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根据云南天文台太阳色球H_α和相应的光球黑子观测以及磁场测量,并结合有关X—ray资料等,对1981年4月1日日面4N大耀斑进行了部份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该耀斑为环系;光球浮现磁流和黑子扭曲、挤压和剪切运动是触发该耀斑的直接原因。而活动的黑子光桥又是浮现磁流的一种重要标志;耀斑环或带与磁场位形密切相关;耀斑后在运动空间原位置处光球又浮现出部份磁流;卵形暗条内预示能爆发大耀斑。  相似文献   

2.
本文详细分析了1989年7月5日有连续发射的耀斑对应的活动区磁场。得出:磁场强度和黑子面积分布都有“前导大后随小”的特征;两异极黑子挤压位置的中性线呈“V”形;产生连续发射的四个耀斑核,除一个位于宁静背景上外,其余三个均位于中性线两侧;连续发射最明显的B点耀斑核位于磁剪切和磁挤压的交点以及磁场梯度最大(0.52高斯公里~(-1))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3.
AR6659是22周以来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区,它爆发了22周最强大的高能事件。本文用云南天文台的光球、色球精细结构照片和北京天文台怀柔站的磁场速度场资料,分析了该活动区磁场速度场的二维位形和大耀斑期间的演化特征。本文分析的4个大耀斑均爆发在中性线附近的N极区磁场梯度大的地方及色球速度场的红移区。偏带观测也显示耀斑物质是向红端移动的。耀斑波沿横场传播在离本黑子群几万至十几万公里的地方激起感生耀斑,在原生耀斑与感生耀斑之间往往有耀斑环相连。此外,本文还从演化特征出发分析了耀斑爆发前活动区等离子体的宏观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AR6659是22周以来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区,它爆发了22周最强大的高能事件。本文用云南天文台的光球、色球精细结构照片和北京天文台怀柔站的磁场速度场资料,分析了该活动区磁场速度场的二维位形和大耀斑期间的演化特征,本文分析的4个大耀斑均爆发在中性线附近的N极区磁场梯度大的地方及色球速度场的红移区,偏带观测也显示耀斑物质是向红端移动的。耀斑波沿横场传播在离本黑子群几万至十几万公里的地方激起感生耀斑,在原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980年10月15日产生在小黑子区的3级大耀斑作了详细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1)耀斑无闪相,耀斑的最大强度为周围来扰区的2.4倍。2)耀斑有M带结构,双带的分离速度为5公里/秒。3)和耀斑有关的暗条位于大尺度磁场的极性分界线上,它在耀斑前和耀斑期间有明显变化,最终全部消失。4)耀斑的微波爆发增量小,上升下降缓慢,米波段有Ⅱ、Ⅲ、Ⅳ型爆发。5)耀斑的x射线辐射引起电离层2级骚扰(SLD)。耀斑无地磁暴对应。6)产生耀斑的活动区在日面存在3周,耀斑产生在活动区的衰亡阶段。以上结果基本与文献相同。 在本文的最后一节,对无黑子或小黑子区的耀斑形成作了简短的讨论,指出由日珥物质下落形成大耀斑所遇到的能量亏缺;日珥物质下落形成的激波,由于磁场的存在而强度削弱,磁场不能通过激波转化为辐射能;无黑子(或小黑子)区的耀斑的形成,在机理上可能与黑子区形成的耀斑类同。  相似文献   

