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不可随意开挖坡脚和堆弃土石 不要在古滑坡或山坡坡脚挖土,避免斜坡上部失去支撑下滑(特别是在土质松软的情况下),增大发生滑坡的概率。不要使用大型机械开挖坡脚,因为开挖速度快,更容易引发滑坡。不要在斜坡的顶部随意堆放废弃土石,以免降低斜坡稳定性,增大发生滑坡的概率。  相似文献   

2.
2021年6月10日20时30分左右, 贵州省兴仁彭家洞发生高速滑坡, 滑坡体高速运动沿途铲刮坡面崩塌堆积体, 造成3人遇难, 18栋房屋损毁。通过对滑坡发生前后影像资料遥感解译、灾害发生现场详细的地质调查及室内综合分析等技术手段, 对彭家洞滑坡的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 阐明了滑坡发生的运动特征与形成机理。研究表明: 斜坡地形"上陡-中缓-下陡"与岩土结构"上硬下软"是滑坡形成的内在因素, 人类工程活动、强降雨的饱水加载和下渗软化作用是滑坡形成的外在因素; 滑坡平面形态呈折线形, 根据运动特征和堆积结构将滑坡分为滑源区(Ⅰ)、铲刮-流通区(Ⅱ)、铲刮堆积区(Ⅲ)3个区; 滑坡是由危岩带形成、滑坡孕育及斜坡失稳3个阶段孕育形成的挤压-推移式高速滑坡。研究结果对贵州类似的斜坡地带及岩土结构区域开展防灾减灾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识别滑坡须先了解什么是滑坡,广义滑坡包括崩塌、滑坡、碎屑流、泥石流等所有斜坡重力侵蚀现象;狭义滑坡指部分斜坡沿着斜坡内的一个或数个面在重力的作用下作剪切运动的现象。各类滑坡有自已特殊的地表形态特征,发育的基本地质环境条件和触发因素,据这些特征识别滑坡。利用数字滑坡技术进行滑坡识别大致分为2步:(1)通过RS和GIS技术将不同时间的调查区地物现场以不同分辨率展现在数字图像上,并与地理控制及地质环境信息配准、组合,建立解译基础;(2)在滑坡地学理论指导下,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进行解译和时空分析,获取减灾防灾需要的信息。该方法尚未达到遥感自动识别滑坡的程度,但建立解译基础的过程已可由计算机通过多种程序软件完成,故认为滑坡模式识别的前2个步骤:数字化及预处理已由计算机实现。现需探索的是用计算机实现基于滑坡地学理论知识,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的滑坡识别及分析过程。就狭义滑坡而言,基于DEM的滑坡地形识别已可由计算机实现。如能确定地面滑坡壁及滑体与地下滑面、滑床的关系,了解它们的光谱特征并建立计算模型,便可构建遥感技术的滑坡模式识别。  相似文献   

4.
西宁市北山寺滑坡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宁市北山寺滑坡地表变形明显,滑动位移量逐渐加大,已形成小规模滑坡两处,严重威胁着北山寺建筑物及寺院工作人员、游客的安全。特殊的斜坡地质构造和新构造运动是滑坡形成的基础条件,而长期绿化灌溉和坡脚不合理开挖是滑坡形成的引发因素。  相似文献   

