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FME的多元空间数据共享方式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多元空间数据共享的几种不同模式,并提出了一种基于FME搭建各种模式的空间数据共享与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间件技术在空间数据共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几种空间数据共享模式存在的各种弊端,提出一种新的数据共享模式——空间数据中间件共享模式,并基于这种模式在ArcGIS平台上实现了基于GDAL/OGR的ArcGIS数据中间件,完成了GDAL/OGR支持的各种空间数据在ArcGIS平台中的无缝集成,并已取得良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3.
数据是GIS软件的生命源,而现存的大量数据又具有多源性的特点,因此,实现数据共享对于GIS自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几种GIS中实现数据共享的模式,并以最为常用的实现数据共享的方式-数据格式转换为基础,研究了基于DXF与GB格式转换时接口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在土地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中利用FME进行土地管理数据共享的几种模式,首先对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共享的实现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接着分析了FME体系结构,最后给出了在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中利用FME解决问题的实例及讨论了利用FME进行分布式土地管理数据共享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北京市不动产登记领域为例,针对跨部门间数据共享无法完全互信,导致共享数据存在使用率低、推广应用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安全可信共享应用新模式,并建立不动产登记区块链平台,为北京市不动产登记跨部门数据共享安全可信地使用,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空间数据共享与互操作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了空间数据共享技术,并对几种空间数据共享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基于Web Service的GIS互操作技术是空间数据共享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空间数据共享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空间数共享的四种主要模式,指出基于图片的空间数据快速浏览模式是目前一种有效的空间数据共享模式,并介绍了应用该模式的国土资源空间数据快速浏览系统。  相似文献   

8.
WebGIS的空间数据共享与互操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红兵  蒙印 《四川测绘》2005,28(1):20-22
WebGIS技术是目前实现空间数据共享的有效手段,但是,由于空间数据异构复杂性,空间数据共享与互操作的实现还存在大量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阐述了空间数据共享与互操作技术模式,介绍了地理标记语言GML及在WebGIS中应用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GML的WebGIS空间数据共享与互操作方案。  相似文献   