6.
这群黑子于1988年4月13日出现在日面的东边缘。怀柔编号:88037; Boulder编号4990。日面位置N22,L314。其磁场极性较为复杂,17日在后随主黑子的右上方爆发一次较大的耀斑,尔后在18日、20日和21日在前导与后随之间又不断有些小的耀斑爆发.在此期间,怀柔太阳磁场望远镜取得了光球纵向磁场、光球5324A的单色象、H_β的耀斑单色像和H_β视向磁场的大量资料。 16日后随主黑子右上方有一分立的小黑子(S极),17日,耀斑就产生在它们之间(图1中的圆圈表示耀斑发生的位置)。从图2a、b可以看到,这里的极性复杂,异极性磁区互相挤压。耀斑发生在B_(11)=0的磁场中性线一侧,同样是避开了黑子的本影。这与已有的结论是相一致的。对比16日(图2a)和17日(图2b)的纵场磁图,可以看到在标有1和2的地方分别有一N极在向S极挤压。17日N极把S极分割开来。在2处,N极本来是互相连接的,但其临近的S极亦不断向其挤压渗透,耀斑前,S极把N极给断开了。在这些地方,17日UT0423时,爆发了耀斑,UT0430时,耀斑达到极大,可以看出,耀斑的亮核位于异极区挤压的前峰。耀斑发生的位置的纵场梯度为0.18G/Km。后随黑子的右上方,耀斑爆发前(图2a)其最大磁场强度为640G,爆发后(图2c)最大磁场强度为160G。这表明爆发的过程也是能量释放的过程。 虽然耀斑的单  相似文献   

7.
1989年1月14日AR5312(怀柔编号89009)活动区,产生了一个2B级耀斑。该活动区经纬度为L306、S32,黑子群磁场分类为δ型。耀斑开始时间为0202UT,结束为0534UT,持续了3个多小时。北京天文台磁场望远镜,得到了一系列较完整的高分辨磁场及速度场资料,包括光球5324A的矢量磁场图和色球4861A的纵向磁场图(图1、2)。从耀斑前后的磁图得到以下结果: 1、耀斑初始亮点位于纵向磁场中性线附近高度剪切区域(见图1B区)、新浮磁流区(图2D区)以及双极磁结构对消区。前两种区域均能形成电流片,并且引起磁流体不稳定性,从而激发耀斑,但对消区和耀斑的关系不是很清楚,有待于理论工作者进一步探讨。 2、耀斑极大时间过后,光球和色球H_(11)=0线附近纵场梯度均有明显下降。 3、在强剪切区域(图1B区),5324A横向磁场和H_(11)=0线之间的夹角在耀斑极大时间过后有明显增大,该现象表明磁能释放后,磁场剪切缓解。 4、耀斑初始亮点产生后磁场高度剪切区、新浮磁流区和双极对消区,其触发耀斑的作用和周围的磁场环境有密切关系,特别是象具有磁海湾结构这样的活动区,似乎更容易产生耀斑。 5. 该活动区色球磁场位形,较光球磁场位形复杂,主要表现在:色球的纵场出现了一些磁弧岛结构,其原因可能是光球之上的磁力线高度剪切区及扭绞所致。0411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972年8月太阳大活动区九个耀斑(包括它全部2级以上大耀斑)的形态和黑子精细结构形态的相关分析,导致以下结论:1.8月2日0355UT本活动区第一次大耀斑的爆发与光球黑子形态变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位置上有一定的相关性。2.九个耀斑在暗条两侧的初始亮点及其主要发展形态与“O”和“B”黑子的旋涡结构有着密切的相关性。3.耀斑的亮带与色球暗条(它由平行的小纤维组成)、O黑子东面的蛇形半影长纤维、以及H_(11)=O线的走向的一致性,可以看作耀斑爆发沿着太阳表面水平磁场传播的形态表现。  相似文献   

