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天山地区断层垂直形变与现今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天山地区跨断层定点垂直形变测量资料,对断层现场今活动的动态过程及空间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天山地区断层现今活动具有时不空不均一性。时间上具有准同步转折及阶段性特点,各阶段的活动速率和方式不同。空间上,断层活动具有区域差异性,秋立塔格断层活动速率最高,北轮台-辛格尔断层活动速率最低。讨论了断层活动与地震的关系,认为2000年底准同步转折与2001年11月喀拉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2.
狼山分支断层是控制河套盆地吉兰泰构造带的主要断层,多口油气高产井油气成藏均与该断层形成演化关系密切。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对狼山分支断层几何学特征、运动特征进行剖析,根据断距、断层产状变化,将狼山分支断层分为北、中、南3段;以反转断层理论为基础,明确断层反转类型及期次;采用地层趋势法建模,钻井声波时差点控校正法计算断层上下盘地层原始厚度,恢复断层古断距,总结出正断层、逆断层及负反转3类生长断层的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分别定量计算不同沉积时期断层各段的活动速率。对断层北、中、南3段断层活动特征开展定量评价,根据平衡剖面对比及活动速率分析,认为狼山分支断层经历4个演化阶段,发育初期为3条倾向、走向不同的"孤立"断层;早白垩世李三沟组沉积时期分段逆冲,断层北段与中段"软连接";固阳组沉积时期各段逆断层均反转为正断层;古近纪至新近纪强烈伸展,断层北段与中段"硬连接"为1条断层;新近纪晚期至第四纪局部走滑扭动,断层3段正式连锁成为现今的连通大断层。断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活动对于上下盘沉积体系发育、圈闭形成与演化以及油气的运聚与成藏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地球物理探测手段,研究两郧断裂郧县盆地段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参照两郧断裂带多个位置采集断层物质的SEM、TL测试成果,并结合本次对断层上断点沉积物OSL测年数据,对两郧断裂该段第四纪活动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郧断裂在郧县盆地段埋深相对较深;断裂特征主要为逆断层,部分分支断裂显示为正断性质;断裂带最新活动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  相似文献   

4.
沂沭断裂带垂直形变与断层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利用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分析了沂沭断裂带断层活动特征,结果表明:NNE向的沂沭断裂带与NW向断裂活动性质有所不同,沂沭断裂带主要为压性逆断活动,北西向断裂带为张性正断活动,与地质考察结果基本一致。此外,沂沭断裂带及北西向断裂带都具有分段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利用金州地震台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分析金州断裂现今活动特征.长趋势分析结果表明,金州断裂以右旋兼正断为主,活动水平总体较弱.断裂活动分段分析结果表明,北段活动速率高于南段.GPS资料分析表明,2011-03-11日本MW9.1地震对东北地区应力积累具有缓解作用,结合金州断裂跨断层数据认为,金州断裂在2011~2014年活...  相似文献   

6.
云南地区主要断层运动模型的GPS数据反演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利用云南地区1999-2001年GPS观测结果,采用稳健-贝叶斯最小二乘算法与多断裂位错模型,分析研究了云南地区主要断层运动的定量模型。结果表明:云南对区地壳水平运动明显受断裂活动的影响;断裂活动性质与构造地质结果一致;红河断裂带活动以北段为最,中段次之,南段最小;小江断裂带活动最强烈,其次为澜沧江断裂带、怒江断裂带北段,曲江断裂带显示出枢纽断层特征;各断层具有每年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较大的最大剪应变值主要分布在主要断裂带沿线及其交汇处;地震并非发生在最大剪应变值最大处,而大多发生在其高梯变带上,尤其在其拐变处。  相似文献   