5.
顺层岩质滑坡突发性强, 破坏性大, 是危害山区城镇安全的重要灾害类型之一。发育软弱夹层的顺向斜坡是顺层岩质滑坡的高发区, 区域顺层岩质滑坡易发性评价应融入软弱夹层的控滑机制和空间分布不确定性分析。以万州区铁峰乡为研究区, 在软弱夹层物质结构及空间分布详细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了原生沉积、构造变形和表生改造作用下区内页岩和泥岩两类软弱夹层发展为滑动面的演化机理, 总结了顺层岩质滑坡的变形破坏机理。考虑软弱夹层空间分布的不确定性, 提出了软弱夹层垂向分布和有效控滑深度范围内软弱夹层控滑贡献度的计算模型。提取了软弱夹层类型和控滑贡献度等表征顺层岩质滑坡控滑结构的关键指标, 结合地形地貌、斜坡结构、水文地质及人类工程活动4类要素, 构建了顺层岩质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针对万州区铁峰乡河谷南侧的顺向坡区段, 以斜坡为评价单元,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研究区顺层岩质滑坡开展了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侏罗系珍珠冲组泥化夹层和自流井组页岩层是顺层岩质滑坡的主要控滑层位, 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占比分别为9.7%和25.8%, 岩质斜坡单元下伏软弱夹层分布情况和斜坡前缘开挖情况是影响滑坡灾害易发性的主要因素, 建房和道路开挖等人类工程活动极易诱发顺层岩质滑坡灾害。与不考虑软弱夹层相关指标的易发性评价结果相比, 本文方法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简述了斜坡演化过程与构造运动的关系,然后阐明了滑坡的空间分布、活动周期及活动规模与构造因素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指出:构造因素是滑坡产生的基础,对滑坡分布具宏观控制作用,并与滑坡的活动周期和活动规模密切相关,是滑坡研究及其灾害预测、预防研究工作中值得重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凤凰山东北麓工程地质特征的分析.指出该区存在的不良地质问题有滑坡(滑塌)以及危险斜坡等,并对各滑坡(滑塌)以及危险斜坡的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最后运用斜坡(滑坡)稳定性计算中常用的瑞典法、毕肖普法和剩余推力法对其进行了稳定性验算,为凤凰山东北麓后期的治理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强震作用下斜坡表面的动力放大效应, 以陕西勉县某岩质斜坡为例, 建立了三维模型。运用离散元软件3DEC, 模拟了动力条件下斜坡的变形失稳过程, 分析了斜坡表面的动力响应特征, 研究了不同地震波输入工况条件下坡体表面动力响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考虑地震纵波的影响时, 竖向加速度得到显著增强, 坡面的PGA放大系数增强了约1.62倍; 坡面形态强烈影响着斜坡表面的动力响应特征, 强震作用下, 斜坡坡肩及坡形转折处的放大效应均十分强烈, 凸出部位次之, 坡表两侧的放大效应最弱; 不同输入工况下, 斜坡坡形转折处的水平向PGA放大系数均维持较高值, 特别是在仅输入水平向加速度的条件下, 该部位在地震滑坡灾害预防中应特别注意; 强震作用下滑坡的运动过程可概括为滑坡孕育启动阶段—挤压碰撞高速运动阶段—堆积阶段。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黄河上游某拟建水电站坝址场地为例,论证了圈闭地形内斜坡破坏的多期性和规律性问题。在充分的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将区内的斜坡破坏分为两期,即第一期为已经失稳的老滑坡群;第二期为发育在第一期滑坡群圈闭状破裂壁之后的正处于蠕动和破坏阶段的变形坡体,进而将第一期的滑坡分为两个强度次序。同时,还揭示了圈闭地形内斜坡破坏的规律性,即随着期和序次的增高,斜坡破坏面积增大,滑坡个数增多,规模减小,强度降低,滑距变短,滑体破碎程度变弱。最后指出,上述多期性和规律性应具有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具高分辨率、高清晰度、信息量丰富及数据时效性强等特点的Quick Bird遥感数据对黄河龙羊峡-寺沟峡段参果滩特大型滑坡进行遥感调查,对滑坡的形成条件、运动特征以及触发条件、成因机理等进行了遥感解译分析。  相似文献   

11.
西宁市及周边地区发育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4类地质灾害761处,其中滑坡427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56%,主要由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组成,不同的滑坡影响因素和成因机制不尽相同,本文按滑坡发生、发展、滑动的过程将区内滑坡细分为黄土、新近纪基岩滑坡和古近纪崩坡积层滑坡两类,分别阐述了该两类滑坡成因机制的共性和差异性,并对各类滑坡的稳定性计算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汶川地震引发的谢家店子滑坡,在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二维离散元数值模拟模型,采用2D-Block软件对其进行了全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并通过对跟踪块体的深入分析,研究了相应地质体在不同阶段下的运动特征.模拟结果表明,谢家店子滑坡经历了剧动启程抛掷阶段、快速撞击飞行阶段、铲刮减速碎屑流阶段及堆积掩埋阶段.为了揭示地震引发高速滑坡的发生规律,分别研究了地震震级、斜坡地形和斜坡上岩块的尺寸对高速滑坡启动和运动过程的影响规律.地震震级对边坡的启动、变形、破坏和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地震震级越大,滑体启动的加速度和速度也就越大,从而易形成高速远程滑坡.斜坡体本身的地形地貌对滑体运动也有较大影响.在震级和岩石力学参数一定的条件下,斜坡上岩块的大小对其启动、变形和运动过程有一定影响,随着岩块的增大,滑体运动的每个阶段历时都在减小,但当岩体十分破碎时,滑体虽然能够运动,但是很难发生抛掷.将地震滑坡的启动机理概括为积累变形效应、振荡启程效应和振荡加速效应.  相似文献   

