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介绍了运用新一代中分辨率小卫星数据———英国灾害监测小卫星(DMC,DisasterMonitoringConstellation)数据源,以印度尼西亚亚齐省为例,采用遥感数据作为信息源,对2004-12-26印尼苏门答腊岛西北海域发生的里氏9·0级的强烈地震所引发的印度洋海啸灾害进行了监测评估。所获得的小卫星图像预处理后,通过对图像中受损失地物的光谱信息分析、受损失信息与环境背景信息的对比分析,进而建立其判读标志;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损失程度分级判读、统计分析等,实现了从小卫星图像上对海啸灾情损失的遥感快速监测评估。其监测评估结果为中国开展国际援助提供了客观依据,其技术方法为海啸灾害及其它灾害的遥感快速监测评价提供了技术思路,也为中国即将发射运行的灾害和环境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及中国DMC小卫星的应用提供必要的经验及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影像的魔力     
在近日发生的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中,科学家根据卫星影像分析,印度洋底构造板块移动了可能最多30米。通过卫星影像人们了解到:巨大海啸已使印度洋多个岛屿“变了样”;印尼亚齐省是重灾区,海啸卷起的巨浪几乎把苏门答腊西北角切割成另一个岛,首府班达亚齐原本整齐的海岸线荡然无存;亚齐省西南岸估计有100万人居住的地方已被夷为平地。人造卫星拍摄了多个灾区图像,包括印度的安达曼—尼科巴群岛、泰国普吉岛和柯叻旅游胜地。海啸发生当天中午12时,人造卫星也拍到海啸掀起的第二波巨浪抵达泰国甲米府西岸前的一刹那,那是一道在海面上长达38公里…  相似文献   

3.
基于RS与GIS的汶川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汶川县2008年landsat5和2014年landsat8遥感影像解译提取了地质灾害信息,利用DEM数据对2014年地质灾害的面积在高程、坡度、坡向等致灾因子下进行统计,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计分别计算主观和客观权重,进行权重拟合得到综合权重,建立起灾害敏感性评价模型对灾害的易发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震后新增地质灾害面积与2008年预测的高易发区叠加对比进行验证,两者空间分布基本一致,85.71%的新增地质灾害发生在预测高易发区,面积约为344.94 km2,验证结果良好,表明2014年汶川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跨海大桥高程基准统一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基于高程异常差的GPS跨海水准新方法,给出新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案,对用垂线偏差、神经网络法、支持向量机求解高程异常差方法的精度和实用范围作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垂线偏差的高程异常差拟合方法适用于距离约5 km的高程传递.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高程异常差拟合方法,在平原地区,当GPS和水准重合点的点数较多、点位分布较合理时,跨距可以达到30 km.而基于神经网络进行高程异常差拟合适用于距离约10 km的高程传递.  相似文献   

5.
崔志浩  田立征 《北京测绘》2021,35(6):754-758
针对在人类活动影响下,泰山地区植被覆盖面积变化情况,以陆地卫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研究基础影像,采用遥感图像处理平台(ENVI)和ArcGIS软件,对泰山地区1985、1995、2003、2008、2013、2018年的6期遥感影像,通过归一化指数(NDVI)对遥感影像植被信息进行反演,通过地形因子提取实现对高程、坡度、坡向信息的提取与绿色植物覆盖的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泰山地区植被面积由西北向中南递减,周边农村区域植被覆盖大于中心城区;伴随海拔增高,植被面积呈倒"U"变化,多在100~500 m高程范围内;植被多分布在坡度较缓,向阳区域.  相似文献   

