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90年代的地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度 《地理研究》1991,10(2):102-105
地理学的传统研究对象是作为人类之家的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长期以来,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即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科学。它的任务在于深入揭示其结构功能、物能流通、动态演变、地域分异及优化调控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两大分支,作为整体的地理学具有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这在传统学科中是独具一格的。  相似文献   

2.
物流地理学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前人的研究,试图从物流地理学的学科属性、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具体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物流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为物流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内部分支包括理论物流地理学、部门物流地理学、区域物流地理学、城市物流地理学及企业物流地理学;具体研究内容应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主要包括物流地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物流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及区域差异,行业物流活动的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城市(乡村)物流系统规划,企业物流活动的组织与空间分布规律等。  相似文献   

3.
虚拟地理环境研究的兴起与实验地理学新方向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虚拟地理环境是一个可用于模拟和分析复杂地学过程与现象,支持协同工作、知识共享和群体决策的集成化虚拟地理实验环境与工作空间,是地理学研究的虚拟实验室,可为现代实验地理学研究提供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本文阐述虚拟地理环境和实验地理学研究的发展过程及当前进展,探讨虚拟地理环境与虚拟地理实验对现代实验地理学研究的意义,并分析当前虚拟地理环境研究的关键问题及存在的误区.虚拟地理环境的兴起与发展为地理过程表达、地理知识获取、地理问题求解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实验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从野外考察与观测、室内物理模拟及地理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模拟,拓展到虚拟地理环境平台下的虚拟地理实验.  相似文献   

4.
历史军事地理是研究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对军事活动的影响的一门学问。它是历史学、地理学、军事学相交叉的一门学问。军事是政治的延续,是军事双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打击对方的一场智力博弈。由此可见,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军事战争的影响不可小视。下面就自然地理环境对军事活动的影响、人文地理环境对军事的影响等问题谈几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5.
正地理学科的渊源与人类历史一样悠久。人类诞生之初,可能没有文学、数学、科学,但一定会有地理,因为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周围的地理环境。古代地理往往与文学、历史、哲学等混合在一起,所以《荷马史诗》被尊为古希腊地理学的发端。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同时也是地理学大师,大哲学家康德居然讲了几十年的自然地理。很难想象,现在许多学生眼中的"副科",居然被尊称为"科学之母"。  相似文献   

