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庙西南凸起蓬莱A构造区馆陶组有良好油气发现,但储层厚度多小于5 m,难以被精确识别刻画。以薄层砂体为研究对象,综合地震、测井、钻井岩心、古生物等基础资料,明确研究区馆陶组沉积时期受北东向物源供给沉积,发育河流-浅水三角洲相。基于90°相位化处理确定砂体地震响应特征;分频解释处理判断相对等时地震同相轴,构建馆陶组高频层序地层格架(三级层序SQ1-3),优选60Hz地震数据体进行地层切片划分;地层切片高精度沉积学解释揭示研究区馆陶组SQ1层序至SQ3层序依次发育河流-席状化浅水三角洲-朵叶状浅水三角洲-水下河道型浅水三角洲。其中SQ1层序中河道砂体以及SQ2-3层序中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皆为有利储层。此次研究丰富发展了渤海海域河流-浅水三角洲相中地震沉积学在砂体预测中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
运用地震沉积学的理论,使用90°相位转换和地层切片等关键技术,结合钻测井资料,对滨南地区滨682井区古近纪沙河街组3个层序的砂体分布特征和沉积体系进行了精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东部和东南部浊积砂体较为发育。层序I早期浊积砂体分布面积较大,中期和晚期面积较小;层序Ⅱ早期和晚期浊积砂体分布范围较大,中期很小;层序Ⅲ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证明该方法不但简单,而且减少了穿时问题,适合楔形沉积层序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西湖凹陷C油田浅层柳浪组河流相储层叠置样式复杂,非均质性强,海上油田钻井少,井间距较大,井间砂体分布预测难度大.基于三维地震和钻井岩心、测井资料,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利用岩心相—测井相分析、等波形层位解释、有色反演、地震属性分析、河道砂体叠置正演分析等技术,对柳浪组储层进行精细刻画.结果表明:柳浪组为近南北向的辫状河—曲流河沉积体系,可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2个中期旋回、5个短期旋回;辫状河宽度为1.5~2.2 km,曲流河宽度为0.5~1.5 km;其中LL5段早期河道和晚期河道在开发靶区相互叠置,建议沿晚期河道布置水平井开发.该结果对研究区储层评价具有指导意义,可为其他地区河流相储层刻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庆长垣北一区断东西块储层精细描述存在河道砂体平面组合多解、边界不确定等问题,利用基于地质模式的地层切片技术,结合地震和测井曲线等资料,采取"井点微相控制与地震属性平面预测协同分析"方法,开展高Ⅰ油层组前缘相河道砂体的精细描述,研究储层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河道砂体主要呈枝状和条带状分布,河道宽度多为60~100m,网状河等较宽的河道为多期河道叠加形成,同一河道中砂体走向和规模变化较大.优化编制研究区D井区高Ⅰ6+7小层补孔压裂措施调整方案,日增油7.3t.该方法在高含水期三角洲前缘相储层剩余油挖潜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广西北部湾盆地涠洲A油田流一段下层序储层非均质性强、储量难以动用的问题,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和沉积微相研究出发,并结合井控提高分辨率技术,指导砂体精细解释和落实;进而利用振幅统计分析优选地震属性和AVF反演预测孔隙度2种方法相融合刻画优质储层,寻找储层“甜点”。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厘清了扇三角洲多期多旋回沉积内幕及各期砂体的展布、叠置特征,刻画了单砂体内部非均质特征,使储层空间展布形态和内部物性变化得以精细描述;以此为依据,涠洲A油田在二期开发实施前,对井位、井轨迹进行了调整及优化,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该技术针对性较强,快速有效,可以作为勘探开发一体化成功应用实施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奥里诺科重油带JN4区块Merecure组砂体展布特征,基于岩心观察、直井和水平井测井曲线、三维地震等资料,结合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等地震沉积学技术,分析Merecure组层序地层、沉积特征及砂体发育模式,确定不同类型沉积微相展布范围。结果表明:研究区Merecure组属于砂质辫状河沉积体系,可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2个中期旋回、3个短期旋回;主要发育心滩、砂质河道充填、废弃河道充填微相;经90°相位转换的三维地震资料可以得到更好的测井岩性标定,应用水平井资料能更有效刻画沉积微相。Merecure组沉积期发育辫状河道砂体,心滩砂体长轴方向近似为南西—北东向,发育规模较大,长度为800~1 700 m,长宽比为2.0~2.5;砂质河道充填多呈宽条带状连片分布,宽度为200~500 m;废弃河道充填多呈孤立长条状分布,宽度为150~300 m。该结果丰富地震沉积学在辫状河沉积相研究中的应用,对研究区的沉积储层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超深薄层碎屑岩储层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地震数据很难识别薄砂体的问题,对比分析了采用地震资料提频处理、分频处理、储层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等不同手段得到的储层预测结果,筛选出高分辨率储层敏感参数反演作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储层主要预测手段.通过探讨砂泥岩对声波时差的响应,以及对比分析自然电位、自然伽马以及补偿中子孔隙度与声波时差的关系,确定自然电位与声波时差的相关性最好,由此选取自然电位作为最佳电性敏感参数参与高分辨率敏感参数反演预测.从井点、剖面、平面等方面检验和评价高分辨率储层预测成果,结果表明其反演预测效果较好,符合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的储层预测要求,实现了对石炭系主力砂体空间展布的解释与描述,建立了塔河油田3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8.
