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7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萍  赵卫  陈勇 《现代测绘》2005,28(1):29-30
介绍了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静态定位技术,如何为滆湖公路大桥建立控制网,延伸出时控制网平差方案的确立上,以及如何使控制网中的成果与公路主线控制网中的成果互相兼容,从而为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必要的控制资料。  相似文献   
2.
针对雅鲁藏布江源区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不断加剧的生态退化问题、以畜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及其对生态状况的依赖性,分析了源区居民点分布与地貌、生态状况、水文条件、交通条件的空间关系,评价了地貌等因素对该区居民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雅江源区居民点分布呈显著的地形聚集特征,大部分居民点聚集在4 600~5 000 m高程带、0°~5°缓坡区和没有坡向的平坦地带.雅鲁藏布江源区居民点分布与生态状况具有较强的空间趋同性.小嵩草草甸、紫花针茅草原和固沙草草原是居民点分布的主要植被类型;与1990年相比,2008年源区及其居民点分布区的NDVI较低,草地盖度及其生产能力有所降低,风沙化土地渐趋扩张,极少数居民点分布于风沙化土地,以固定沙地为主.源区居民点分布还具有明显的河流指向性和交通指向性.超过83%的居民点分布在距离雅鲁藏布江水系1.5 km范围内和道路两侧2.0 km范围内,特别是500 m范围内;距离雅鲁藏布江水系和交通线路越远,居民点分布越稀疏.究其原因,以草原放养为主畜牧业生产及其对牧草和水分的依赖性是影响居民点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近51 a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进行等权平均取值,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小波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下近51 a降水变化趋势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量以20世纪80年代为最少,2000年后年降水量与20世纪90年代和60年代基本持平。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年代际变化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近51 a降水量增加趋势不显著。年降水量存在准3 a、8—11 a和30 a的周期,以准11 a周期最为突出。降水量变化以春季增长趋势最显著,可在干旱季补充土壤水分,减轻风沙化土地的发生发展。秋季和冬季增长趋势不明显,夏季降水量呈减小趋势。就季节降水变化的时间尺度和周期性而言,2007年后四季降水表现为,春季在20—30 a时间尺度上将处于偏高期,夏季在8—12 a时间尺度上将处于偏低期,秋季在8—12 a时间尺度上将处于偏低期,冬季在20—30 a时间尺度上将出现向降水偏高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4.
据天文台计算,1982年3月10日起,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将在太阳一侧排列成一直线.他们称这种现象为“九星联珠”,有人认为“九星联珠”可能会突然刹住地球自转速度,导致世界上一些地区发生大地震和火山爆发.这曾引起许多人的耽忧.特别是我们临汾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强烈地震,1975年又被列为全国重点地震监视区,可是时过七年迄今未见中强地震.今年“九星联珠”的出现对地球到底能产生多大影响?会不会诱发地震?这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从这个目的出发,我们设计了“九星联珠”对动物行为影响的观察实验,趁此百年难遇的特异天象发生之机,试图探讨这个问题.一、“九星联珠”对地球影响的论点今年九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出现了两次难得的扇形角度较小的聚会.第一次发生在3月10日,九大行星都聚集在黄经169°(地球)至265°(海王星)的一个96°扇形区域里;第二次聚会发生在5月16日,聚会的扇形区域黄经从200°(水星)至304°(金星),张角为104°,较第一次大一些.由于九大行星的绕日运行速度和公转周期相差很大,故“九星联珠”的现象是少见的,据计算平均周期为179年.  相似文献   
5.
赵卫 《气象》1986,12(8):51-51
根据中美气象科技协定,双方协议于1986年开始联合开展高原气象试验。试验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986年6—7月,双方各派8名专家,共赴西藏自治区参加现场观测。测点分别建在拉萨和那曲。试验观测期间,美方提供两个60英尺高的气象塔、两套辐射仪、两套湍流通量仪、两套探空接收站、一台太阳光度表、150套小球探空仪。中方将为这次试验观测提供其它有关设备和同期上述两个测点的常规观测资料。美方还将提供同期的卫星探测资料。 第二阶段,1986年8月—1987年8月,双方就试验观测资料各自进行处理、分析、研究。根据工作需要,中方将派专家赴美参加有关工作。 通过联合观测试验,将对青藏高原的辐射状况、热量通量、地气交换系数以及卫星资料反演与实况  相似文献   
6.
赵卫  韦猛  刘俊  舒振杰 《探矿工程》2012,39(3):82-84
利用监控量测数据,结合灰色理论建立隧道洞身位移变形系统。采用尖点突变分析方法,对开挖过程中初支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建立隧道塌方预测模型。通过杜家山隧道发生的塌方事故与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得出塌方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建立的隧道塌方预测模型是有效的,可以用来指导该类隧道的施工。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外感泄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0 例外感泄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200 例,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脱落18 例,对照组脱落49 例,最终治疗组纳入182 例,对照组151 例。治疗组采用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小儿推拿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愈病例起效时间和泄泻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46%(161/1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9%(93/1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愈病例起效时间、泄泻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外感泄泻较常规推拿治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此推拿手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天津近海地区受中—新生代以来多期构造运动叠加的影响,现今区域应力场最大压应力主轴方向为NEE—SWW向,同时区内NE向和近EW向活动断裂众多,新生代地震、火山活动强烈。从应力场和断裂相互影响的角度出发,综合应力集中的分布模式和大量文献资料,划分天津近海地区断裂附近的应力集中区;对比区域内地震活动和火山岩的空间分布特点,探讨天津滨海、近海地区应力集中区与地震、火山活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矿石溜放对溜井井壁围岩的磨损破坏规律,保证溜井安全连续稳定生产,需要对溜井井壁进行检测。为实现溜井直径大、有浮石、粉尘多、湿度高和无光源等特殊条件下的井壁安全检测,研制了垂直溜井全景扫描成像装置。该装置采用4台高分辨率工业摄像机目标跟踪技术、4个高照度LED冷光灯照明技术、千兆网数据传输技术、旋转编码器井深定位技术等,实现对井壁全断面、无缝式扫描;通过组合式电缆与自锁绞盘提升系统实现装置提升;通过图像筛选与拼接处理,得到溜井井壁全景图。将该装置应用于矿山溜井进行井壁检测试验,采集到的井壁图像清晰直观,为溜井井壁磨损破坏规律研究、制定和实施溜井检修方案提供了直接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能适用于复杂条件垂直溜井的井壁检测。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新生代构造迁移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南海北部比较有代表性的珠江口、琼东南和中建南3个盆地作为研究区,对所获取的剖面进行了地震解释工作,运用地震地层学和构造地质学等方法对我国南海北部新生代演化史开展研究,探讨了南海北部陆缘各区域构造演化差异及规律。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缘构造活动在时序上存在着迁移的特征,体现出自北向南"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中建南盆地"构造事件逐渐变晚的趋势。因此,南海北部陆缘破裂从北部开始,以"撕裂"的方式逐渐向南推进,同时排除了红河断裂的叠加影响,南海北部自北向南断陷活动强度逐渐减弱。在其后的演化中,构造沉降与物质充填中心的迁移以一种更加复杂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