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云南天文台二维光谱仪观测的1989年8月17日耀斑的Hβ波段光谱资料,采用多云模型的方法,得到此耀斑的观测视向速度分布,并在一定的简化和假设下,采用MHD理论计算了几种情况下耀斑环内物质运动的视向速度分布,与观测的视向速度分布加以比较,研究和探讨耀斑环中的物质运动情况。通过分析比较,得出此耀斑环内物质运动可能属于下述两种模式:物质从环顶沿两环腿螺旋下落和物质从环足沿一环腿螺旋上升到环顶后沿另一腿螺旋下落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了1989 年8 月17 日耀斑后环的观测视向速度场,在环内物质在太阳重力、磁场梯度和大气压力梯度联合作用下沿环腿螺旋上升和环内物质密度由环腿向环顶和环足线性递增的假设下,理论上计算了该环系的视向速度场,理论计算和观测结果基本相符,似乎为耀斑物质由色球蒸发作上升运动的观点提供了间接的例证  相似文献   

3.
尤丹 Schim.  B 《天文学报》1998,39(2):165-171,T001
本文利用电流不稳定性线性理论讨论了1992年6月25日至26日耀斑后环中出现不均匀“结”状结构(“knot”或“blob”)的可能性,并且在同时考虑重力、磁力和环顶物质下落初速的情况下,理论计算了1992年6月26日Hα耀斑后环物质运动的规律。理论计算与观测求得的视向速度随高度分布的曲线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云模型”方法,从云南天文台二维多波段太阳光谱仪观测到的Hβ光谱资料中导出1989年8月17日太阳西边缘的一个大的耀斑环系不同时间的视向速度场.为了解释观测速度场的主要特征,本文采用如下假设和近似:环内物质在太阳重力、磁场应力和环内气压梯度力联合作用下由环足沿螺旋磁力线上升运动.应用MHD理论计算了它的理论速度场.通过两者的比较发现,计算出的速度场与第一时段的观测速度场基本相似,这似乎对耀斑物质蒸发模型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5.
1991年3月5日的喷泉状爆发日珥及视向速度分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介绍了1991年3月5日一个与3N级光学耀斑伴生的喷泉状爆发日珥。用Hα线观测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共持续约50分钟时间,日珥的最大投影高度15.9公公里,视向速度分布表明,日珥主要以较大的速度向着观测者的运动,最大速度每秒120公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1991年3月5日一个与3N级光学耀斑伴生的喷泉状爆发日珥。用Hα线观测从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共持续约50分钟时间,日珥的最大投影高度15.9万公里,视向速度分布表明,日珥主要以较大的速度向着观测者的运动,最大速度每秒120公里。  相似文献   

7.
利用南京大学太阳塔,我们观测到1982年12月20日和1983年2月9日出现在日面西边缘的两个大环状日珥群。由同时获得的H_α单色光照相资料H_α、CallH·K线光谱资料测出了环内物质的视向速度分布,该分布与假定物质沿环无粘滞的自由下落推算出的视向速度分布相一致。利用H_α和K线的半宽求出了环内物质的运动温度及湍动速度,温度分布比较均匀,湍动速度随日面高度而增加。利用K线和H线线心强度之比,推算了环内物质的密度,得到氢原子密度为1.3—2.6×10~(10)cm~(-3),另外,还通过估算环珥群的总能量来讨论了环珥群与耀斑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云模型”方法,从云南天台二维多波段太阳光谱仪观测到的Hβ光谱资料中导出1989年8月17日态阳西边缘的一个大的耀斑环系不同时间的视向速度场,为了解释观测速度场的主要特征,本采用如下假设和近似:环内物质在太阳重力、磁场应力和环内气压樟率力联合作用下由环足沿螺旋磁力线上升运动,应用MHD理论计算了它的理论经速度场,通过两的比较发现,计算出的速度场与第一时段的观测速度场基本相似,这似乎对耀  相似文献   

