河南系子牙河流域为研究区,结合监测数据、遥感影像和统计数据等多源数据,构建基于PSR模型(Pressure-State-Response)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多类型流域大尺度湿地生态健康进行综合、分类和分区评价,探讨其主要控制因素和空间分布规律,并对比不同类型湿地的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子牙河流域湿地健康指数为0.723 1(Ⅳ级),处于疾病状态,出现这种状态的主要控制因素有水质TN、COD_(Cr)、NH_3-N、TP、景观破碎度、河流断流几率、COD_(Mn)、河流连续性等;五种不同类型湿地健康指数关系为河流湿地(0.788 1)沼泽湿地(0.734 3)滨海湿地(0.650 4)湖泊湿地(0.625 5)水库湿地(0.560 4);受空间异质性的影响,流域湿地健康呈现出中游最差、下游次之、上游相对较好的分布格局。因此,亟待采取有效的湿地保护与管理措施,保障湿地的生态完整性和功能可持续性,提高湿地生态系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茉莉酸甲酯和水杨酸对坛紫菜生长与抗逆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植物激素在藻类生理与抗逆方面的作用,本文比较了不同浓度的茉莉酸甲酯(MJ)和水杨酸(SA)对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生长、藻胆蛋白、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100?mol/L SA的添加可使坛紫菜生长率达到对照组的1.57倍,而MJ对藻的生长影响不显著。50?mol/L MJ和100?mol/L SA显著促进了坛紫菜藻胆蛋白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50?mol/L MJ和100?mol/L SA添加后在48 h脯氨酸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67倍和1.75倍。25~50?mol/L MJ对坛紫菜的Fv/Fm和Y(II)影响不显著,而100?mol/L SA则可以提高这两个叶绿素荧光参数。该研究表明适当浓度的MJ和SA可以促进坛紫菜生长,提高其光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坛紫菜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藻类二氧化碳浓缩机制(CO2 Concentrating Mechanism, CCM)关键酶胞外碳酸酐酶(periplasmic Carbonic Anhydrase, pCA)的抑制剂AZ (acetazolamide)、DIDS (4’4’-diisothiocyanatosilbene-2, 2-disulfonic acid)和SITS (4-acetamido-4’-isothiocyano-2, 2’-stibene-disulfonate)等对不同生长阶段的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叶状体进行处理, 利用pH-drift技术研究了高温胁迫下坛紫菜利用无机碳的特点。结果表明: (1) 坛紫菜主要依赖pCA利用HCO3?, 且能力较强; (2) 高温抑制坛紫菜吸收利用无机碳, 温度越高影响越严重; (3) 坛紫菜未性成熟组叶片对无机碳的利用能力远大于成熟组, 但对高温胁迫的抗性低于成熟组。高温造成藻体细胞膜系统损伤和脂肪酸成分变化或许是高温抑制藻类CCM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改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输出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7107A/D转换器,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指针式显示改为数字化显示,给出了改进方法,介绍了7107A/D转换器及显示电路原理.通过改进提高了仪器输出读数的分辨率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