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9 毫秒
1.
黑洞也可以蒸发 天文学的发展遵循着一条规律:观测、理论、再观测、再理论……这大概也是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只不过天文学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观测又始终是天文科学的真谛。因此,天文学又被称为是一门观测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黑洞也可以蒸发天文学的发展遵循着一条规律:观测、理论、再观测、再理论……这大概也是任何一门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只不过天文学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观测又始终是天文科学的真谛。因此,天文学又被称为是一门观测的科学。黑洞的观测证据越来越丰富,黑洞对宇宙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理论天文学家必须出来释疑,让黑洞不仅能吃进去,还要吐出来。吐出来的困难在于黑洞的引力太强,在黑洞的视  相似文献   

3.
喷流的研究是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中最使人兴趣的课题之一。在本文中,陈述了河外射电源中喷流在现阶段的观测阶段,讨论了某些典型的高能天体中喷流的特性。第一部分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喷流的定义,产生和传播;也包括喷流的不对称性和统一的解释模式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一个人生下来是偶然的,死去却是必然的。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应该人人都知道,但是,想长生不老的人却大有人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崇尚炼仙丹求长生不老者,数以十计。到了近代,伟大领袖毛主席被比喻为红太阳,红太阳照亮世界,万古长存,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领袖的崇敬和热爱。当然从科学上讲,红太阳也不能摆脱死亡的必然。恒星死亡之后,会有各种归宿,我们关心的是其中的一种:怎样的恒星死后会形成黑洞。  相似文献   

5.
天文发现十八法(下)北京天文台台长李启斌本文的上半部分,介绍了发现天体的方法和测量天体特性的方法。这一部分着重讲述推理的方法以及创新乃至突破的方法。由于天文学的对象的不可接触性,不能把天体拿来做实验,按照我们的意志,按照认识的需要去测量它们的特性。可...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有一句名言,“科学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的确很正确,被我们捧为金科玉律。科学推动了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科学。因此,把邓小平的话修改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生产力是科学的第一源泉”,也许就可以流传后人了。  相似文献   

7.
为了加强对天文学名词的研究和审定,促进天文学术的国际交流,根据中国天文学会四届常务理事会的决定,最近正式组成了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委员会的成员名单如下。 主任 张钰哲 副主任 龚树模 许邦信 李竞 委员 沈良照 李启斌 杨世杰 杭恒荣  相似文献   

8.
天文学家第一次确定了位于可观测宇宙边缘附近的一个类星体的大黑洞的质量。估计这个黑洞和类星体是大爆炸后10亿年里形成的,由它们可以洞悉早期宇宙的情况以及黑洞和星系曾有过什么变化。天文学家用莫纳克亚山上的英国红外望远镜观测了类星体J1148+5251。装在望远镜上的成像光谱仪测量了来自这一天体的红外光谱。在离子MgⅡ,即失去一个电子的镁原子的发射线上有一个特殊加强。  相似文献   

9.
邮购信息     
《天文爱好者》2009,(5):96-96
过去黑洞被认为是自然界最具破坏性的力量。现在,随着一系列逐步深入的惊人发现,特大质量黑洞在天体一览表中的位置经历了重大变迁。天文学正在揭示这类天体在宇宙早期结构的形成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催生了恒星的爆发性形成、行星甚至生命。  相似文献   

10.
以Kang等的星系形成的半解析模型为基础,研究星系和中心大质量黑洞的共同形成和演化.假设类星体的活动性由星系并合引起,通过引入黑洞吸积率,确定了红移区间0z4.5的类星体的热光度函数,并分别从爱丁顿比率、黑洞质量函数和两点相关函数3个方面对模型进行限制,模型预言的光度函数能在整个红移、整个光度范围内与观测相符合.结果显示,常数爱丁顿比率不能很好地描述黑洞吸积,爱丁顿比率需要在一定红移范围内随红移增加;星系主并合是触发类星体活动性的有效机制,而次并合只对低光度和中等光度的类星体有影响,对高光度类星体影响很小;在z=1.0处,极高光度的类星休比其他类星体具有更强的成团性.  相似文献   

11.
张冰  乔国俊 《天文学进展》1998,16(4):260-273
简要介绍有关黑洞的理论及其一肺形式,详细综述在星系中心及X射线双星中搜寻和证认黑洞的原理、方法及现状。在星系层次,除活动星系核中心可能存在的黑洞外,在邻近星系中已找到至少11个黑洞候选者,但观测所主的最小尺度仍比黑洞视界高几个量级。  相似文献   

