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基于武汉市地理国情数据,围绕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问题,研究建立了一套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技术方法。首先,根据土地利用功能进行"三生用地空间"划分,将市、区有关经济统计指标按街道进行了尺度下推;其次,在分析评价适宜建设开发用地、已利用建设用地、可开发用地资源的基础上,开展了土地资源承载状态的综合评价;最后,利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人口、经济、交通因素对土地资源承载状态的影响。该方法将城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由传统的人口承载力测算转换为开发建设状态评价,不仅为城市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也为制定精细化和差异化的城市建设用地资源配置和调控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应用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以东莞市1999、2003、2008年以及2013年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模型,对东莞市建成区14年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3年间东莞市农业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面积大量减少,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以耕地和构筑物的面积变化最为活跃,研究后期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减缓趋势;1999、2003、2008年以及2013年东莞市建成区内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别为:309.23、332.39、350.15、357.94。土地利用总体处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研究辽宁省某城市自地理国情监测项目开展以来土地利用状况以及景观格局变化情况为目的。以研究区2014年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以及2018年国情监测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通过计算其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以及相应的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2014年至2018年五年间的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转移状况以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计算得到的矩阵以及相关指数的分析,证明研究区在研究的时间段内居民设施用地以及景观复杂程度均有所提升,虽然速度缓慢,但区域整体处于稳步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4.
地理国情普查在批而未用土地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了基于地理国情普查和历史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对已批建设用地红线内批而未用土地进行监测的总体技术路线,并综合运用GIS空间叠置与转置分析法,研究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区红线范围内地表覆盖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地供应数量呈下降趋势,城市外延扩张式土地利用模式已不可持续,内部潜力挖掘是今后的重点;试点区批而未建红线范围内主要地类为草地,开发潜力大。地理国情普查为已批建设用地监测提供了数据基础,本文设计的监测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提出建设"世界城市"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3年10月6日国务院批复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明确指出要将北京市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国际城市,后续又逐渐细化世界城市的建设内容。近年来国内有关世界城市的研究内容广泛,涉及指标体系、金融、保险、交通、文化、旅游、城市空间、土地等方面,其中经济和指标体系方面的研究相对成熟,在土地利用方面的研究尤显不足。土地作为承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载体,土地利用方式直接影响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如果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失衡或布局不合理,势必造成城市中各种机能失调,增加城市运行成本,阻碍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本文基于世界城市建设目标,探索北京市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力求为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提供用地参考。首先应用文献分析法对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的人口、产业、土地利用的关系进行梳理,然后应用土地利用流量方法对北京市土地利用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并探索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以及土地利用等方面将北京市与世界城市进行全方位的对比分析,找出北京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选择性借鉴世界城市的经验,对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在土地利用结构发展方向上进行定位,并设定了2020年、2030年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发展目标,应用多目标优化模型、CA-Markov模型对北京市2020、203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和空间布局模拟。得出如下结论:(1)世界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前期变化剧烈,后期逐渐趋向稳定。纽约市在1988至2000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而从2000年到2014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逐渐趋向稳定。伦敦市土地利用结构自1971年到2005年,建筑用地增长了9%,绿地减少了9%,其他土地类型变化不大。东京从1982年到2002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大,而在2002年至2011年期间,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较小。(2)北京市区用地结构不尽合理,居住、生态用地比例过低,工业用地过高。与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类似发展阶段相比,北京市区居住用地至少低了5个百分点、生态用地低了15个百分点、工业用地高了12个百分点。(3)北京市用地过度扩张,人均建设用地过高,土地资源利用粗放,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北京市的人均建设用地过高,用地产出效益较低。人均建设用地是纽约2014年的3倍,东京2011年的1.8倍;建设用地地均产值是纽约2014年的1/20,是东京2011年的1/13。与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城市类似发展阶段相比,北京市人均建设用地是伦敦1971年的1.1倍,东京1982年的2倍;建设用地地均产值是伦敦1971年的1/3,是东京1982年的1/5。