7.
长诏断裂带垂直运动与地震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分析了长诏断裂带断层活动特征,结果表明:长诏断裂带总体活动性质基本相同.分时段活动性质有所不同。断层各段多数以压性逆断为主,不同于历史地质考察结果。此外,长诏断裂带各断裂都具有分段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野外专题考察、大比例尺活断层地质填图、高精度地质剖面及阶地剖面实测的基础上,较系统地讨论了武威- 天祝- 庄浪河NNW 向断裂的活动时代、变形方式及分段特征。结果表明: 该断裂带是一条典型的全新世活动断裂,整个断裂可分为不同几何结构、不同构造类型、不同变形特征的南、中、北三个断层段。其中北段和中段为隐伏断层,发育有第四纪活动褶皱和1927 年古浪8 级地震破裂带;南段断裂呈弧形几何形态展布,显示了逆断层构造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遥感技术在西藏当雄地区活动断裂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遥感数据、地震资料以及震源机制解为基础,对西藏当雄地区亚东-谷露断裂以及嘉黎断裂进行遥感解译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亚东-谷露断裂北段地貌特征为正断拉张及右旋走滑综合作用的结果;中段存在拉张运动与左旋走滑运动,并发育地堑,冲沟位错显示该处具有6~66 m的水平位移量,其中1411年当雄南8级地震在该处产生6~12 m的水平位移;南段次级断层充分发育,北端表现为右旋运动,往南开始表现出左旋运动特征,同时地堑充分发育。结合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推测走滑断层控制该区地壳浅部(8 km以上)以走滑型为主的地震事件的发生,而该处的地堑形成于地壳深部(8 km以下)的正断型应力机制,并控制地壳深部正断型地震事件的发生。嘉黎断裂整体断层隐伏,西段存在右旋运动,往东南则开始出现左旋运动,该处地震事件和应力机制均为走滑型。  相似文献   

10.
对滇西北下关跨断层场地形变异常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分析原始观测曲线,计算断层水平扭错、水平张压和垂直升降相对变化的累积量,讨论形变异常机理。结果表明: 1)下关场地观测点位稳定,观测环境较好,无人为破坏或干扰现象,场地观测数据连续可靠;2)下关场地跨断层观测反映的断层背景活动方式为右旋活动,近期有所增强;3)下关场地断层形变中的压性异常波动与周边中强震、远场大地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4)跨断层基线得到的水平张压累积量显示,地表断层存在持续的拉张活动,水准得到的垂直升降累积量显示,断层存在持续压性(逆断)活动,二者可以在统一的机理下得到解释,这对解释跨断层场地观测中存在的大量矛盾现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盘谷寺-新乡断裂在大高村附近断层倾向发生反转,大高村以西倾向为南,大高村以东倾向为北。为查明倾向反转成因,跨断层布设3条浅层地震测线,通过采用高分辨率地震数据及高精度数据处理技术,获得清晰的地下结构与构造成像。结果显示,武陟隆起北侧边缘发育有隐伏隆起,该隆起的发育使得盘谷寺-新乡断裂大高村以西段在L1测线与L2测线之间消失,同时向南倾的武陟断裂演变为济源凹陷的边界断裂,自西向东该隆起规模逐渐增大。该隆起北侧边缘开始发育北盘谷寺-新乡断裂大高村以东段,南侧边缘开始发育向南倾的平陵断裂,且随隆起规模的继续增大,盘谷寺-新乡断裂大高村以东段及平陵断裂自西向东活动性逐渐增强。推测该隐伏隆起是引起该区盘谷寺-新乡断裂倾向反转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渭河盆地新生代构造及演化特征。结合秦岭北缘断裂的断层分段性研究发现,口镇-关山断裂与秦岭北缘断裂强烈活动的断层段具有很好的空间对应关系。利用有限元模拟研究作为渭河盆地主控断裂的秦岭北缘断裂和华山山前断裂在伸展作用下对口镇-关山断裂和渭河盆地北缘断裂带其他断层的影响。结果显示,口镇-关山断裂的断层活动是秦岭北缘断裂东段作为秦岭北缘断裂中活动性较强的断层段伸展作用的构造响应,同时口镇-关山断裂作为先存构造加剧了上述影响,使其成为渭河北缘断裂带中活动强烈的断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GPS近场形变和远场P波,利用有限断层方法反演2021-07-29阿拉斯加MW8.2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结果显示,此次地震持续时间约100 s,释放的地震矩约为1.59×1021 Nm。断层破裂滑移自震中沿断层向NEE延伸,震中东北侧的断层滑动量较大。基于GPS数据和位错理论模型分析地震的地表形变,同震形变整体上符合海沟特大地震的逆冲断层弹性回跳理论模式。受到断层闭锁的影响,太平洋板块俯冲北美板块,使得上盘北美板块受到长时间持续挤压,地震发生瞬间北美板块转变为拉张松弛状态。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济南中心城区详细地质调查资料,利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理论,计算华北地区历史强震在济南地区各断裂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并探讨历史强震对断裂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区域内庙廊-焦斌断裂受历史强震影响较大,ΔCFS最大值可达1.1 kPa,卧牛山断裂北段ΔCFS达到0.8 kPa,济南-孙耿断裂北段ΔCFS可达0.6 kPa,这几条断裂的活动性可能略有增强,但ΔCFS未超过地震触发阈值(10 kPa);齐河-广饶断裂受影响相对较小,仅在东西两段存在微弱变化。综合分析认为,华北地区历史强震距研究区较远,对区内主要断裂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5.
针对已有资料,推断出济南市区段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的构造形成过程,通过整理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周围分布的大量钻孔数据,从地层岩性特点,重点研究市区内千佛山断裂与文化桥断裂的导水性与透水性。研究表明,地垒处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特点,对四大泉群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千佛山断裂在市区内从南郊宾馆至明湖北路4km范围内具有透水性,明湖北路以北断裂EW向隔水不连通。文化桥断裂在市区内经十路至明湖北路之间3.7km范围内为EW向透水断裂;在经十路以南部分,断裂处南北向导水受阻,这是由于浅层强风化闪长岩钙华沉积所致。位于四大泉群正西方向的千佛山断裂,东西两侧透水性好,垂直方向上导水畅通,但由于上部沉积较厚粘土隔水层,因而没有出现泉水喷涌。  相似文献   