12.
《天文爱好者》2008,(1):70-70
第62届联合国会员大会回顾了在2006年12月20日确定的61/185号有关国际年的决议,意识到天文学是最古老的基础科学之一。天文学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成长,并不断影响着人类文明史的发展,它能够推动其他学科的发展,并应用到广泛的领域中,认识到天文观测对自然科学、哲学、文化及对宇宙的基本认识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注意到虽然公众对天文学有一定的兴趣,但是公众在获取该学科的信息和知识的途径上,总是有一定的困难,意识到每个社会的文化遗产中都有关于天空、行星、星星等的神话传说及相关的传统,  相似文献   

13.
陈永军 《天文学进展》2003,21(2):122-138
对microquaLsar(微类星体)最新的一些研究结果作了比较全面的评述。具有相对论性喷流的microquaLsar在很多现象上类似于极小尺度上的类星体。对X波段的观测可以探测到吸积盘内区甚至接近黑洞的区域。结合低波段上的观测和研究,人们在吸积盘的动力学模型、物质吸积与喷流形成之间的关系以及喷流的超光速运动等方面的认识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发现了黑洞存在的新证据。对它们的研究为更好地理解河外天体的相对论性喷流和黑洞吸积方面的问题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发现类星体靠射电找类星体靠光学上个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射电天文学的兴起,使天体物理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不是量变,而是质变。在此之前,天文学家花了大量精力辛辛苦苦地去制造大型光学望远镜。早期的光学望远镜以折射型为主,后来改进为以反射型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就致力于制  相似文献   

15.
1989年哈勃空间望远镜升空以来,随着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斯必泽空间红外望远镜升空,以及许多地面大型观测设备的启用。关于黑洞的大量观测证据不断出现.不但使人们确信黑洞的存在,而且最令人惊奇的是,黑洞的存在形式和产生机,制,远比人们想像的要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16.
收集了117个类星体(20个射电宁静类星体和97个射电噪类星体)的红移、热光度、H_β发射线宽度、5 100 A的单色光度、射电噪度.利用反响映射法计算了样本的黑洞质量和爱丁顿比,利用总的5 GHz流量密度计算出射电光度.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得到的结论如下:(1)射电宁静类星体的黑洞质量和热光度、射电噪度、射电光度之间具有弱相关性,而射电噪类星体黑洞质量和热光度、射电噪度、射电光度之间具有强相关性;(2)射电宁静类星体热光度和射电光度、5 100 A的单色光度之间具有弱的相关性,而射电噪类星体热光度和射电光度、5 100 A的单色光度之间具有强的相关性;(3)射电宁静和射电噪类星体的黑洞质量、发射线宽度和爱丁顿比分布有差异.基于这些结果得到:射电宁静和射电噪类星体发射线宽度的差异可能是导致它们黑洞质量不同的原因;射电宁静和射电噪类星体本质的不同是由于内秉物理性质的不同造成的;黑洞质量、黑洞自旋、爱丁顿比和寄主星系形态是解释射电噪度起源和双峰状分布的重要参量;射电喷流和盘的吸积率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黑洞自旋及其参量能提供射电类星体射电噪度的信息。从文献资料中收集了69个射电类星体源。这些源包含了37个陡谱射电类星体(SSRQs),32个平谱射电类星体(FSRQs)。通过样本数据研究黑洞自旋能量与射电类星体射电噪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37个陡谱射电类星体与射电噪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3种磁场条件下都存在(B=BEDD,B=104G,B∝j);(2)陡谱射电类星体与射电噪之间的相关性不受相对论聚束效应的影响;(3)32个平谱射电类星体与射电噪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这说明黑洞自旋与射电噪的相关性与射电类星体的类型有很大关系;(4)陡谱射电类星体黑洞自旋与射电噪的强相关性表明,黑洞自旋能量在一定程度上给出陡谱射电类星体射电噪度的信息。这些研究结果与其他人提出的理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8.
利用Blandford-Znajek过程,得出了黑洞自转与活动星系核射电噪度的关系.在假设AGN喷流的射电功率主要来自于所提取的黑洞旋转能量后,根据Falcke和Bier-mann提出的喷流-吸积盘耦合机制,估算了AGN喷流的最大射电辐射功率.通过与PG类星体样本中强射电源观测结果的比较,进一步证实强射电类星体除了其喷流方向与视向的夹角很小外,其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很可能是自转很快的旋转黑洞.  相似文献   

19.
《天文爱好者》2010,(9):16-17
一个国际天文学小组使用位于美国夏威夷的凯克望远镜第一次发现了类星体放大遥远星系的引力透镜现象。  相似文献   

20.
利用Blandford-Znajek过程,得出了黑洞自转与活动星系核射电噪度的关系,在假设AGN喷流的射电功率来自于所提取的黑洞旋转能量后,根据Falcke和Biermann提出的喷流-吸积耦合机制,估算了AGN喷流的最大射电辐射功率,通过与PG类星体样本强射电源观测结果的比较,进一步证实强射电类星体除了其喷流方向与视向的夹角很小外,其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很可能是自转很快的旋转黑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