9.
WebService与地理信息数据共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Service作为互联网数据共享的技术,为解决地理信息数据共享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提出了利用WebService技术实现地理信息数据共享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基于知识本体的土地管理空间数据共享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基于当前土地管理空间数据异构严重,难以共享的现状,探索空间数据共享的根本解决方案,实现土地管理空间数据的一体化应用。研究方法:通过研究土地管理空间数据异构的原因和空间数据共享的发展过程,提出获取土地管理空间知识,构建知识本体,建立映射模型,实现基于模型的空间数据共享的方法,并开发相应的共建数据共享平台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基于知识本体的土地管理空间数据共享方法实现了数据与应用软件的松耦合,最大限度的降低了空间对象的信息负载,有效的解决了土地管理空间数据共享的问题。研究结论:基于知识本体的空间数据共享方法是目前最有效的空间数据共享应用的解决方案,与GIS未来的发展趋势相吻合,对实现异构空间数据的共享应用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Open data strategies are being adopted in disaster-related data particularly because of the ne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on global targets and indicators for implementation of the Sendai Framework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2015–2030. In all phases of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including forecasting, emergency response and post-disaster reconstruction, the need for interconnected multidisciplinary open data for collaborative reporting as well as study and analysis are apparent, in order to determine disaster impact data in timely and reportable manner. The extraordinary progress in comput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past decade, such as broad local and wide-area network connectivity (e.g. Internet), 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service and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methods and mobile devices, provides the technical foundation for connecting open data to support disaster risk research. A new generation of disaster data infrastructure based on interconnected open data is evolving rapidly. There are two levels in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Linked Open Data for Global Disaster Risk Research (LODGD) Working Group of the Committee on Data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DATA), which is the Committee on Data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ICSU): data characterization and data connection. In data characterization, the knowledge about disaster taxonomy and data dependency on disaster events requires specific scientific study as it aims to understand and presen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pecific disaster events and scientific data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semantic knowledge discovery. Data connection concepts deal with technical methods to connect distributed data resources identified by data characterization of disaster type. In the science community, interconnected open data for disaster risk impact assessment are beginning to influence how disaster data are shared, and this will need to extend data coverage and provide better ways of utilizing data across domains where innovation and integration are now necessarily needed.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GRACE重力卫星,并对GRACE重力卫星数据在陆地水储量变化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GRACE重力卫星数据在陆地水储量变化检测中的数据获取、计算方法和精度分析,以及Grace数据在不同区域尺度陆地水储量变化估算中的应用情况,最后,指出GRACE在水储量应用中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规模三维地质空间数据实时应用中的高效调度难题,采用空间聚类和空间插值理论,将缓存中的空间对象视为样品数据,将这些对象的命中率作为估值权值,将空间索引中的空间对象信息当作待估值数据,兼顾系统的内存容量和CPU的计算能力,设计实现了海量三维地质空间数据的自适应预调度算法。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将连山关地区航空放射性伽玛能谱数据经过通用计算机进行插值、数据压缩和灰阶转换后, 输入到数字图像处理系统进行增强、分解、叠合、复合、分类、提取等处理,并与地质、遥感等 数据拟合,形成各类专题图像。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地质分析研究,新发现一些地质构造及矿化 现象,并提出一些新看法,不仅对认识连山关地区铀成矿的地质构造环境和进一步找矿有重要意 义,而且会促进伽玛能谱数据的二次开发和多源地学信息数字图像综合处理技术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帆  米红 《测绘科学》2007,32(Z1):66-69
区域划分是依据人口和社会经济指标将行政统计单元或其他地理实体划分成若干个不同水平或类别的集合。由于大多数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指标来源于面状数据-行政统计单元,常用的区域划分的空间聚类方法是基于面状数据的,本文通过分析现有面状数据的聚类算法特点和不足,进而提出一种新的算法,该方法提出将面状统计单元进行网格划分,引入基于网格密度聚类算法的思想,克服现有面状聚类的诸多缺点,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更好地发现潜在信息。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块的时态地籍数据库数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詹长根  张雁 《测绘科学》2006,31(2):102-105
根据地块特性,对时态地籍数据进行了详细分类,在此基础上,针对基于关系模型的时空数据结构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建立专门的索引表———时态数据表,除时态数据表加入起始日期、变更日期外,其他属性表不用加入时间标记,空间数据结构采取基于多边形的矢量数据结构。以时态数据表为核心关联链表,以宗地号为公共字段,将宗地的各时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有机结合起来,降低了数据的冗余性,优化时态连接,有效地描述了基于地块的地籍变更过程,达到了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双向查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基于http协议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利用VC++、OpenGL和ATL编程工具开发了全球虚拟地形浏览系统.首先,阐述了服务器端的数据库管理功能以及客户端数据的传输和实时显示的实现过程; 然后,论述了如何采用小波多分辨率模型,简化DEM和影像数据,以及建立高效索引机制和对不同层次数据块在线显示与操作的实现算法; 最后,利用不同级别的数据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服务于PDA的矢量数据分块存储数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数据结构、数据模型是GIS领域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GIS中较成熟的数据结构均是针对个人PC机或工作站硬件环境,并不适合以掌上电脑为平台的移动GIS系统。针对以掌上电脑为代表的智能移动终端,提出了一种矢量数据分块数据结构模型。该数据结构适用于以PDA智能终端为硬件平台的移动GIS系统,是实现矢量图形数据存储与快速显示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道路数据来源日益增多,跨数据源的道路选取面临巨大挑战。本文针对数据语义不一致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知识推理的多源道路选取方法。首先,将1∶5万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道路数据作为基础案例,将四维图新导航电子地图和开放街道地图中的道路数据作为试验数据,基于stroke计算道路等级、长度、连通度、接近度、中介度特征项,提取特征项概念并构建本体;然后,从语义特征项和数值特征项两方面计算本体概念相似性,建立基础案例与试验数据间的关联关系;最后,基于本体和语义网规则语言定义本体通用、语义特征、数值特征三类选取规则,实现跨数据源道路选取的过程性知识推理。试验表明,本文方法可基于本体概念相似性度量消除语义差异,同时利用语义网规则语言进行知识推理,可实现多源道路数据向基本比例尺数据的智能选取。  相似文献   

20.
地图数字化数据处理的相关平差与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图数字化坐标转换方法、转换所得地面坐标平差方法 ,得到数字化数据处理的几种方案 ,对不同方案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讨论了相关性对平差结果的影响 ,并对数字化数据的精度评定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