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外,波浪能作为海洋能中能量密度最高的能源,近年来成为技术攻克的热门课题。作为波浪能发电装置的另一核心技术,本文针对波浪能本身特点设计独特的通讯方案,通过北斗定位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能够有效降低设备损耗,精确获得设备数据,为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由上海海洋大学独立研发的柔性漂浮式发电设备,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具备良好转化前景的远海海洋能发电设备。远海的发电设备由于所处位置远离大陆,长时间无人值守,因此对于发电设备的参数监控十分重要。设计了一种海洋能发电设备的远程监控系统,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有效地监测和控制发电设备的实时状态,提高了远海发电能设备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3.
讨论海上打桩远程监控系统开发的意义,阐述GPS-RTK智能打桩系统结构和原理,提出海上打桩远程监控系统方案,利用数据无线传输技术和数据库存贮技术等计算机科学技术开发出一套智能化的远程监控系统。实现远程查看项目当前工作状态和工作质量、生成工程报表、远程控制等功能,已应用于江苏某海上打桩项目中,保障了项目顺利进行,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型双向直驱式波浪能发电装置离岸数据监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北斗通信模块GYM2003B、STM32微控制器、数据采集模块和多个扩展接口组成的监测系统.北斗指挥机接收数据上传服务器存储,并在PC端机上实时监测.该监测系统在海上平稳运行30天,从海上试验数据可以看出,该监测系统能实时监测发电装置运行状况,且系统运行可靠,数据传输准确,数据包的接收率达到99.01%.   相似文献   

5.
基于WebGIS的智能手机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套基于WebGIS的智能手机远程监控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与设计思路。分析发生无线通信粘包现象的原因及后果并提出了解决方法;针对以往基于Web的实时监控系统的实时性不足,利用GPS信息及Ajax技术,实现了Web页面中的数据实时动态更新。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基于ITU-T协议标准的数字化监视系统的特点、组成及功能,详细论述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描述了系统在电力设备远程监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广深港客专福田站超深超宽基坑施工监控量测的需要,应用远程数据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GIS技术设计并建立了工程监控量测信息管理管理系统,统计和分析功能提高了监控量测信息的反馈效率,解决了监控量测与施工配合的问题,工程实践表明系统提高了监控量测信息的反馈效率,达到了福田站基坑监控量测信息化管理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远程移动视频监控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实际应用,从系统架构、应用解析、实现方法等方面介绍了将GIS技术应用于远程移动视频监控系统的解决方案。提出的视频与GIS数据集成方法是一个新的技术尝试,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韩敏  刘宇明  汪恩良  高占坤 《测绘科学》2013,38(1):75-76,79
针对野外恶劣自然环境条件制约冻土温度现场采集和远程监控的问题,本文设计和开发基于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PRS)的冻土实时监控软件和监控中心网站。冻土远程实时监控软件实现野外冻土温度数据的自动采集、实时显示、数据存储和远程控制等功能,降低数据采集的成本,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已经成功应用于野外现场监控。配套开发的监控中心网站将冻土温度数据发布至Internet网络,解决冻土数据共享问题,扩大冻土温度监控的范围,实现多用户的实时数据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10.
