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60—2160年间所发生的日食,根据日月食典所載共有454次,其中全食138次,全环食9次,环食149次,偏食158次.按照日月食典的日食图,有下列9次中心貪的路綫經过越南境內:  相似文献   

2.
奥泊尔子(Oppolzer)的“日月食典”包含有-1207年至2161年间的8000次日食和-1206年至2163年间的5200次月食,出版至今虽然已有七十余年,仍然是现在计算日月食时所不可缺少的参考书.但“日月食典”也有一些缺点,日食部分的缺点在本文中暂不讨论,单就月食部分而言主要有下面几点:(i)没有载半影月食.近年来半影月食也受到注意,苏联天文年历从1958年起开始登载半影月食,英美天文年历也从1962年起开始  相似文献   

3.
在“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3000年月食推算表”一文中,作者曾指出,“日月食典”的月食部分主要有下面三点不足之处:(ⅰ)沒有載半影月食,(ⅱ)月食时刻不准,(ⅲ)食分不准。作者以前所发表的“1964—2163年半影月食表”一文列出了这二百年間的半影月食。为了改进“日月食典”所載的时刻和食分不准这两点,現在又計算了本表。本表与“半影月食表”一样,也是根据“月食推算表”計算的。本表所載月食时刻是以历书时为准。最后一栏是沙罗系統号数,它的意义在“半影月食表”中已有解释。把本表跟“日月食典”比較发現:“日月食典”遺漏了1988年3月3日的月偏食;2155  相似文献   

4.
作者刘次沅、马莉萍。日食在中国古代受到特殊重视,因此在史籍中留下了大量的日食记载,它们与各种历史事件,尤其是国家大事相联系,形成中国历史的一大特点,本食典分别以日食表和日食图的形式,给出公元前2300-公元2100年这44个世纪中国可见日食。附录给出日出日落时间表、公元2000~2050年中国可见重要日食的详  相似文献   

5.
2008年8月1日在我国北方可以看到一次日全食,2009年7月22日长江流域又能再一次看到日全食,2010年我国境内还可见到月食。为了迎接这些天象中最精彩的节目,我们就来制作一件预报未来日食和月食的“日月食仪”。这个日月食仪上有一个汉代画像石上的图案,那是一只飞鸟身上负着一只蟾蜍,原来当时通常把一只名叫跋乌(cun—wu)的三足神鸟视作太阳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半影月食是月亮只进入地球半影而不进入地球本影所发生的一种月食.近年来这种月食才受到注意,苏联天文年历从1958年起开始登载,英美天文年历也从1962年起开始登载了.奥泊尔子(Oppolzer)的“日月食典”里完全没有登载半影月食.最先对半影月食做长期预告的是卡维林,他计算了1955—2000年的34次半影月食,但只有日期,没有时刻和食分.以后他又补充了遗漏了的4次半影月食.波洛佐娃  相似文献   

7.
以前听人说,看过一次日全食的人会努力争取以后的每次日全(环)食。经历了去年的长江大日食,我还真有杀到云南看环食的冲动,不过因为要准备考研,这一计划自然也就泡汤了。  相似文献   

8.
甲骨文日月食纪事的整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了目前已出土的甲骨文字中,有干支纪日的“日又戠”共五条、“日又食”一条.论证并推算出它们都是武乙、文丁时代安阳所发生的日食现象的纪事.最近安阳新出土了一片“月又戠”卜骨,我们推算论证了它是武乙时一次月食的纪事.本文还收集了有干支纪日的“月(?)食”共四条.推算出它们都是武丁时所发生的四次月食.并算出了以上所述的这些日月食发生的时间.本文也讨论了过去关于甲骨文中日月食纪事的研究和所得结果.这些讨论对殷周年代问题的解决也可能提供一些根据.  相似文献   

9.
日月食追逐者的梦想之一就是看到——或者成功拍摄——一年中所有的日食和月食。到目前为止,考虑到旅行的可能性,以及天气条件,这并非易事。于我来说,这个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题图是我在2017年拍摄的全部4次的日(月)食照片,包括2月份的月偏食和日环食,然后是8月份的月偏食与日全食。  相似文献   