文昌13-1/2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琼海低凸起倾斜端,在珠江组一段中上部发育粉砂-泥质粉砂细粒海相沉积储层。近来发现该层段含油丰富,主力低阻油层地质储量可观。通过对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该区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陆棚,低阻油层主要发育于下临滨及滨外砂坝沉积微相,局部发育风暴砂。该类低阻油层泥质含量高,电阻率绝对值相对低,与常规油层相比具有高孔低渗的物性特征。通过成因机理探讨,确定了高束缚水饱和度和附加导电能力较强的黏土矿物(伊蒙混层、伊利石)是该区低阻油层发育和分布的主控因素。这类海相低阻油层在我国油气勘探史上尚属首次出现,深入探讨该区细粒储层沉积特征及低阻油层特征对今后及时发现和高效开发此类油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藏地质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能正确反映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藏地质特征的地质模型,通过对地层格架、沉积微相、骨架砂体、物性参数和储层非均质性的分析研究,借助GMSS地质建模软件,建立了确定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所建立的构造、砂体、属性参数模型对该油藏的地质特征有了进一步认识,为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长芦油田沙三段沉积背景为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砂体连通程度低,注水开发效果差。应用岩心、测井以及动态资料,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扇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储层构型单元特征,明确了构型的分级系统,开展了单期复合砂体(5级)和单一砂体(4级)的构型解剖。分析了扇三角洲前缘储层对注水井网、井距以及开发效果的影响,研究成果与生产动态响应特征进行了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储层构型单元研究对提高油田开发效果和最终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湖凹陷砂岩储层具有砂体厚度薄、砂泥互层发育以及横向变化快的特点,传统的地球物理方法很难精细地刻画砂体空间分布。将层序地层学与地质统计学反演相结合,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的基础上,构建相应的地球物理模型,在正确的沉积学理论指导下,对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平湖组砂岩储层开展砂体的时空分布预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平湖组可划分出3个三级层序,下部砂体单层厚度较大,横向连续性好,平面连片发育;中部以泥岩为主,砂体孤立发育,连续性差;上部砂体增多,单层厚度较薄,横向连续性好。结合钻井实际资料分析表明,砂体预测结果垂向分辨率可以达到1~2 m。地质统计学反演有效解决了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薄层砂体识别的难题,可为研究区有利储层预测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2.
复杂岩性油藏作为目前油田开发中十分重要的油藏类型之一,其精细描述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和重视。为了给有效开发和调整部署提供依据,系统梳理了目前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发展方向,并总结复杂岩性油藏研究进展。从国内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研究现状入手,总结了该项研究存在的6项主要问题,主要包括岩性岩相识别与分类、储层地质成因分析难度大、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具有特殊性、裂缝表征难度很大、测井精细二次解释精度低、地质建模井间储层预测准确率低等。基于文献调研和综述,结合科研实践,认为复杂岩性油藏精细描述核心内容包括岩性岩相识别与分类、储层地质成因机制分析、储集空间识别和描述、储层物性精细测井解释和储层地质建模等5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项研究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微观孔隙结构表征、储层裂缝表征、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和流体识别等。  相似文献   

13.