谭巧林  谭建军  刘俊 《测绘科学》2011,36(6):216-218
本文针对我国远程医疗监护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GPS、GPRS和GIS的远程医疗监控系统,阐述了系统的框架结构和功能模块,以及主要功能的实现方法.该系统将GPS、GPRS和GIS技术相结合,将采集到被监护者的生理参数和地理位置等信息通过通讯网络实时传送到监护中心服务器,实现病人佩戴的移动终端与医院监控中心的双向数据交换...  相似文献   

1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精确定位、精密授时和短报文通信的功能,能够很好地切合目前海洋监测设备的所需。设计了一款波浪能自供电的海洋浮标,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对其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授时,同时对浮标的监测数据进行可靠的传输。文中简要介绍了波浪能自供电浮标结构及运行原理,重点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本浮标定位、授时和监测数据传输中的应用,为我国海洋监测装备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保障电站建设和运行安全,小湾电站构建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工程安全监测系统——基于GPS精确定位技术的工程变形监测系统,先后成功应用于小湾电站枢纽区工程边坡、大坝和水库库岸滑坡体的变形监测。介绍布设于上述工程部位的的GPS变形监测系统的架构组成、技术特点和监测成果,为水电工程建设GPS变形监测系统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蒋兴伟  林明森  张有广 《遥感学报》2016,20(5):1185-1198
中国十分重视海洋遥感及其监测技术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优势互补的海洋遥感观测体系,并发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中,海洋一号(HY-1A/B)卫星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国海温预报业务系统、冬季海冰业务监测、夏季赤潮和绿潮监测、海岸带动态变化监测、近岸海水水质监测和渔业遥感监测等方面。海洋二号(HY-2A)卫星不仅填补了中国海洋动力环境卫星遥感的空白,也是目前国际上唯一在轨运行的集主被动微波遥感器于一身的综合型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具备同时获取风场、有效波高、海面高度和海面温度的能力。通过卫星获得的数据提高了中国海洋环境监测与灾害性海况预报的水平,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海洋科学研究、全球变化研究等提供了可靠的遥感数据,同时还在国际对地观测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国内外用户的高度认可。海洋一号和海洋二号卫星系列为中国建立完善的海洋环境立体监测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国家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和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进程中对海洋遥感的发展也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紧迫的需求。为此,紧紧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在《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年—2025年)》中专门规划了海洋观测卫星系列,服务于中国的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权益维护、海域使用管理、海岛海岸带调查和极地大洋考察等方面,同时兼顾陆地和大气观测领域的需求。在充分继承已有HY-1A/B、HY-2A、高分三号(GF-3)和中法海洋卫星(CFOSAT)成功研制经验和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光学和微波遥感技术,建设新一代的海洋水色卫星和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具备卫星组网观测能力;发展海洋监视监测卫星,构建优势互补的海洋卫星综合观测体系。通过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海洋遥感卫星必将在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俊涛  康志忠 《测绘学报》2018,47(2):188-197
及时、准确地监测电力线安全可以预防危险情况的发生。本文以机载点云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森林后验概率的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用于电力线场景的点云分类。首先结合空间金字塔理论构建多尺度视觉分类特征以此描述空间点及其邻域的几何形状信息;接着利用随机森林分类器描述观测数据的概率分布,基于马尔可夫随机场模型建立顾及上下文信息的先验概率,从而构建一个多标记能量函数;最后利用多标记图割技术最小化能量函数完成分类标签优化。利用直升机巡线系统和小型无人机巡线系统获取的LiDAR点云数据来验证本文提出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分类场景中的电塔、电力线和植被且总分类正确率得到98%以上。与其他分类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模型总体精度更高,尤其是电塔的分类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X波段测波雷达海流信息的提取决定着有效浪高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对可能影响X波段测波雷达海流信息提取的各种环境因素以及雷达工作模式等进行了海浪回波成像仿真,然后采用目前测波雷达通用的算法对仿真回波图像进行了海流信息反演。主要研究了海表面风速、雷达天线架设距离海平面高度、天线转速、海流流速、海流流向与海浪方向夹角、所选取的图像帧数以及每帧图像大小对海流信息反演的影响。对比分析设定值与反演结果,可知海表面风速在6~14 m/s之间,天线高度大于20 m并且转速为50~70 r/min,流速小于200 cm/s并且主波浪向与流向夹角不接近90°,图像帧数为128帧并且每帧图像数据点数为128×128时,X波段测波雷达能获得最佳海流信息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航空放射性测量行业飞行作业安全风险高,飞行人员易受到安全威胁等问题,综合考虑无人机平台、任务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软件的集成关系,实现包含结构设计、电气设计、控制流设计等多载荷一体化集成设计,研发出一套全新轻便应用型无人机航空放射性资源勘查环境监测系统,使之能应用于大比例尺(大于1:5万)放射性矿产勘查,环境监测,放射性评价等生产工作。试验表明,数据稳定可靠,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Rough weather ship routing is studied using model hindcast wave climate. With the launch of IRS-P4 (OCEANSAT-I), it became possible to carry out routine wave forecasting over the Indian Ocean. The MSMR channel of the satellite gives scalar wind, which is analysed at National center for Medium 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 (NCMRWF), India for converting to vector winds. The same is used as input to third generation wave model for the rough weather month of July 2000.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using Cycle-4 of third generation spectral wave model WAM for regional grid system. This simulated wave climate formed the basis for computing effective ship velocity in the irregular seaway. This study gives a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change in ship velocity in the open Indian Ocean for a Liberty type ship. The optimal route is charted using Dijkstra’s algorithm for minimal time path between Calcutta and Sumatra. The optimum track information has broad scope for obtaining a safer route, least time route by avoiding delay in schedule with minimum fuel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