(4)对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后,优化后的符合基于世界城市建设目标在土地利用结构上设定的定量目标,并且优化后的结构从以往的剧烈变化逐步趋向稳定,符合世界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演变规律。同时,优化后的结构比预测结构趋向稳定和可持续,土地利用布局更为集约发展并兼顾生态保护功能。通过土地利用强度指标的计算,发现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有利于减缓土地利用强度的快速增长,减少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从空间布局来看,按现有情况进行预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依然存在建设用地扩张而生态用地大量减少的局面,而优化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布局上更多地是在城乡结合部将原本转向为建设用地的土地转变为生态用地,相应地,农用地较预测情况减少,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生态涵养发展区中的农用地部分转化为生态用地。整体上优化后的数量结构的空间布局降低了土地利用类型之间转换的频繁性,并使以往土地利用剧烈转换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同时,优化后的结果在空间布局上逐渐趋向集约发展,并更加注重保护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表覆盖的建设用地变化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用地变化监测对区域规模化扩展和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定位区县级研究尺度,着重从地表覆盖角度入手,通过剖析地理国情监测、土地利用调查、1∶10 000基础测绘等多源多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表达异同,构建多源数据整合转换模型,定量分析研究区的建设用地现状,并从“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的时间序列角度监测建设用地变化情况,研究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开发程度;然后,对研究区域重点关注的规划发展区建设用地现状及发展均衡性进行研究,辅助城镇发展决策。本文探索的研究方法可为自然资源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等成果的有效整合与综合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基于Python爬取POI在城市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ython语言及其标准库与第三方模块开发爬虫程序,获取高德地图教育、医疗机构POI数据,作为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的地理单元成果中学校、医院等数据的补充,结合城市的人口、土地利用等统计和监测数据,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现状、覆盖范围、人均用地面积等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丹东市市辖区人均中小学数量位于辽宁省10个国审城市前列,人均教育用地面积4.31 m2,人均医疗用地面积0.51 m2,利用Python程序获取POI数据在城市地理国情监测中可作为本底数据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城镇化趋势扩大、可利用资源急剧减少,动态地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有效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监管的重要基础,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是最基础的土地资源调查。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土地利用调查现状和测绘地理信息资源情况,基于测绘地理信息更新机制,结合“多测合一”、季度卫星影像、基础测绘、细化调查等测绘工作,探索了一种动态、可靠的多周期、全覆盖的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发现方法,并通过试点提出了土地利用变化发现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方法无法实现大规模在建中的建设用地动态监测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监测方法。结合多时相遥感影像、规划数据和外业调查数据,能够快速、低成本地提取城市建设用地。选取合适的扩展指数构建综合扩展程度指数模型,便于对建设用地变化时序特征做出评价。定量分析建设用地变化时序特征与规划用地的对比情况,明确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建设进度和符合度。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处于高速扩展阶段,建设现状和规划情况基本相符;该方法是对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武汉市积极利用“九省通衢”的独特地理和区位优势,抓住国企改制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的契机,“以理顺关系拓展建设用地整理铺平道路,以实现市场化经营引导建设用地整理方向,以土地储备制度为依托筹措建设用地整理资金,以公众参与促进建设用地整理健康发展”,积极开展了南湖新城等多个建设用地整理试点,在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土地资产保值增值,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城市整体功能,以及改善城市环境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特点建设用地整理作为土地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主要是按照城市规划要求,对城市一定区域内建设用地进行调…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改革开放以来长株潭城市群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本文首先对1978、1994、2006年的卫星遥感数据采用决策树和智能分类相结合的方法分类,1990、2000、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2015年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重分类.通过统计计算,定量分析长株潭主城区各时相的土地利用综合程度、土地利用程度变化量和变化率,通过空间叠加,定性分析长株潭主城区自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利用相互转换程度及各转换类型所在区域.研究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建筑用地所占比例变化较大,水域、草地、未利用地所占比例较小,土地利用一直处于发展状态,每年耕地和林地大幅度向建筑用地转换,不同时相转换区域各有差异.本文研究可为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且有利于长株潭主城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槟城1990年~2018年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情况,利用指数分类法和纹理特征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对槟城1990年的TM和2018年的OLI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分类,依据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对槟城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8年来,槟城土地利用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增加138.63km~2,种植园以每年1.56%的速率减少,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林地;林地和水体破碎度增高,耕地、种植园、建设用地、未利用的破碎度降低;林地和建设用地最大斑块指数增高,耕地和种植园降低,水体和未利用地则变化微小。  相似文献   

13.
