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为了适应测绘科学技术的信息化、自动化应用发展的需求,掌上电脑(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在测绘野外数据采集得到广泛应用,本文运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设计并开发了野外数据采集成果预处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数据通信、数据记录与检查、测量数据概算、原始成果记录表格自动生成、数据格式转换五个模块组成。将该系统与全站仪结合可实现野外测量数据的高效自动化数据采集及预处理概算,为内外业数据处理一体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重力固体潮汐观测数据的预处理方法,给出了对原始观测数据降采样的平均滤波和小波滤波处理方法以及处理中断数据的线性插值和三次样条插值方法,研制了重力固体潮汐观测数据自动化预处理软件APTsoft,实现了异常数据(包括尖峰、台阶、中断等)的自动标定与改正功能.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预处理方法及APTsoft软件的有效性,APTsoft可应用于重力固体潮观测数据的自动化预处理.  相似文献   

3.
资源三号卫星原始姿态数据预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资源三号卫星原始姿态数据在获取、解算及传输的过程中由于硬件限制、软件设计和外界环境干扰等因素易出现误码和异常值等问题,文章提出一套由粗到精的原始姿态数据预处理方法:先采用基于时间连贯性的约束进行姿态误码探测和基于多项式拟合的误码修补,然后采用扩维的异常层探测方法进行异常值探测,最后利用球面内插进行异常值修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对资源三号卫星问题原始姿态数据进行有效预处理,修正后的原始姿态数据进行事后定姿能够满足资源三号卫星业务化生产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运用现代手持式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文物进行精准测量,获取其点云数据,并通过数据预处理、模型特征处理与曲面重构、CAD模型构造及快速3D打印成型进行三维表达,实现文物快速、准确的测量和三维实体表达,为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实体样件,其应用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TEQC是进行GPS数据格式转换、编辑、质量检查的常用工具,在目前GPS数据预处理中应用较为广泛。介绍了TEQC在GPS数据处理中的常用语法及常用命令,总结了使用TEQC进行GPS原始观测数据质量检查时的常见问题,并给出了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SWDC数字航空摄影仪已在国内多个测区项目中发挥作用,其配套的数据预处理软件也日益成熟,均能准确完成数据初步检查工作。以四川某地测区为例,检验SWDC各配套软件在城市,山区航摄影像检查工作中的作用,并总结航拍数据生产及初检查流程。  相似文献   