16.
河南板内区盖层变形特征,可用“三向、三线、三区”加以概括。具体是指以三条基底深断裂(北纬35°断裂、襄郏断裂、栾川—固始断裂)为界,河南权内区地壳划分为三个近东西向延长的块体,每个块体上主要构造线方向、变形体制、煤田构造样式及岩浆活动强度都有明显差别,形成了三个构造分区和三种控煤构造样式。盖层变形分异的原因是基底断裂结构不均一、应力在传递过程中衰减、形变介质物性差异等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对麻城-团风断裂带的土氡(Rn)浓度进行测量,并与该区域地质剖面进行对比,探讨麻城-团风断裂带的位置、规模和产状等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断裂带整体走向北北东,穿过阎家河镇和夫子河镇,大致倾向西,倾角较陡,破碎带宽度达数十m至100 m。基于实测土氡数据和现有的土氡断裂活动性评价方法认为,麻城-团风断裂带现今具有较强的活动性。断裂带土氡异常呈现出北强南弱的特征,推测其原因为:1)麻城-团风断裂带活动性自北向南有减弱的趋势;2)麻城6.0级地震增大了近震区氡气的逸散速率。  相似文献   

18.
安丘莒县断裂北段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乃至亚洲大地构造演化中最重要的构造带,其山东段沂沭断裂带也一直是地学研究的热点,而安丘-莒县断裂更是新构造活动频发的活断层。该文在野外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从安丘-莒县断裂的控盆以及与地质体的切割关系入手,参考区域地质资料,结合物探、钻探研究成果,对安丘-莒县断裂北段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对其新构造活动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早白垩世以后的"主活动"具有多阶段性、多期次性,是对早期先存断裂的继承与发展,晚更新世晚期右行走滑兼具小角度逆冲阶段。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9~2017年阳原盆地及周边区域GPS观测数据和2017~2019年升、降轨Sentinel-1卫星SAR图像,使用SBAS-InSAR技术精确反演阳原盆地北缘断裂现今地表形变速率场。统计跨断层剖面线上指定间隔点的垂直滑动速率得出,阳原盆地北缘断裂东段、中段和西段两侧垂直滑动速率差值分别约为1.04 mm/a、1.43 mm/a和0.72 mm/a。右所堡-松枝口断裂的左旋走滑运动特征和该断裂与阳原盆地北缘断裂中段空间分布上呈交切关系是导致阳原盆地北缘断裂中段断层活动水平高于东段的主要原因,阳原盆地北缘断裂西段活动性不明显。GPS资料显示,阳原盆地北缘断裂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右旋走滑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