9.
用我国第一台高分辨光球——色球望远镜所取得的AR4811的高空间分辨(≤1″)的黑子和Hα色球照相资料分析了该活动区的精细结构的演化特征及有关耀斑活动。指出:(1)和当地原有磁场极性相同的新磁流的浮现在黑子群演化过程中起着阶段性的重要作用,但对活动区耀斑活动贡献不大。(2)有关暗条的各种频繁活动是当地耀斑的一种先兆。(3)活动区中相反极性磁场的相互挤压、剪切和旋转同时存在,是一个2B/M1.3级等一系列耀斑可能的储能机制。而与当地原有磁场极性相反的磁流环的浮现,是2B/M1.3级耀斑的可能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收集了1980年5月下旬从日面东边缘转出的三个活动区的有关形态资料和对应耀斑活动,分析得到结论如下:1.H_α单色像中出现的低磁弧是活动区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2.光球下面的扰动引起的黑子运动使磁流管扭曲是储能的重要条件。如果缺乏这种运动,即便是在复杂的磁场环境里也不利于大耀斑的触发。3.在 H_α和 H.K 线观测到黑子本影上出现的亮桥光谱。它的出现引起黑子分裂,从亮桥出现到周围谱斑被加热进而触发耀斑往往有1—2天的时间差,说明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物理联系。4.观测到与耀斑有联系的暗环的膨胀和上升,说明新磁流浮现区与老场作用是触发耀斑的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根据半年多用高时间分辨率和高空间分辨率的光球观测监视太阳活动区的结果,我们以三组和耀斑有关的光球变化照片来表明耀斑过程中有能量从光球下层快速出来,表现形式为从黑子本影“抛出”磁场和黑子群内白光辐射增强,它们足以供给10~(31)—10~(32)尔格大耀斑的能量。耀斑前后及耀斑过程活动区光球变化在空间、时间和现象本身的多样性是造成复杂的耀斑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光球下层快速出来的能流在水平方向有明显的动力学效应,它使在其通道上的小黑子变形、瓦解、甚至在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消失。  相似文献   

12.
AR8 2 1 0活动区的黑子磁场结构是反极性排列 ,开始是负极性的主黑子上半部被正极性所包围 ,随后又在主黑子下方浮现正极磁场 ,引起主黑子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约 90°,当正极性磁场强度减弱后 ,主黑子又呈弱的逆时针方向旋转。该区域产生的高能耀斑爆发与黑子磁场变化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黑子群快速的旋转(先反时针转,后顺时针转,质子耀斑前1—2天内旋转角度最大)、活动区强的SVC辐射、以及SVC和爆发峰值流量频谱的极大始终在8800MHz附近等与质子耀斑密切相关。同极性磁形中浮现或消失具有反极性的新磁流区域、磁场  相似文献   

14.
利用色球Hα线心像、TRACEUV和SOHO/EITEUV单色像、SOHO/LASCO白光日冕观测、SOHO/MDI光球磁图以及Nobeyama射电观测,对2004年1月8日日面边缘δ位形黑子群AR10537内发生的一个M1.3耀斑及相关的CME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该耀斑除了位于反极性磁场区域、覆盖部分黑子半影的两个主耀斑带外,还伴随有一个明显的远距离耀斑带,这表明有扰动能量沿大尺度日冕结构从耀斑源区向外传播。这一远区增亮处随后有EITdimming出现,表明色球蒸发导致的物质损失可能是产生日冕dimming的重要因素。另外,位于远距离耀斑带南面的一个大宁静暗条在耀斑发生后有部分消失,这可能与该耀斑导致的大尺度日冕磁场重构有关。该耀斑爆发与LASCO观测到的一个快速partialhaloCME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密切的关系,它们极可能是相同磁场过程在日冕的不同表现,故我们将此耀斑及与之伴随的日冕dimming认证为这一CME的日面源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云台78126活动区的五天的磁场等高斯图资料后得出,倒置的磁极性排列和纵场中性线变得迂回曲折与高能质子耀斑爆发紧密相关。在耀斑爆发后,无论是磁极性排列和纵场中性线都趋于相对稳定状态。我们发现,活动区的净磁通量φ在4月28—30日期间有急剧的变化,而在这期间发生了二个重大耀斑。我们猜想,可能是磁通量的迅速变化引起的强大电动势造成了电子和质子加速的条件。分析了耀斑结点在磁图中的分布后得出;本活动区的耀斑亮点大多数离中性线区域较远,而出现在中性线附近的亮结点,可以大致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在中性线两侧的磁场梯度很大且具有相反电流密度的区域;另一种是出现在磁场的“中性点”附近。  相似文献   