9.
本文给出1984年2月18日耀斑后环的Hα色球和Hα-SSHG的光谱形态分析,同时给出它的二维视向速度场,并对该速度场特征给予定性解释。结果表明:(1)该环珥是一个耀斑后的拱廊(‘Post’-Flare Arch);(2)用环顶物质在重力和磁应力作用下主要沿光学厚环腿下落的假设能很好地解释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0.
史忠先 《天文学报》1996,37(1):43-50,T003
在一些活动区中,耀斑与光球层磁对消的密切关系,已被观测确认,磁对消先于耀斑几小时到一天,此时,色球视向速度场呈现特定的式样,即在磁环拓扑界面上,出现紫移窄带,而耀斑亮块均落在拓扑界面两边的红移区,这一观测事实支持磁对消为低层大气的磁重联,并证实这种重联与日冕中的能量快速释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1980年7日14日面3B级耀斑活动区形态、光球磁场和视向速度分布特征。对速度场分析表明,在探讨耀斑机制和活动区模型时,活动区速度场的测量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1980年7月14日日面(B.R.2562)3B级耀斑活动区的形态、光球磁场和视向速度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该耀斑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活动区速度场的测量,对于探讨耀斑模型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云南天文台1981年5月16日3B级双带大耀斑环(0922UT)的H_α—SSHG光谱资料作了初步的数据处理。采用非线性函数的最小二乘曲线拟合方法,从光谱轮廓求得圆面耀斑环的线心光学厚度τ_0、Doppler宽度Δλ_D平均能源函数S_λ及视向速度V_(11)的二维分布,为处理具有时空序列的光谱资料提供了一种数值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耀斑环系内的物质由环顶沿两环腿向色球层溅落;用色球蒸发模型解释环中的物质来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4.
多云模型’’是处理太阳活动体光谱不对称轮廓的有效方法,本文给出了该方法的一个具体应用实例,利用云南天文台二维多波段太阳光谱仪观测的1989年8月17日耀斑环Hβ波段光谱资料,得到了该耀斑环的视向速度场.  相似文献   

15.
1989年8月17日耀斑环的视向速度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多云模型”是处理太阳活动体光变谱不对称轮廓的有效方法,本给出了该方法的一个具体应用实例,利用云南天台二维多波段太阳光谱仪观测的1989年8月17日耀斑Hβ波段光谱资料,得到了该耀斑环的视向速度场。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在太阳重力、偶极磁压强梯度和气体压力梯度力共同作用下环珥系内物质的下落运动,并在等温、准封闭环假设下用数值方法给出了该环珥系二维视向速度场。通过将速度场的理论计算跟观测结果拟合,导出了该环系内的有关物理参数及分布。计算表明环系内密度和磁场强度对物质下落运动的影响比较明显,而温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耀斑谱线轮廓的不对称性是耀斑动力学过程的一个重要观测事实。本文在一定的耀斑半经验大气模型基础上,计算了不同速度模式和色球凝聚下的Ha和CaⅡK谱线轮廓,从半经验角度探讨了大气各个层次的速度对Hα和CaⅡK谱线轮廓的影响。结果表明:耀斑早期短时间的Hα蓝不对称性可由位于过渡区的色球凝聚引起;随后的红不对称性是上部色球物质向下运动的结果;而后来出现的CaⅡK不对称性特征则可由色球中、下部具有10—20km/s的向下速度来解释。  相似文献   

18.
AR6659是22周以来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区,它爆发了22周最强大的高能事件。本文用云南天文台的光球、色球精细结构照片和北京天文台怀柔站的磁场速度场资料,分析了该活动区磁场速度场的二维位形和大耀斑期间的演化特征。本文分析的4个大耀斑均爆发在中性线附近的N极区磁场梯度大的地方及色球速度场的红移区。偏带观测也显示耀斑物质是向红端移动的。耀斑波沿横场传播在离本黑子群几万至十几万公里的地方激起感生耀斑,在原生耀斑与感生耀斑之间往往有耀斑环相连。此外,本文还从演化特征出发分析了耀斑爆发前活动区等离子体的宏观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AR6659是22周以来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区,它爆发了22周最强大的高能事件。本文用云南天文台的光球、色球精细结构照片和北京天文台怀柔站的磁场速度场资料,分析了该活动区磁场速度场的二维位形和大耀斑期间的演化特征,本文分析的4个大耀斑均爆发在中性线附近的N极区磁场梯度大的地方及色球速度场的红移区,偏带观测也显示耀斑物质是向红端移动的。耀斑波沿横场传播在离本黑子群几万至十几万公里的地方激起感生耀斑,在原  相似文献   

20.
利用怀柔太阳磁场望远镜,我们观测到1989年8月17日出现在太阳西边缘的耀斑环,它们产生在AR5629上(S17,L74)。当时,该活动区已转到日背面,约10°左右。17日,从UT0132至UT0911,我们取得了该耀斑环的一系列Hβ单色光资料(图1)和它们的二维实时视向速度场(图2)。从观测中,我们可以看到环的形成演化的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