6.
李小建 《地理学报》2022,77(8):1873-1891
中国经济地理思想史是一部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思想的进展史。古代时期产生了以适应和利用地理条件发展经济活动的思想;近代时期经济地理学作为学术领域出现;现代时期I重视自然条件的利用,从国家需求角度研究生产布局与地理条件的关系;现代时期II从国土整治与国土规划角度切入人地关系,构建“点—轴系统”理论等空间结构理论,根据区域差异扩大趋势提出调控思想;现代时期III结合主体功能区研究人地关系,注重产业集聚、都市经济区、农区衰退及振兴等问题。中国经济地理思想演化可以梳理出3支脉络:① 史志脉络通过历史文献对经济区位和地方差异的描述,逐步探究经济活动与地理条件的关系;海量的地方志,以实例支持人地关系思想。② 从游记考察到现代考察和观测分析,为经济地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事实发现手段。③ 国外引进脉络与多元思想本土化,带来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维逻辑。后两支脉络逐渐融入前一脉络,以突出中国特色之趋势。经济地理思想史研究可对当前经济地理学发展提供3点启迪:① 加强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条件规律探索;② 鼓励问题导向的批判性思维;③ 弥补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弱项,如与整体论对应的还原论,与归纳法对应的演绎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当前地理学三个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作者的见解。1.认为由于主体不同,地理学、生态学与环境科学所研究的环境是各不相同的,不能相互取代,并列出当前地理学环境研究的一些热点。2.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经济恢复和建设的需要,以及地理学的数量化和理论化,大量地理工作者投身于城市、区域和环境规划,使地理学达到空前繁荣;指明地理学者同其它专业人员在规划工作中的分工合作问题。3.认为地理学的对象是地理环境,由内涵的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地理环境三者搀拌而成;从地理学三分法出发,发现了当前地理学的前缘领域,均处于三种地理环境的界面上,即向自然地理学倾斜的环境研究,向经济地理学倾斜的城市研究,向社会文化地理学倾斜的行为研究,还有居三者之中的区域研究。本文并就我国地理学的当前形势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理环境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是地理学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尽管地理学的幸福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于幸福感如何表现为一种短暂的情感经历并与日常活动时空地理背景相联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生态瞬时评估(EMA)获取实时的幸福感,通过GPS和移动传感器收集活动地的即时环境数据,来探索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居民瞬时幸福感体验受到活动地点即时环境的影响,适宜的温度、POI密度可以促进幸福感,而噪音、PM2.5、人口密度、POI类型和交叉路口不利于幸福感。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的关系也受到时间和空间要素的调节,相比工作日,休息日的活动地即时环境对幸福感的影响更大;而活动的离家距离会削弱建成环境与幸福感的关系。研究证实了日常活动地理环境与瞬时幸福感相关,并受到时空行为特征的调节,为指导中国城市的环境规划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社会地理环境的认识地理学研究的任务、宗旨和范围,以及地理学方法,经常受学科发展和实际需要的影响而不断变化,但是地理环境始终是地理学的基本课题。可见,并非今天才对社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李容全  邱维理 《地理学报》2013,68(9):1281-1291
周廷儒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中国新生代地理学创建人。他开拓学科新方向的学术思想与成就,为地理学新一代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典型范例。周廷儒院士为解决中国何以有特殊的江南湿润亚热带和独特的自然环境格局两个区域自然地理学难题,博览古今中外书刊,寻求立足学科前沿的科学答案。他在1960 年提出"以古论今,预见未来"的超前学术思想,开创了探讨区域起源、演变与发展的自然地理学新方向——新生代地理学,使中国的区域自然地理研究迈上新里程,步入世界前列。周先生明确了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为地理环境的演变,确立的地理环境演变的时间起点为新生代初期。他所论述的新生代地理演变研究的基本原理包括:① 水平地带被破坏后产生各级区域;② 地理环境演变受主导因素组合定律控制;③ 驱动演变的能源有内能和外能,以内能占优势。同时,他还对地理环境演变的分析与综合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周先生的学术成就主要在于明确了中国自然地理原始水平地带遭到破坏的时代在古近纪末,五大自然地理区主要形成在新近纪及其以来,经过第四纪演变,形成现代中国地理环境的格局。他的论著,特别是"中国自然地理——新生代古地理"的出版,标志着中国区域自然地理学时代巅峰研究成果的问世。他提出的"以古论今,预见未来"的定理,已经成为当今及未来自然地理学,特别是区域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朱季文  倪绍祥  蒋长瑜 《地理研究》2012,31(7):1163-1172
李春芬(1912~1996)是我国著名的老一代地理学家,从事地理学研究和教学近60年,为我国地理学尤其是区域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学术思想的最精辟之处,是关于地理环境结构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共性"与"个性"的科学论述,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相关研究和教学工作。本文论述了李春芬学术思想的形成背景、基本内容、科学价值及现实意义。李春芬的学术思想和创新见解,对于深化资源环境规划与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研究与实践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并对拓展和深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研究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地关系研究进展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爱民  刘加林 《热带地理》2001,21(4):364-368,373