地理国情监测为我们探索土地利用时空变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本文基于榆次区地理国情监测数据、遥感影像和部分调查数据,对研究区2016—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进行定量化综合研究,并在GIS支持下,生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扩张和收缩图,从扩张和收缩两个方面揭示了研究区2年间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空间变化规律,为研究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对地理国情监测在LUCC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两型社会"建设是否对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发挥了作用,本文以长株潭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视角出发,融合地理国情普查数据、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数据、PM_(2.5)浓度观测数据和相关专题数据,运用遥感技术、GIS空间分析和数学统计理论与方法,构建了顾及多源地理要素特征的城市PM_(2.5)污染时空变化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年均和季节时间尺度分析PM_(2.5)浓度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格局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两型社会"建设期间,长株潭主城区PM_(2.5)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和明显的季节差异,但整体仍严重超标;主城区内PM_(2.5)浓度空间差异与土地利用类型显著相关,建设用地面积比例越高、园林地越低,PM_(2.5)浓度越高。该研究结果对于开展污染防治、指导土地利用开发以及实现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旨在利用遥感技术提取研究区每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对已有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预测城镇建设用地扩张、农田抛荒、林业资源变化等趋势,为土地业务部门可持续利用土地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程宝银  杜阳 《测绘通报》2016,(12):116-119
通过在传统GeoCA(地理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基础上添加时空影响因素,建立了时空约束性GeoCA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预测;在保证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率精度的前提下,兼顾了时间跨度因素和邻近用地分布因素的影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土地利用变化预测。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建立科学、实用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太原市近年来土地集约度进行评价,分析其逐年变化趋势,探讨近年来太原市土地集约度变化的主要原因,为宏观指导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依据?研究方法:AHP法,综合指数评价法研究结果表明:太原市土地集约度呈逐年上升趋势;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容积率是影响太原市土地集约度变化的重要因素;土地利用结构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是太原市土地集约度提高的限制因素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RS与GIS的宁波市鄞州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0年土地详查变更调查数据和2006年SPOT遥感影像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能力,通过计算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转移矩阵、扩展强度指数分析了鄞州区的城镇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鄞州区城市、建制镇、交通运输用地、工矿用地扩展的大部分来源于耕地;2)区各街道城镇建设用地扩展强度指数大于建制镇;3)建设用地扩展以新城区及宁波城区周边的街道镇为主。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技术的长春市城区城镇化动态监测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以吉林省长春市城区为探讨的研究对象,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出的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要求,阐述了在吉林省典型区域开展地理省情监测的意义及遥感技术在吉林省省情监测中的应用的优势和主要方面,并着重探讨了其中的城镇化监测研究思路,对利用RS、GIS技术对长春市城区进行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分析长春市城区土地利用时空差异的各项指标、驱动因子分析、城镇化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研建等方面做了详细说明,并对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城市扩展强度、城市空间紧凑度等相关指数进行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快速造成城镇盲目扩张和无序蔓延,土地利用不合理,大量优质耕地被各类建设过度侵占,对生态环境造成过大压力.地理国情监测可以对地形、水洗、交通、地表覆盖要素进行动态和定量化、空间化的监测.通过对西安市影像进行城区边界提取,获取地表覆盖信息,连续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城市扩展监测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城市的空间和时间变化,为政府决策和城市规划部门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