6.
金姗姗  付姣 《北京测绘》2013,(1):20-23,10
采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利用多时相Landsat TM/ETM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SRTMDEM),结合中国冰川目录,获得阿尼玛卿山地区不同年份的冰川范围,进行冰川变化监测。综合分析该冰川的变化情况,计算冰川进退变化速率,并对其中4个变化较大的冰川进行详细的分析统计。结果表明:从1991年至2009年,阿尼玛卿山地区既有退缩冰川也有前进冰川,其中冰川退缩面积为15.30km2,前进面积为4.46km2。总体面积持续退缩,其中退缩最大的冰川长度缩短了900m,其它冰川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DMC卫星影像对海啸灾情土地覆盖类型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永红  赵继成  龙艳  燕琴  马晶 《遥感学报》2005,9(4):498-502
利用DMC卫星影像,对在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中,受灾严重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特别自治区进行土地覆盖类型变化比较分析,对灾情进行评估,研究表明DMC卫星影像在灾情分析及土地覆盖类型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DMC卫星影像在海啸灾情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艳  张永红  马晶 《测绘科学》2006,31(1):64-66
利用DMC卫星影像,对在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洋海啸中,受灾严重的印度尼西亚亚齐特别自治区进行土地覆盖类型变化比较分析,科学客观的对灾情进行评估,从而阐述了DMC卫星影像在灾情分析及土地覆盖类型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随着重庆经济增长和交通建设的日益发展,隧道工程建设引起的地面塌陷灾害已经成为中梁山地区最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之一,给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以2017年高分二号卫星高空间分辨率影像数据为主要信息提取源,在建立塌陷灾害遥感解译标志的基础上,对中梁山地区的塌陷灾害进行遥感调查和野外验证,共解译岩溶塌陷点120处。研究表明,中梁山岩溶塌陷主要分布在隧道两侧的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大冶组地层,人为因素(修建隧道)是塌陷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0.
2012041108:38:37UT和10:43:09UT苏门答腊地区先后发生了M8.6级和M8.2级强烈地震。本文采用震中附近地区9个IGS连续跟踪站的GPS观测数据,对两次地震的同震电离层异常现象进行了探测与分析。结果表明两次地震之后均出现了明显的同震电离层异常现象,异常出现的时间和异常的幅度与距震中的距离有关,异常的最大值约为2TECU,且震中偏北方向的异常最为显著。根据震中到穿刺点的距离,计算得出两次地震产生的大气声波的传播速度分别为0.73±0.06km/s和0.69±0.04km/s,与声波在0~450km内的平均传播速度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极中山验潮站记录到的2004年印度洋海啸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12月26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至印度安达曼群岛西侧海沟的大地震达9级或者9级以上,引发的海啸造成了空前的灾难。本文利用中国南极中山验潮站2004年12月26日至29日的验潮数据,记录到了此次印度洋大海啸事件。海啸通过印度洋于震后12小时达到南极中山站海域,海啸最大波高约40 cm。  相似文献   

12.
The tsunami waves triggered by underwater earthquake with a focal depth of 30 km near the Sumatra Island distressed the entire coast of Tamil Nadu. The worst affected coastal region is Nagapattinam, particularly from Nagoore to Vailankanni. The impact of tsunami had multidimensional effect, killing most of the fishermen communities, devastating the coastal huts and damaging the coastal aquaculture resources. The present study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find the impact of tsunami on the aquaculture small farmland owners along the coast using pre (December 18, 2004) and post January 6, 2005) IRS P6 data. The study includes the extent of damage caused to the farms by saltwater intrusion; sand inundation, total destruction of farm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have been incredible damage caused to the farmers beyond recovery in short span of time.  相似文献   