16.
1986年2月4日太阳耀斑的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乌鲁木齐天文站的H_α耀斑及3.2cm射电流量观侧资料、云南天文台的黑子精细结构照相和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的向量磁场图,对1986年2月4日的六个耀斑的形态相关及演化联系,特别是0736UT 4B/3X大耀斑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主要结果是: 1.4日大耀斑的初始亮点和闪光相的主要形态演化,与活动区中沿中性线新浮现的强大电流/磁环系密切相关。后者的主要标志是沿中性线的长的剪切半影纤维及它两端的偶极旋涡黑子群(1_3F_3)。 2.上述大耀斑与1972年8月4日0624 UT大耀斑爆发的磁场背景及主要形态特征相似,表明两者的储能和触发机制可能相同。 3.大耀斑爆发的H_α初始亮点,双带出现,环系形成,亮物质抛射和吸收冕珥等现象同3.2cm射电流量的变化在时间上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4.重复性的前期小耀斑爆发位置和发展趋势与大耀斑的主要形态及演化特征相似。它们相对于剪切的纵场中性线两侧的位置相近或相同。因而,可以看作上述强大电流/磁环系不稳性发展过程中的前置小爆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1980年7月14日日面(B.R.2562)3B级耀斑活动区的形态、光球磁场和视向速度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该耀斑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活动区速度场的测量,对于探讨耀斑模型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太阳活动峰年期间,云南天文台观测到80—575号活动区,日面坐标S12L97,过中经日期11月11.7日,从11月5日到17日连续观测13天。 该活动区在日面通过期间,频繁地爆发耀斑,其中有一部分耀斑有强烈的x-线和短波突然中断事件相伴生。11月6日0542UT.,发生的一个X9/3B级耀斑伴生的X级x-线事件,强烈程度仅次于1978年7月11日的那次。 该活动区的形态特征之一是它的黑子群为第21太阳活动周以来面积最大的一群。它是云台80—529老活动的回归黑子群,许多新黑子在老黑子的周围浮现,从而变成一个非常复杂的FKC型黑子群,面积大,磁场梯度大,具有δ-结构。全群的平均磁场强度约为2000高斯,在几个主黑子中测量到最大磁场为3300高斯。 这个复杂的黑子群中,观测到了强烈的运动、旋转,分离,合并和黑子间的相互作用。老黑子中发现一个反常光桥,它是在两个本影合并起来时形成,而不象通常在黑子将分裂时出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太阳活动区无力场模型,以观测的光球磁场为边值,外推Hale 16747活动区在4月5—9日的三维磁场,并且讨论了这些磁场结构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此活动区的磁流管在快速升浮的同时,还在不断扭绞;(2)产生磁力线扭绞的主要原因是前导黑子的逆时针旋转,以及中部δ结构的发展;(3)4月5日在前导黑子东侧看到的一些细长纤维的走向为横场方向,因而可能是气团运动的轨迹;(4)活动区耀斑产率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活动区磁场演化来说明;(5)4月7日和8日发生了二个相似耀斑,各有4块近于直线排列的亮区,是由于存在二组串排的弧拱状磁力线造成的。这些结果不同程度地支持了文[1]和[2]中的一些推测。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了1981年4月27日发生在太阳西边缘一个黑子群(Boulder编号3049)上空的耀斑环珥的上升运动特征和某些初步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该耀斑状环形日珥的运动特征和状态跟它亮度变化关系甚密,亮度极大前环珥不断上升加速,其最大平均速度和加速度分别约为17.5公里/秒和0.023公里/秒~2。亮度极大后为上升减速运动。环珥顶部存在着剧烈的膨胀运动,它最大的横向膨胀速度约10.6公里/秒,膨胀速度随上升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膨胀加速和膨胀减速两阶段也以亮度极大附近为分界。 环珥顶部和两腿系有整体的视向运动,两腿系存在着同向的旋转运动,分裂成几块的南腿系按刚体模式作螺旋运动。 对该环珥耀斑跟它对应的黑子活动区的关系也作了简单讨论。(附照片见附图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