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我最近也在研究城镇化的问题,刚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研究》,并启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城镇化质量评估与提升路径研究》。城市是各种产业和要素的聚集地,是人们生产、生活和休闲的空间载体,城市既是一个区域,也是国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是社会进步和繁荣的重要标志。所以,城市和城镇化问题能够把我们五家学会连接和聚焦在一起,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共同的研究领域。我想就城镇化问题谈两个观点。第一,城镇化速度不是越快  相似文献   

2.
刚才听了几位专家的发言,受到很多启发。大家都认为推进城镇化很重要,关键是如何推进城镇化,即走一条什么样的城镇化道路。在城镇化问题上,确确实实存在很多误区,另外大家的认识可能不是很一致,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开这个会非常必要,针对这个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一个国家或地区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城市已成为带动整个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火车头。土地是城镇发展的客观载体,城镇用地扩展是城镇化的重要表现,因此研究城镇化问题离不开土地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镇化战略在中国已经形成了共识。城镇化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关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城镇化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钥匙.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说要靠加快城镇化进程。城镇化和城市建设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和城镇是城镇化的载体.加快城镇化进程必须重视城市和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城市群是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主题是城镇化与城乡协调发展,我谈谈我的几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我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已经是不可逆的一个形势,但从历史学和地理学的角度来看,其实质是空间结构再安排、物质环境再构建、社会关系再建构和空间关系再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长期的,保证这一过程的良性发展是许多学科集成研究才能回答的问题。现在中央提出城镇化,许多人都大胆建言,我觉得为了促进城镇化的健康发  相似文献   

6.
张光源 《今日国土》2013,(10):38-41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我围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党的十八大审时度势.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将“提高质量”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工作重点。由此可见.我国的城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阶段里.合理构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对科学评价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成果.及时发现并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新老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燕坤 《今日国土》2013,(10):34-37
我国城镇化被誉为21世纪影响世界的两大事件之一。2011年.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1.3%.生活在城镇里的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转折点.也暴露出许多的社会问题,因而国家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何为新型城镇化?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怎么实现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这些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的土地利用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引言城镇化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土地利用则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承载空间,两者相互促进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便是形成了城镇土地利用。不同于一般土地利用,城镇土地利用因城镇化形成、发展而产生和演进,并且因城镇化发展的递进而打上了不同阶段的烙印,呈现出不同特点并暴露出不同问题。中国城镇化当前正面临着快速发展阶段的土地利用问题。一、中国当前正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郭安丽 《今日国土》2013,(12):32-35
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翻开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新篇章,会议规划的“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李克强总理在讲话中论述了当前城镇化工作的着力点,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并作了总结讲话。本次会议对城镇化总体布局做了安排,提出了“两横三纵”(即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形成若干新的大城市群和区域性的城市群)的城镇化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新型城镇化规划对土地整治同样提出了要求。土地整治是提高土地有效利用率、增加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必由之路,更是我国推进新型城市化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的特征,解析了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土地整治需处理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土地整治机制,优化土地综合整治,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东岸的东莞市是珠三角快速城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更新速度快、土地利用现状格局较为破碎.技术创新是破解快速城镇化地区国土调查诸多困惑的重要途径,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国土调查质量和效率是新时期快速城镇化地区国土调查试点的重心.根据该地区国土调查面临的问题,提出了针对快速城镇化地区国土调查的新技术方法,从一体化调查、历史遗留问题治理等方面给出了实践经验,为存在类似情景的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型城镇化要以人为本,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新型城镇化需要土地支撑,要解决人地失调的突出问题,要把实现人地和谐作为主要目标,坚持耕地保护与节约集约用地的基本国策,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和计划的管控作用,有序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进程发生和演进并还将长期存在的经济社会现象,农民土地问题历来是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问题,而领导人民实施城镇化战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又是当今时代我们党面临的重要执政任务。当前,保护农民权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研究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城镇化进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社会和谐,对于增强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从分析城镇化发展规律入手,总结了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具体表现,揭示了农民权益受侵害的严重后果,进而提出了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基本思路,可供土地管理部门在实践中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今年全国两会最热的话题是什么?新型城镇化,当仁不让。 3月6日下午,全国政协首次提案办理协商会,将主题锁定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兵弟 《今日国土》2013,(12):18-20
中国今后不会没有农村.城镇化不是不要农村:中国不能没有农民,城镇化也不是不管农民。今天.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2.6%.如果继续按照一年一个百分点发展.大概到2030年前后我国的城镇化率就达到70%左右.基本实现城镇化。从这一基点出发.我认为有以下十个问题值得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6.
以山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城镇化质量和城镇化水平两方面,分析了2000-2017年山西省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①山西省城镇化发展速度快,城镇化水平由2000年的26.53%上升为2017年的57.34%,地市间城镇化水平和发展速度差异较大;②城镇化质量呈增长态势,经济和社会城镇化为主要驱动力,但是地域差异较大,太原市长期位居首位;③山西省城镇化发展协调度上涨21.82%,但整体协调状况较低,到2017年仅为勉强协调;④太原市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最高,为初级协调,但发展速度缓慢,大同和运城为新型潜力城市,东北部地区是协调发展的"洼地";⑤山西省城镇化协调度发展缓慢,实际水平偏低,且具有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7.
武汉城镇化与热岛效应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城市增温和城市热岛效应的促进作用尚不十分明确的问题,提出基于遥感技术的城镇化与热岛效应数量关系的构建。结果表明,1987-2013年间,武汉市中城镇化水平(50%~80%ISA)面积增加了14.5倍,高城镇化水平(80%~100%ISA)面积增加了2.8倍,城镇化范围沿着武汉市主城区和主要干道不断扩张;不透水面值与地表温度表现出明显正相关,不透水面值平均增加1%,可使地表温度增温0.06℃~0.19℃,城镇化水平对武汉城市热岛效应作用明显。研究结果为探讨城市热岛效应的缓解对策提供了基础,对合理规划和管理城市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驱动力对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变异特征分析不足的问题,该文以长江经济带市域为基本单元,借助社会经济数据,引入自然环境数据,建立了经济、社会、环境和土地因子的测度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格局、动力因子以及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人口城镇化水平区域间差异显著,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形成了"圈层集中-东西对立-中心联动-梯度明显"的分布格局。动力因子对各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环境因子和经济因子是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动力因子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状况、社会发展和土地现状对城镇化发展在空间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我说三个观点。第一,我不同意城镇化支持农民进城。城镇化是通过两个流动实现两个转化的过程,一个流动是人口的空间流动,从农村流向城市。第二个流动是社会流动,由中下收入的阶层,逐渐通过城市化过程中的培训、教育、就业,逐步上升为中产阶层。当一个国家建立了以中产阶层为主的结构的时候,城市化进程完成。第二个是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关系。在工业化发展前期工业化决定城镇化,工业化的中后期城镇化决  相似文献   

20.
谢扬 《今日国土》2014,(2):21-22
今年的主题很好,“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意义非常深远。这是去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新的重要观念,在此我想把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与其相关的亮点跟大家重温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