辽中凹陷北部湖底扇沉积模式及地震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利用辽中凹陷钻井和地球物理资料进行井—震标定、地震地层学解释和地震相分析.在东营组二段(简称东二段)沉积时期,该区分布多个NE向古辽河水系发育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存在前缘相带砂体整体滑塌并近距离搬运而形成的湖底扇沉积.湖底扇具有期次多、数量大和横向展布范围广等特点,不同沉积亚相(内扇、中扇、外扇)具有敏感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锦州20构造测井资料的岩—电组合特征,探讨湖底扇形成条件,建立湖底扇的沉积模式,识别湖底扇沉积各亚相的地震响应特征;基于井—震标定技术,利用地震相干体和地震属性方法,研究2期湖底扇沉积横向展布特征,精细刻画有良好油气发现的Ⅱ期湖底扇中扇亚相储层发育边界.结果表明:应用湖底扇沉积模式和地震响应特征,在辽中凹陷北部东二段发现多个湖底扇沉积体,是有利的岩性油气勘探目标,对渤海海域岩性油气藏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洋 《地质科技通报》2020,39(3):120-128
基于东海陆架盆地古新世-始新世前人解释的三级层序成果,认为东海陆架盆地现有的三级层序划分不足以满足当下研究的需要,由此开展了旋回地层与层序地层研究,重新将三级层序界面的与基于对岩性及地震相特征变化的解释相结合,加入了天文旋回驱动的机制,阐明海平面变化驱动三级层序的特征。以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的BSH-1井及其相邻的NB-25-2-1井为研究对象,结合地层学研究基础,选取GR测井曲线为古气候替代指标,应用旋回地层学的理论及其时间序列分析、频谱分析技术的方法,对两口典型钻井进行了天文旋回分析,借助邻井时间锚点建立了有效的天文年代标尺,探讨了斜率周期信号变化的振幅调制的约1.2 Ma长周期与海平面变化以及三级层序发育的关系,认为东海陆架盆地三级层序受控于稳定的约1.2 Ma的斜率振幅调制周期。最终形成一套绝对天文年代标尺与一套三级层序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5.
单道地震调查技术方法是海洋地震调查的主要手段之一,海上单道地震具有配置灵活、施工效率高、中—浅部地层分辨率较高、应用面广等特点,在海洋地质调查领域应用广泛。该文简要介绍了单道地震的工作原理,并以威海褚岛北部海域为例,通过分析该区单道地震资料,结合探测目的及仪器性能,制定了针对性的试验方案,确定了分辨率较高的参数优化组合,获得了高质量、高分辨率的海底地层资料。通过对实测单道地震剖面的比较和分析,结合钻孔数据,对威海褚岛北部海域地层进行分层划分及地层单元体系域分析,得出威海褚岛北部海域中—浅地层结构特征及海底地质灾害特征。通过对威海褚岛北部海域单道地震调查应用实例的分析,阐述了海上单道地震在数据采集、处理和解译方面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6.
日照近岸海域灾害地质类型主要为埋藏下切谷、海底侵蚀、冲刷沟槽和冲刷陡坎及海底抛泥区等。通过对日照海岸带近岸海域的浅地层剖面和水深测量资料,开展主要地震地层界面的追踪和对比,结合沉积物粒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近海海域潜在灾害地质因素进行分析对比,探讨了日照近海海区的灾害地质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开发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7.
在油田前期研究阶段,由于井点资料比较少,往往很难从井点获得河流相储层的小层界面,相变程的大小也无法从统计规律中获得,且由于河道的不断摆动,在曲流河表征过程中主变程方向的设置也是难题。渤海海域Q油田河流相储层受河流不断摆动的影响,纵横向变化快,砂体空间分布状态比较复杂,砂体的表征难度大。为了更加合理的表征Q油田砂体在空间的分布状态,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井震结合的砂体表征方法,即:通过井震结合划分小层界面,刻画砂体边界,以砂体边界的方向表征主变程方向,在小层框架内,根据沉积规律的指导,结合现代沉积,设置相变程的大小,利用地震属性的约束建立砂体模型。  相似文献   

18.
宝浪油田三工河组储层是在辫状河三角洲环境下沉积的河道砂体,非均质性严重,常规测井解释以砂层为解释单元,忽视砂层内部物性及渗流特征的差异,测井解释精度低.通过对砂层细分流动单元,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Ⅱ油组储层划分为5类独立的流动单元,在不同的流动单元内建立不同的测井解释模型.结果表明:模型计算出的孔隙度和渗透率精度更高,分别达到90%和80%以上,较好地反映了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特征,为精细油藏描述提供可靠的孔隙度、渗透率参数.  相似文献   

19.
X气田位于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中央反转构造带,主要目的层H4层为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气田地震资料主频较低(25 Hz),而H4层埋深较大(3 300~3 400 m),储层低孔低渗,常规地震反演预测砂体厚度吻合度较低。针对X气田三维地震资料全覆盖及钻井较少的特点,通过地质模式指导下的正反演结合设置虚拟井来弥补SVR(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算法中样本点的不足,通过提取地震属性并优选表征砂体厚度的敏感属性,利用SVR算法进行多属性融合,完成了H4层砂体的定量预测。基于储层预测成果,提出H4层为浅水三角洲曲流型分流河道沉积,并进一步完成了砂体沉积模式解剖,成功指导了开发调整井部署,实钻砂体厚度与预测砂体厚度吻合度高达84%以上。探索得到了海上少井条件下地质模式约束的SVR算法储层定量预测方案,对X气田中深层分流河道储层完成了精准预测,亦对同类型油气田的储层描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