10.
2014年已经过去四分之三,在中国境内貌似还没看过日月食。是的,对中国来说,今年是日月食比较少的年份。今年在全球会发生两次日食和两次月食,其中的一次日食和一次月食已经在4月份发生了,但是在中国几乎都看不到。另外一次日食和—次月食都将在10月份发生,我们先来看看月食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古代日月食观测记录是研究过去几千年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最有用的材料, 本文对文献记载的中国古代(明末以前)的日食观测作了分析讨论。指出,西汉以后资料是系统完整的。多为当时首都的观测记录。可惜的是,古人不重视记录天象发生的准确时刻。 作者从这些材料中筛选出13次观测地点明确的日全食观测,探讨分析了地球自转长期变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20年6月21日,我国境内发生了日环食,环食带经过西藏、四川、重庆、湖南、江西、福建和台湾,我国其他地方可见日偏食。深圳市天文台的太阳望远镜观测了日偏食的整个过程,同时,基地内的气象设备记录了太阳辐射、温度、湿度和气压等气象参数。日食期间太阳观测和气象要素观测的分析结果表明:(1)从日食初亏到食甚,太阳辐射、温度和气压均下降,随后缓慢上升,受天气条件影响,极小值时刻相对于食甚有滞后,其中,太阳辐射滞后1.37 min,温度滞后6.37 min,气压滞后10.37 min;(2)从初亏到食甚,相对湿度先上升到极大值,然后持续33 min,随后下降,极大值时刻相对于食甚滞后6.37 min;(3)对比日食前后两天气象要素的变化,日食时太阳辐射、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率比没有日食时高约1个数量级,气压的变化率相差不大;(4)日食期间,日面相对强度和气象要素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达0.95,0.89,-0.82和0.75。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月15日将在青岛发生日环食带食入海的美丽景象,日食全过程长达90多分钟,环食时间最长可达7分08秒,而且发生的时间是在日落前不久,此时一轮金环从海平面缓缓落下,可以欣赏到“带食而落”的奇妙景象,这是近年来青岛最为壮观的一次天象,可谓百年相约,千年相会。因此,青岛观象台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从几个月前就开始了前期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4.
做梦也没想到,俺居然驾车穿越四省区,奔赴2000多千米之外的厦门观看日环食!由于工作关系,加上天气原因,一直没有定下环食的观测地。回想起09年那次长江大日食,早早地来到长三角,大包小包的带了一大堆的器材,眼看着当地天气越来越差,湖北一带天气越来越好,却由于没办法及时机动转移,结果被一场大雨浇了个透心凉!  相似文献   

15.
1983年6月11日,由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和南京天文仪器厂组成的中国日食观测队天文组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成功地作了一次日全食观测。 这次日食的最佳观测地点是印尼爪哇岛,所以大部分国家的观测队都集中于日惹,但由于种种原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期兴起的地方志和私人著作,记载了许多天象事件,日食记录是其中重要内容.地方性日食记录的精华集中在对日全食现象的生动描述,地方志记录的最大价值是一次日全食的多个见全食点.明代中国东部地区发生了15次中心日食.明后期的10次中,8次都有大量的地方性记录.讨论了明代地方性日食记录的各种特点,并重点展示了这8次日全食在全国各地的观测地点分布以及对日全食景象的生动描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两汉以前有明确日期和全食或近全食描述的日食记录有18个。对应用这些记录所做的地球自转长期加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和讨论。这些工作包括Curott、Newton、Stephenson、韩延本以及作者本人根据渡边敏夫的日食典所得到的结果。本文证实我国古代这些记录绝大多数是可靠的,但其观测地点没有记载,不能认为它们都是在当时的首都。因而利用这些记录作地球自转长期加速的精细分析尚需进一步的考证。  相似文献   

18.
苏宜 《天文爱好者》2009,(11):66-68
众首翘盼的长江流域日全食华丽登场,已经成为过去。下一次中国境内精彩的日全食将上演于西北和华北平原上空,北京城也处于全食带上。不过,那是26年之后的事了。近期将有两次别有情趣的日环食:2010年1月15日,环食带经过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河南、山东;2012年5月21日,环食带经过广西、广东、香港、澳门、江西、福建、浙江、台湾。  相似文献   

19.
迄今所知,中国和西亚地区有几条可能的日食记录发生在 B.C.1400至 B.C.1000,其中主要被保存在出土的中国殷商时期的卜辞中。但它们都没有完整的年月日纪日。其中有一些需要进一步证实它们是不是日食。有些明确的日食纪事需要考订它们发生的时日。这些研究对历史学、天文学都是有意义的。文中对先秦时期的日食记录进行了讨论。本文依据 P.V.Neugebauer 的方法计算给出了 B.C.1399至 B.C.1000四百年间的日食表。为了研究殷墟出土卜辞中的日食记录,本文并计算列出了殷商时期安阳—殷商首都全部可见的日食。此外,介绍了 Dr.R.R.Newton 在这方面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今年5月21日,我国东南沿海包括台湾一部分地区将看到一次精彩的日环食。环食带经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浙江和台湾直入东海,覆盖北海、梧州、湛江、肇庆、佛山、广州、东莞、深圳、香港、澳门、汕头、漳州、厦门、泉州、莆田、福州、宁德、台北等大中城市。环食时间最长达4分33秒(福建莆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