7.
ALOS卫星图像分析与预处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高分辨率ALOS卫星数据进行质量分析,结合ALOS数据特点,提出了ALOS原始影像数据的预处理方法和处理流程。研究结果表明: ALOS数据预处理工作量较大,且预处理方法要求较为严格,因此,在开展大规模、大范围、大区域、大精度、短周期的图件更新、动态监测等应用时,应考虑将ALOS卫星图像与其它卫星图像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精度的大型GPS控制网批量处理GPS测量数据以及对GPS数据质量的快速检核这一问题,介绍了TEQC数据预处理软件,可以方便地对多种数据进行预处理及质量检查;并结合一项GPS控制网工程中的实测数据,证明了该软件的有效性,且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航空重力测量的原始扰动数据,本文介绍了数据处理的一般流程,内容包括原始数据检查、零点漂移校正、平均高程面归算、交叉点搜寻、内符合精度评价、离散数据的格网化等方面,详细说明了每一步数据处理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工程实例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为今后开展大规模航空重力测量业务作出一定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地面激光扫描点云数据预处理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面激光扫描点云数据预处理是激光扫描测量数据内业处理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文首先总结了激光点云数据的特点、激光点云数据预处理的关键技术及相应的研究意义。然后总结了海量激光点云的主要存储方式及几种常用的数据组织结构;从拼接精度出发将现有多站点云拼接方法归结为粗拼接法和基于ICP的精拼接法;根据简化压缩算法的特征保持能力将其归为可保持特征的简化法和不能保证特征的简化法两类;确定了去噪和光顺分别研究的噪声类型,总结和分析了当前一些去噪和光顺算法的研究现状。最后对地面激光扫描点云数据预处理作了整体性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1.
王志东  杨帆  杨磊 《东北测绘》2012,(10):224-226
在测绘生产中,我们常用的GIS软件不能直接使用源数据,需要进行数据预处理及数据准备。矢量数据符号化是地图可视化的关键步骤,是在进行数据预处理及数据准备时工作量大、耗费时间长的一项工作。本文从实际测绘生产任务出发,设计了地图数据符号化方案,开发了相应的符号化软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水准观测数据计算处理与检查是水准测量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利用人工方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采用软件工具自动处理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并可减少错误发生。本文简要介绍了电子水准观测数据的检查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开展,而相应的标准尚未完全建立或仍未完全满足需求,本文在分析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和交换标准体系构建的原则及意义后,提出了其一般组成内容,旨在为建立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和交换的标准规范提供前期研究,进而规范地理空间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利用Python对TEQC软件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了qualitycheck.py和unificate.py程序,实现了数据的格式标准化和质量检查的功能,此程序有批处理、高效率、跨平台、结果可靠等优点。利用实测数据进行实验,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格式标准化和质量检查,结果表明利用文中开发的程序进行预处理的效率和便利程度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同时,根据质量检查结果对观测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并使用GAMIT/GLOBK软件进行基线解算,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经过预处理后的数据有效地提高了基线解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遥感与化探数据融合处理技术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遥感找矿信息与化探异常之间存在套合和藕合两种空间关系,通过数据融合处理,可以对其相关性作出正确的识别和判断,以达到综合找矿的目的。基于此,笔者以东天山地区作为试验区,进行了遥感与化探数据融合处理的技术方法研究及试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地理国情普查生产管理系统中采用Web地图管理结合表,地图在浏览器中的显示受到浏览器和网络的限制,地图整幅显示加载速度慢,用户体验不好,利用金字塔瓦片地图技术在服务器端预先生成不同级别的瓦片,提高地图的生成、发布、显示和浏览效率,减轻了服务器负载和网络传输负担。利用四元树算法管理金字塔瓦片地图的瓦片索引,在不同缩放比例请求下,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瓦片并显示。  相似文献   

17.
采用3维激光扫描技术快速采集滑坡体地形点云信息,并提取滑坡体微地貌信息,为滑坡监测提供基础技术支持。3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外业数据采集、点云数据配准、地貌数据获取与非地貌点云数据过滤、地形图生成等过程,并着重介绍其工作原理与处理方法。采用3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高效准确实时的监测地质灾害,对预防灾害的发生提供了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18.
Mini SAR遥感系统,用微小型SAR做传感器,通过小型飞机或无人机为遥感平台获取地物信息,但载机平台在空中易受气流影响而偏离预设航线产生运动误差。文中首先分析载机平台运动特点,介绍系统中IMU/GPS组合导航数据预处理过程,论述载机平台转动误差、速度误差对SAR成像距离模型的影响。MiniSAR遥感系统获取的影像清晰,可用于制作正射影像图、基础地理信息库更新、灾害监测应急等领域,但不足之处在于影像中某些金属目标出现方位散焦现象。  相似文献   

19.
论空间数据处理与空间数据挖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现行文献中反复提到的空间数据处理内涵的理解.将空间数据处理分为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和空间数据处理理论,简要论述了各自的主要内容.讨论了空间数据挖掘的现状和今后研究的重点,比较了空间数据处理与空间数据挖掘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Big Earth Data has experienced a considerable increase in volume in recent years due to improved sensing technologies and improvement of numerical-weather prediction models. The traditional geospatial data analysis workflow hinders the use of large volumes of geospatial data due to limited disc space and computing capacity. Geospatial web service technologies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to access large volumes of Big Earth Data via the Internet and to process them at server-side. Four practical examples are presented from the marine, climate, planetary and earth observation science communities to show how the standard interface Web Coverage Service and its processing extension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raditional geospatial data workflow. Web service technologies offer a time- and cost-effective way to access multi-dimensional data in a user-tailored format and allow for 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or time-series extraction. Data transport is minimised and enhanced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are offered. More research is required to investigate web service implementations in an operational mode and large data centres have to become more progressive towards the adoption of geo-data standard interfaces. At the same time, data users have to become aware of the advantages of web services and be trained how to benefit from them mo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