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秭归沙镇溪镇千将坪滑坡航空遥感调查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2003年7月13日千将坪滑坡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采用人机交互解译135m高程临蓄水前航摄像片和现场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千将坪新老滑坡的各要素特征、规模及滑坡前后的地质环境,分析认为千将坪滑坡为老滑坡大部分滑体的复活,目前滑坡整体已基本稳定,但滑体上各部分的调整活动还将继续,东侧边界老滑体遭受了强大的剪切力,滑坡堆积受到严重干扰,近期会不断发生牵引和塌滑。  相似文献   

2.
利用CBERS-02B星CCD和HR数据,采用数字滑坡技术,制作出滑坡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当地的地质环境构造条件,用人机交互方式,分析“5•12”地震中唐家山至北川县城堵江河道滑坡发生的面积、运动方向、滑坡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3.
滑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我国地域辽阔,有着较为复杂的地理环境,是世界上受灾害影响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2003年7月13日在湖北省秭归县发生千将坪滑坡,由于千将坪滑坡是发生在三峡库区蓄水达到135 m后,因此,受到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及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利用千将坪滑坡体上安置的大量GPS监测点,依据监测点在滑坡体上的展布情况及数据完整程度选取特征点进行研究,通过编程建立千将坪滑坡灰色系统GM(1,1)位移预测模型,综合分析预测滑坡变形情况并进行精度评价。  相似文献   

4.
中国滑坡遥感及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自本世纪初起,由于采用了“数字滑坡技术”和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滑坡遥感成为能更准确的定性、定位、定量的滑坡调查 手段,可进行区域的和大型个体滑坡的详细调查和监测研究。“数字滑坡”技术的实现基于滑坡地学原理并依赖遥感技术、数字摄 影测量及图像处理技术、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该项技术大致可分为4大部分:滑坡识别、滑坡基本信息获取、信息存贮和 管理及空间分析。20世纪末期以来,数字滑坡技术在应用中不断完善和获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滑坡遥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滑坡遥感已有20多a的历史,作为区域性滑坡宏观调查的主要手段曾为山区大型工程建设的滑坡灾害调查及防灾减灾工作 作出了重要贡献。上世纪末以来,由于采用了“数字滑坡技术”和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滑坡遥感成为能更准确的定性、定量的调查手 段,甚至可进行大型个体滑坡的详细调查和监测研究。“数字滑坡”技术的实现主要依赖于遥感技术、数字摄影测量及图像处理技术 、GIS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该技术大致可分为3大部分: 滑坡基本信息获取、信息存贮和管理及专题服务技术。本文以三峡库 区、四川天台乡滑坡、金龙山滑坡及易贡滑坡遥感调查及监测说明“数字滑坡”技术的专题服务应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1:8000彩色红外航片解译,将白银市工业“三废”划分为三大类、十二亚类,编制出大气污染源、固体污染物和污水分布三种专业图件,取得了大量数据,为环保和城建提供了大量有关基础资料。说明航空遥感是调查工矿区工业“三废”的快速、经济、准确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视解译1:67万彩红外航空象片发现巧家县城斜坡显示为典型的滑坡地形。经实地验证及结合地质资料、航空象片、卫星象片综合解译分析认为:根据斜坡形态、金沙江异常弯道、斜坡上松散物质分布及所处地质环境与降雨条件确定巧家斜坡为-巨型古滑坡,估算体积约120×108m3,就我们所查阅到的国内外报道中为一最大规模古滑坡,年龄约10万年。目前,滑坡整体已经稳定,但后壁、侧壁及滑体上发育的大量次生崩塌、滑坡、泥石流还将长期活动。  相似文献   