我国科学化的人地关系研究,起步于20世纪初期,受西方“科学思潮”和我国古代地理学特质的双重影响,形成了以人地关系研究为核心、注重人文与自然统一和野外考察的传统。50年代至70年代,人文地球学一度遭到否定,地理学的自然研究与人文研究出现严重割裂,科学体系的建立被长期中断,致使人地关系研究全面衰退。80年代以来,我国人地关系研究在科学体系和理论体系的构建、国际学术前沿领域的追踪、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文章在总结我国人地关系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今后研究方向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吴传钧  张家桢 《地理学报》1999,54(5):385-390
中国地理学会创立90年来,我国地理学经历了由近代地理学向现代地理学发展的历程,中国地理学会在团结了广大地理工作者为促进学科发展和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的重要的作用,展望新世纪,在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地理学应加强在基础理论,地理环境的变化和保护,地区资源系统,区域综合发展,地理信息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试论中西地理思想的差异及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有独持的地理学的理论与成就,西方科学家称之为“东方文化生态”。其中,”天人合一”的地理观;天、地、生、人各系统之间的整体、有机观体现了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特点。深入发掘中国古代的地理学思想,对当今建立开放、复杂的地理巨系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传钧院士的人文地理思想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学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值吴传钧院士八十华诞(1918~1998)之际,本文谨以他的人文地理思想与人地关系系统学说为题来祝贺。他在人文地理学中系统阐发了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系统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思想,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复兴确立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科学方法论,是我国最杰出的地理学大师之一,也是世界上知名的地理学家。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16  
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是以中国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分异规律为基础,充分考虑全国人文要素的地域分异性和相似性,将全国划分为不同空间层级、相对独立完整、并具有有机联系的特色人文地理单元。是一项基础性、综合性、前沿性与实用性的重要工作。通过人文地理综合区划,将突出中国人文地理要素的地域分异性、地方特色性和复杂多样性,因地制宜地推动人文地理学科发展,为面向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需求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为营造重点地区良好的地缘政治环境提供基础性的科学支撑。本文在吸纳已有的各类自然和人文地理区划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综合性、主导性、自然环境相对一致性、经济社会发展相对一致性、地域文化景观一致性、空间分布连续性与县级行政区划完整性等原则,以自然、经济、人口、文化、民族、农业、交通、城镇化、聚落景观和行政区划10大要素为基础划分依据,构建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指标体系,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区划思路和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将中国人文地理划分为东北人文地理大区Ⅰ、华北人文地理大区Ⅱ、华东人文地理大区Ⅲ、华中人文地理大区Ⅳ、华南人文地理大区Ⅴ、西北人文地理大区Ⅵ、西南人文地理大区Ⅶ和青藏人文地理大区Ⅷ共8个人文地理大区和66个人文地理区。该区划方案填补了中国人文地理没有综合区划的空白。各个人文地理大区和各个人文地理区之间呈现出不同的地形地貌属性、气候属性、生态属性、人口属性、城镇化属性、经济发展属性、聚落景观属性、地域文化属性和民族宗教属性。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方案与已经划出的中国自然地理综合区划、中国经济区划、中国农业区划等有较大程度的吻合性,体现出在自然与人文要素双重作用下的中国人文地理综合区划的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17.
国际地理学发展趋向述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地理学作为一种理论思维是历史的产物,它的中心研究课题是随着时代的进展而不断变化的。因此要从发展观点来认识地理学。再则各国由于国情不同,地理学的发展也具有地域差异性。本文从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发展阶段和西方及苏联两大中心的主要地理思潮加以分析,说明了以上论点。  相似文献   

18.
人地系统可持续过程、格局的前沿探索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樊杰 《地理学报》2014,69(8):1060-1068
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在人文地理学前沿问题探讨的综述,阐释了人—地系统相互作用时空分异规律是现代地理学最高层级的科学难题、也是决定未来地理学前途的关键问题的认识,提出了截至目前开展人地系统综合研究所采用的“过程归纳、区域比较、定性分析、逻辑判断”等4个实用方法,并围绕着区域均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地域功能、空间结构等4个前沿领域,讨论了影响区域发展格局变化的驱动力、自然圈对人类活动圈层的作用、综合地理区划原理和方法、以及“生活—生产—生态”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等研究的学术思想,探讨了“未来地球”框架下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意义和重要命题,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基础研究和决策应用贯通”的复杂性科学基础理论体系和综合研究集成方法体系建设,将深刻影响着人地系统过程和格局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