13.
苏门答腊岛DMC多光谱数据地质应用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灾后苏门答腊岛DMC32米多光谱遥感图像,经过几何精校正、主要地名标注、波段B2(R)、B1(G)、B3(B)组合和直方图正态增强处理制作了影像图,图像总体纹理信息较弱,但对海啸受灾区有突出作用。为了突出不同区域植被的色差和纹理信息,对影像图进行比值增强组合处理实验,比值增强处理后的图像对空间纹理有增强效果。依据DMC增强图像显示的纹理影像特征,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对图像中有较明显规律的线状和环状纹理信息进行提取和制图,作为进一步分析该地区构造活动及与之相关地质灾害的基础依据。通过对图像的纹理信息综合分析,发现该地区存在着大量的线形纹理信息和一些环形和火山机构影像信息,这些影像特征可能与该地区的一些地质活动有关,如新构造运动、活动断裂和火山活动中心、火山机构等。结合已知的地质、遥感三维立体图像和早期的TM图像资料,根据遥感图像上显示的特殊的地形和水系、线性纹理分布特征和典型地质体与断裂构造的遥感解译标志,对部分线性影像和环状影像的地质意义进行了解译,认为北西断裂为岛内的主干断裂,其次是与其相垂直配套的北东向断裂。初步分析了可能控制或诱发该地区地质灾害的断裂分布特征,推断出三处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易发区和两处火山活动可能区域。所推断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具备了泥石流、崩塌、滑坡等灾害形成、流通、堆积等先决条件,如果植被遭到破坏,一旦遇到强降雨影响,极有可能诱发上述地质灾害。火山活动区均处于北东向断裂带与北西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根据地质构造和遥感影像特征分析推断,区内地震及火山活动有可能受板块活动地震影响而再次激活,形成新的地质灾害。以上遥感地质信息,在进一步经过相关资料和实地调查证实后,对岛内灾后重建及减灾、抗灾等活动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海啸数值模拟模型(cornell multi-grid coupled Tsunami model,COMCOT)对华南沿海地区可能遭受的海啸进行模拟研究具有现实意义。基于COMCOT模型及马尼拉海沟潜在震源分段及其参数设置,模拟了不同震源引发多场海啸到达华南沿海地区的波高变化和到时特征。模拟分析发现,海啸到达中国福建省南部至广东省西部一带能够产生最大2.5 m波高的海啸波,海南岛东部沿岸也会产生最大1.5~2.0 m的海啸波,海啸传播到广西北部湾地区的最大波高在0.3 m以下;海啸波发生1.9 h后最先到达海南岛东部沿岸,2.6 h后到达香港、澳门及广东的汕尾一带地区,3.6 h后到达福建南部一带及琼州海峡地区,8.9 h以后到达北部湾地区。华南沿海不同地区海啸的首波波高和最大波波高对马尼拉海沟震源位置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性,其中广东沿海中段对马尼拉海沟震源位置最为敏感,震源断层2、断层3引发海啸在该地区的首波和最大波高接近2.5 m,而震源断层1、断层6(断层编号依据2006年美国地质调查局资料)引发海啸在该地区的首波和最大波高只在1.0 m上下。  相似文献   

15.
由卫星测高数据观测到的印度洋海啸波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汉江  章传银 《测绘科学》2005,30(2):39-40,54
本文介绍了利用卫星测高资料测定的印度洋地震引起的海啸波高的研究成果 ,以及卫星测高数据在对海啸灾害进行预测的应用价值。通过卫星雷达测高可观测到沿卫星星下点轨迹的相距几公里的点上的海面高 ,还提供了特别有价值的对海啸波的连续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应急监测评估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以汶川地震灾害应急遥感监测评估过程为例,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等手段对巨灾灾情进行应急监测评估的技术方法,并重点对四川、陕西和甘肃3省受灾较重的152个县(市、区)进行了应急评估.结果表明,汶川地震房屋倒损严重,受灾人口分布点多面广,受灾程度总体上与断裂带分布呈明显对应关系,山区受灾重于平原,农村重于城镇.四川省汶川、北川、青川、绵竹等12个县(市、区)受灾极为严重,甘肃省文县和陕西省勉县等受灾相对较重,利用地面调查数据验证,证明了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提出了基于遥感数据研判、空间分析外推技术的自下向上、逐级汇总的应急评估技术路线,能够发挥遥感数据的优势,也能保证应急评估的时效性,同时有利于组织大规模协同运行与综合结果生成,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特别适合于巨灾灾情遥感应急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7.
针对云南省因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导致许多物种极度濒危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的问题,本文利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对云南9种特色优先保护物种进行了环境适宜性分析。首先以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为基础,筛选出具有云南特色的9个优先保护物种,然后对各物种的最优生存环境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9种优先保护物种现存分布区总计0.21万km2。经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可知,最优适生分布区可达5.45万km2,是现存分布区的25倍。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交通运输部门开始尝试利用遥感技术开展公路灾害应急救灾辅助决策。文章详细阐述了公路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系统的研发背景、总体架构、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在青海玉树地震和四川雅安地震的成功应用表明,该系统对于缩短公路基础设施灾情调查时间,提升我国公路交通运输重大灾害应急减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