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新的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已不再是地理知识与技能的附属物和陪衬,而是地理课程追求的终极目标,这既体现了地理教学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又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利用景观图片进行地理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直观性和情境性,能使学生外显行为内化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地理学习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地理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所发生的变化。结合地理新课程的实施,我们选取了我区一所学校的六年级进行地理档案袋评价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角色扮演”活动在地理课堂应用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永 《地理教学》2005,(2):16-17
“角色扮演”活动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创新精神的培养置于最重要地位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角色扮演活动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地理教学方式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秦伟  道理 《地理教学》1994,(3):26-26
初中地理(人教版)第二册第十九章“人类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上”是该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内容有:时区、时差和日界线,以及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这一章所述内容是对初中一年级地理教学的一个总结,是在学生学习了前面各章所述的世界地理知识后,使学生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与地球关系的观点,使学生知道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必须合理利用保护。  相似文献   

5.
刘玉颖 《福建地理》2005,20(2):58-60
地理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熏陶,集中体现在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过程中。本文阐述高中地理新教材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既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又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陶冶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中地理课程目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学生具有掌握地理知识、运用地理技能、获取地理信息、探索地理问题、关爱乡土、关爱祖国、关爱全球、学会生存、学会学习与学会合作的地理素养及可持续发展的素养。这三维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知识与技能是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衔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桥梁,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又是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升华。它们统一于学生的发展之中。新课程教学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强化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引导学生在经历和体验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学会方法,培养情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将三维目标的统一落实到位。由此我们应当认识到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无论知识与技能还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要通过过程与方法来实现。因此,要使新课程三维教学目标能够真正得到贯彻落实,必须注重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蔡梅 《地理教学》2010,(19):31-32,30
一、借助乡土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增“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学科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乡土地理材料就是在学生周围,学生时常接触,既为学生所熟知,又为学生所喜爱。但是,学生对于这些客观存在于他们周围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8.
美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寓教于乐之中,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本文阐述注重美育渗透到地理教学中,能大大激发学生学地理兴趣,使学生的学习转变为自觉的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挖掘地理美育素材,在教学中渗透美育,也是实现新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特别是提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  相似文献   

10.
谈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再是地理知识与能力的陪衬、附属,而是地理课程的终极目标。这既体现了地理教学认知与隋意的统一,也凸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作为地理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设计既是重中之重,又是难中之难。  相似文献   

11.
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专题13“人类活动与气候”一章以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与雨岛为例,介绍了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本章节的内容难度不大,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内容之前,对温室效应和城市热岛的内容都有或多或少的了解。对此,笔者认为“人类活动与气候”的教学,应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学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2.
作为德育的载体,教材所扮演的角色不应该被教材编写者以及教育工作者所忽视,而香港中学地理教材不仅向学生传授了地理知识,还很好地扮演了体验式德育教材的角色,以"建设可持续城市——城市保育与环境发展是否不能并存"一章为例,不仅向学生传授了可持续发展的地理知识,还贯穿了环境教育、公民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这体现了香港中学新课程强调全人发展以及终身学习的思想和理念。  相似文献   

13.
情感态度发展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心理因素常常处于前沿地位,牵引着学习行为,影响着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地理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情感教育,培养好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4.
正一、观点的提出这里提及的"落地意识"是指一种把现行教材(课本)内容落实到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的实际之中(落地)的教学理念。地理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落地"习惯,善于把课本知识同乡土地理有机地整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地理源自生活,地理就在身边";让地理课反映家乡的地理特色,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认识家乡、热爱家乡。这不仅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要求,更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需要。学生只有情动、心动,才能主动融入课堂,让地理知识在课堂  相似文献   

15.
地理研究性学习和现有的地理学科教学最大的不同点是它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学术性的地理知识的传授和现成结论的灌输,不再局限于对学生实施静态的、封闭式的、记忆型的地理教学。而是让学生自行选题、自主探究、自由创造,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心去实践,在实践中体验、学会学习和获得信息时代所需要的能力。因此,在实施地理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明确地理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因为地理学科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生并发展的,让地理学科充分地置身于社会生产实践中,可以使学生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去探索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16.
王艳婵  陈实  周玉琴 《地理教学》2020,(2):46-48,52
本文从微观层次具体分析加拿大安大略省七年级地理教材第1章第1节的知识结构、内外部联系、能力素养构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表述结构以认识加拿大初中地理教材的结构和特点,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将优点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以优化我国的初中地理教育。  相似文献   

17.
刘琴 《地理教学》2012,(12):46-48
追求学生学习幸福感的初中地理教学,是以"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为核心,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强调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地理教学。从学生实际和教师本身出发,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开展合适的课堂活动,给学生以支持,构建学生外部现实背景和内心需要的桥梁,在共同的学习生活中师生收获幸福的体验。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学习心理的基础上,总结了地理概念教学的一些经验;在分析地理概念类型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实施教学;在充分利用直观素材的基础上,注意用"同化"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把学、教、考看成一个系统工程,在小范围内适当改革地理考试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熟悉地理概念名称。  相似文献   

19.
张友良 《地理教学》2011,(16):39+50-39,50
地理新课程指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并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纬度建立了新的地理课程目标体系,倡导“以学科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等等,这些新的课程理念在地理教学中的落实,离不开地理模拟实验。  相似文献   

20.
正地理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人文美、人地关系和谐美,地理美育又是地理课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之一。《中国国家地理》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地理美育素材,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多种地理之美,并在应用于地理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实现其地理美育的功能。以下为利用《中国国家地理》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美育的实例。一、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自然美纷繁复杂的大自然,囊括了千姿百态的自然美。自然美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