13.
应用具高分辨率、高清晰度、信息量丰富及数据时效性强等特点的QuickBird遥感数据对黄河龙羊峡-寺沟峡段参果滩特大型滑坡进行遥感调查,对滑坡的形成条件、运动特征以及触发条件、成因机理等进行了遥感解译分析。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利用GPS数据获取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区域的断裂运动状态和构造应力场,并结合区域滑坡隐患探讨构造活动对滑坡灾害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差异化的断裂运动会造成显著相异的构造应力分布,而区域滑坡灾害更集中分布在断层锁固引起的构造应力异常区域;对应力异常区的斜坡进行稳定性研究发现,受应力长期累积影响,斜坡表层应力场持续扰动,造成潜在危险滑移面安全系数降低,促进滑坡失稳。研究表明,断裂构造运动模式可对区域滑坡灾害的发育和分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且长期持续的构造应力荷载将促进滑坡灾害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认识与防范高速远程滑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2017年6月24日,四川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发生高速远程滑坡碎屑流,形成特大滑坡灾害,使该村40余户农房被掩埋,90余人失联,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高速远程滑坡的关注和重视。何为高速远程滑坡滑坡是自然界斜坡破坏形式中分布最广、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地质灾害,而在所有滑坡灾害中,高速远程滑坡常因其突发、剧烈、迅速及远程等特点,而造成更为严重的灾难,引起巨大的社会财富损失和  相似文献   

16.
降雨诱发碎石土堆积层滑坡十分普遍,野猫面滑坡则是典型的碎石土堆积型滑坡,也是三峡库区内距三峡大坝最近的
特大型滑坡体,研究其在不同降雨条件下的变形规律具有示范性和实用价值。首先,在滑坡区域地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碎石
土堆积层滑坡的组成结构;然后应用Modflow软件建立了滑坡地下水渗流场数值模型,对不同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条件下,降雨
入渗补给地下水的规律进行了模拟;最后,运用FLAC3D软件对不同降雨工况条件下,渗流场变化引起的滑坡变形规律进行了模
拟。研究结果表明:①野猫面滑坡碎石土堆积层表现为三层结构,上部为碎块石土,中下部为块石土、钙质胶结碎块石,下部滑面
为碎石土和黏土夹碎石;②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增加均使滑坡地下水头抬升,在斜坡前缘临近库岸部分的水力坡度明显增大;③
降雨作用下,滑坡位移量增加,变形由地表向深部、由前缘向后缘发展,在滑面处剪应变集中;极端大暴雨条件下,前缘存在整体变
形区;④碎石土堆积层滑坡地表径流疏导与生态防渗可有效防治滑坡。   相似文献   

17.
斜坡浅表层是各类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的潜在破坏位置,坡面形态和坡体结构往往造成斜坡动力响应及破坏的复杂化。为探究不稳定斜坡浅表潜在滑动层动力响应特征与失稳过程,以芦山Ms6.1级地震触发的新华村滑坡为例,基于现场调查采用离散元方法建立了二维计算模型,分析了该斜坡潜在滑动层及坡面形态的动力响应特征并对其失稳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1)斜坡浅表潜在滑动层具有强烈动力放大效应;(2)微地貌对于潜在不稳定斜坡坡面的放大效应具有明显的影响,浅表潜在滑动层水平向及竖直向加速度在凸出部位的放大效应显著,凹陷部位相较于凸出部位放大效应较低;(3)研究揭示新华村滑坡在微地貌的作用下凸起地形呈现先于凹陷地形遭受破坏,其失稳过程分为震动放大局部震裂-凸出地形破坏-凹陷地形破坏-完全破坏整体下滑-重力堆积5个阶段。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提升防灾人员对地震诱发潜在不稳定斜坡失稳的认识,为防灾减灾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本文依铜川市区滑坡现象为实例,采用信息论法基本原理,对其区域斜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预测,得到了与斜坡破坏实际情况基本吻合之结果。  相似文献   

19.
泗溪滑坡位于浙江省泰顺县泗溪镇南侧隘口即莲筱公路15km 800m隘门段,发育于公路西侧斜坡上,其北东侧为泗溪镇居民区。该滑坡前缘多次发生小型滑塌,后缘拉张裂缝规模较大,危险性及危害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20.
一、历史的回顾在各种自然因素引发的各类地质灾害中,以降雨引发的滑坡(狭义的土体和岩体滑动)、泥石流发生的频度最高,分布的地域最广,造成的灾害最严重,是滑坡、泥石流预报研究的主要对象。目前一般认为,雨水渗入斜坡岩土体后导致其内部孔隙压力增大及有效应力减小是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