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测绘工程领域被定为"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的一部分。淮海工学院测绘与海洋信息学院以此改革项目为契机,对全日制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同全流程创新创业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建立了双导师制、研究生实践基地或企业研究生工作站,修订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培养方案、制定了完善的双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践结果证明:校企协同全流程创新创业测绘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了高校、企业和研究生的三方共赢,凸显了专业硕士在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精神的优势,有效提高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产学研联合实践基地建设对提高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介绍了测绘工程专业硕士产学研联合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给出了基地建设情况和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和实践平台深度融合,从而构建了多学科交叉、整合优化教学和实践资源,集业务素养、创新创业教育、产学研结合等为一体的高度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备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测绘类人才。  相似文献   

4.
200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专业学位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与学术性学位人才培养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在高等院校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对武汉大学测绘学院测绘工程专业学位创新教育培养模式作初步的探讨,对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学位人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测绘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小三  张彦 《测绘科学》2015,40(3):151-154
重点实验室与工程科研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研平台的支持下,针对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和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素质的问题,该文结合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在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上的做法,从多元化培养模式、开放式科研创新模式、科研考核等多个方面对测绘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新工科背景下遥感实验教学CDIO-OBE模式改革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李刚  秦昆  万幼川 《测绘通报》2019,(6):140-145,151
新工科建设是新科技、新产业、新经济形势下我国规划人才战略的重要部署,开拓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径。本文介绍了遥感实验教学与新工科教育理念相对接,按新工科建设要求探索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改革。遥感实验教学借鉴国际工程教育最新模式CDIO及美国工程教育通用模式OBE,将二者结合实施CDIO-OBE模式教学实践,包括:借鉴《华盛顿协议》体系和欧盟EUR-ACE体系及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制定实验教学整体学习产出;基于课程与学习产出匹配矩阵,优化实验课程体系;根据课程学习产出,设计教学内容;按CDIO组织课程教学,实现教学产出。CDIO-OBE模式以学习产出驱动CDIO下项目和团队的整体训练,通过实现预期学习产出,促进新工科背景下遥感工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测绘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的实践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实践能力培养应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同步推进,与注册测绘师执业资格兼容,秉承"CDIO"工程教育理念设计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结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提出了培养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可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借鉴。  相似文献   

8.
培养高等应用型测绘人才的有效途径--产学研结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郭树东 《测绘工程》2004,13(2):57-60
介绍了黑龙江工程学院测绘工程系以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为基础,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成立厂校合作委员会、精心组织测量生产实习、搞好毕业设计和培养创新人才等措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应用型测绘人才.  相似文献   

9.
针对测绘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中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以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结合新工科建设和专业认证实践,提出了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通过重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筑牢"以本为本"防线等改革措施,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以及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构建的"基础型、发展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对我国同类型高校测绘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由GIS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现状出发,从师生主体、培养体系与机制等方面剖析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困境,为建立并实施相应的改革举措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满足新时代对卓越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本文在分析专业硕士培养现状基础上,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提出了PDCA理念用于产教深度融合培养模式,讨论了产教深度融合培养的目标制定、计划落实、课程体系开发、导师团队优化及实践基地的质量保障建设等方面的模式与对策,论述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监控体系,总结出教育教学各环节的计划、执行、考查、处理的持续改进和提高的螺旋式上升过程,为专业硕士高水平培养与管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柯丽娜  张戈  李家  王方雄  赵玥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1):160-162,165,16
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GIS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就"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GIS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以及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等多种方式,实现新形势下GIS卓越工程师培养,以期为未来将大规模开展的GIS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地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但已超出了地理学的学科研究范畴。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高校该学科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验教学和实践环节、师资队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学科重点建设内容,对学科的研究生培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当前测绘学科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测绘工程专业为例讨论了测绘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最后对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做了评述。  相似文献   

15.
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创新人才,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和造就既有扎实、宽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实验实践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结合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就如何加大实验实践教学,总结了学院多年来的经验和一些具体做法,对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是我国双创教育的主要对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大学对接国家战略的新使命。分析当前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中遇到的难题,提出依托GIS二次开发竞赛的大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模式,探讨竞赛过程中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法,最终达到以GIS二次开发竞赛推动大学生双创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陈兰兰  肖海平 《测绘通报》2019,(10):142-145
笔者所在院校为地处赣南老区的三本学校,教学中存在师资缺乏、软硬件设施不足、资源共享滞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学院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随着MOOC教学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为学院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教学方向。为进一步提高笔者所在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适应于社会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工作经验,从学生、教师和学校3个层面,分析并指出了三本院校学生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设计了基于MOOC平台的教学改革设计方案,提出了教学改革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以期为三本院校及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GIS专业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经济地理学》为G1S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本文从GIS专业的学科专业性质、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经济地理学》课程的定位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GIS专业学生应用《经济地理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人才需求,推动中国工程教育学位国际认可,国内高校陆续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是国际化工程专业人才必备的素质,通过专业英语学习掌握必要的专业词汇、文献阅读和编写工程报告的能力,是达成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重要途径.文中在分析现有测绘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专业认证背景下的测...  相似文献   

20.
“测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紧抓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性要素作为切入点,创建了一套行业需求为导向的测绘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搭建“高工程素质、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多元实践教学,构筑创新实践平台,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