8.
选择长江三峡秭归段千将坪滑坡及其周边区域为研究区,利用机载LiDAR数据,开展滑坡识别参数提取方法研究。首先提取滑坡识别参数,再利用相关滑坡识别参数和智能分类算法开展滑坡像元和非滑坡像元分类。试验表明,基于LiDAR技术提取的滑坡识别参数能有效区分滑坡像元和非滑坡像元,确定的特征参数子集对于提高分类精度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及实现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当前新的信息技术,论述了“数字城市”概念及关键技术,并结合中国国情探讨了在我国实现“数字城市”的初步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对毛家在滑坡所作的调查和稳定性分析。毛家在滑坡为一特大型老滑坡。从卫星图像上可看出,滑坡正好处在渭河主干断裂带内。从航空像片上可清楚地圈定出滑坡的范围,并能发现一系列表明滑坡复活的迹象。从对影响滑坡的几个因素进行的分析判断,该滑坡有再次滑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遥感技术在长江三峡库区大型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以长江三峡库区奉节-巴东段为研究区,应用遥感技术准确地圈定出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实体位置,为客观地反映地质灾害对移民工程的危害和进一步在全库区展开相应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人类活动频繁,生态系统脆弱,三峡工程对库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运用遥感、地理 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DEM 、影像正射校正、多源影像数据融合、多层次信息提取等技术方法,对整 个库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生态环境、草地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动态监测,并在此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开发完成了“长江 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GIS系统”。  相似文献   

13.
利用CBERS-02B星CCD和HR数据,采用数字滑坡技术,制作出滑坡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结合当地的地质环境构造条件,用人机交互方式,分析"5*12"地震中唐家山至北川县城堵江河道滑坡发生的面积、运动方向、滑坡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4.
针对MODIS数据的大气水汽含量反演及31和32波段透过率计算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针对MODIS的波段特征,首先,用近红外波段反演大气水汽含量; 然后,通过LOWTRAN模拟大气水汽含量与MODIS 31和32热红 外波段透过率的统计关系; 最后,计算31和32波段的透过率。该方法克服了以往一景图像只用1个透过率的局限性,使得透过率的求 算精确到每1个像元,同时保证参数获取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5.
自2003年蓄水以来,三峡库区已查明的滑坡或潜在滑坡高达5000余处,这些灾害对三峡水库的持续运营、大坝、航道及库区居民的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通过研究滑坡的变形特征、诱发因素及失稳机制,有助于开展滑坡的稳定性评价,并构建预警预报模型。以三峡库区八字门滑坡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降雨、库水位、人工和自动GNSS监测等数据,结合勘查资料及野外宏观巡查,研究了滑坡的变形特征及失稳机理,并确定合理的预警判据及阈值。研究表明:①八字门滑坡整体变形明显,处于蠕动变形阶段,滑坡变形主要集中于每年5—9月,滑坡累积曲线呈现典型的“阶跃”状变形特性。②滑坡的变形受斜坡结构、岩性等因素的控制,水库水位下降是滑坡变形的主要驱动因素,并与库水下降速率正相关。另外,特大暴雨和持续降雨在水位下降阶段、水库低水位运行期及水位上升期会促进滑坡变形,是滑坡的次要驱动因素。③通过精细化数据分析以及改进切线角法获取的八字门滑坡出现“阶跃”变形的位移速率阈值为4.6 mm/d,7 d累积降雨量阈值为60 mm,库水位阈值为159 m,库水位下降速率阈值0.4 m/d。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重力测量在三峡库区形变监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三峡库区万州段为研究区,从多源空间数据中提取29个致灾因子作为区域滑坡易发性分析的评价指标,在数字高程模型基础上采用集水区重叠法划分斜坡单元,构建旋转森林集成学习模型,定量预测滑坡空间易发性,并生成滑坡易发性分区图。在易发性分区图中,高易发区占11.6%,主要分布在万州主城区和长江及支流两岸;不易发区占45.6%,主要分布在人类工程活动低、植被覆盖度高的区域。采用受访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对旋转森林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0.7%,其预测能力优于C4.5决策树。研究表明,应用旋转森林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具有预测能力强、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利用资源三号(ZY-3)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三峡库区水体数据,通过负荷格林函数积分模型法计算出三峡水库蓄水过程中水体对地壳形变及对大地水准面的影响。研究发现:1三峡库区近岸地壳垂直形变与水库水位呈负相关关系,大地水准面与水库水位呈正相关关系;水位上升,长江近岸地面水平向内形变,方向指向江心;2三峡水库蓄水造成的地壳垂直形变最大可达35mm左右,大地水准面形变最大值在8mm左右,而对库区地壳水平形变影响不超过0.5mm;3出现形变最大值的地点是忠县环湾一带,而并非是三峡大坝周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