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引言 本文所谓苏锡地区,在行政区划上乃指江苏省无锡辖区与苏州专署所属苏州、吴县、江阴、常熟、太仓、昆山、吴江、震泽等县市而言。全区土地面积计约7,500平方公里。 苏锡地区是我国小农经济时代著名的水稻高产地区,主要的“鱼米之乡”,尤以蚕桑生产闻名中外。解放后,在党的顿导下,全区广大农民解除了封建势力的束缚,各种农产品单位面积产量逐年有所提高。特别是1958年生产的大跃进,人民公社的普遍建立,任农业战线上出现了空前未有的大丰收。这就为全区农业生产更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并为农业生产的合理配置,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农业部部长陈耀邦在全国农业工作会议上强调 ,搞好农业结构调整 ,第一 ,要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在区域布局上 ,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要大力发展外向型、城郊型现代化农业 ,增加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和特色出口农产品生产 ,形成优质农产品出口基地。中部地区要发挥粮食生产优势 ,建立优质稳产高效的大型商品粮、加工专用粮和饲料粮生产基地。西部地区和生态脆弱地区要加快发展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特色高效农业和旱作节水农业。在作物结构上 ,要适当调减棉花、糖料和烤烟面积 ,稳定粮棉糖基地及优质高产田面积 ,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特色经…  相似文献   

3.
本文所指杭嘉湖地区,在行政区域上包括浙江省嘉兴专区大部分,建德专区的余杭、临安和杭州市,全区面积工12,300方公里,位于浙江省的北部,南濒钱塘江,是太湖流域的一部分.境内主要河道有承天目山诸水的东西苕溪、大运河及上塘河等。东部广大平原地区,湖泊密布,河道纵横,构成水网地区。加以平原上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在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经营过程中,成为我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并以盛产蚕丝及鱼米著称。但在另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指杭嘉湖地区,在行政区域上包括浙江省嘉兴专区大部分,建德专区的余杭、临安和杭州市,全区面积工12,300方公里,位于浙江省的北部,南濒钱塘江,是太湖流域的一部分.境内主要河道有承天目山诸水的东西苕溪、大运河及上塘河等。东部广大平原地区,湖泊密布,河道纵横,构成水网地区。加以平原上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在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经营过程中,成为我国农业发达地区之一,并以盛产蚕丝及鱼米著称。但在另一  相似文献   

5.
太湖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南面的一部分,分别属于江苏、浙江、上海,包括34个县市,约3万平方公里,2,70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64%),2,160万亩耕地。水田占绝大部分。在这个平原上,分布着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加兴、湖州等著名的大中城市和一系列的小城镇,太湖平原水陆交通便利,近代工业和商业发展很快,这是中国东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国东部农业生产条件最为优越、生产水平最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通州区概况     
《中国地名》2009,(11):78-78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成立于2009年,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入海口北岸,东临黄海,南依长江,与苏州隔江相望,和上海灯火相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全区面积1166平方千米,人口124万。区政府设在金沙镇,城区南侧为江办省重点开发区——通州经济开发区;南部长江畔建有通州港区。各镇分别建立了工业集中区或农业开发园区,均拥有良好的投资条件和生活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7.
以1985、1995、2005、2015年4期Landsat TM/E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提取了小兴安岭地区湿地信息以及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采用动态度模型、重心迁移模型、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近30年小兴安岭地区沼泽湿地的面积变化及其变化速度、重心变化、土地利用转移和沼泽湿地变化驱动力。结果表明:与1985年相比,2015年研究区内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12 751.62 km~2,退化的湿地主要向林地和耕地转变;湿地重心整体向北偏西70.72°方向迁移;黑河大部分地区沼泽湿地变化率小于小兴安岭全区的变化率;伊春东南部及鹤岗全区的沼泽湿地面积变化动态度较高,湿地恢复和退化两极分化明显;沼泽湿地面积动态度受气温和相对湿度等自然因素影响,生产总值、粮食产量、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和人口等社会经济因素是沼泽湿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关中地区农业生产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寅康  金晓斌  王千  杜心栋 《地理科学》2012,(12):1465-1472
旱灾、洪灾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关中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类型,选择各类型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模型,对关中地区农业生产中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农业生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总体较高,高、中、低级别风险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28.2%、46.6%和25.2%,其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凤县、太白县、麟游县以及陇县的北部地区,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台塬边缘区和低山地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关中盆地地区,从具体灾害类型上看,高风险区域主要面临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的威胁,中风险区域主要灾害是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低风险区域则是干旱和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9.
广西岩溶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蓝福生  莫权辉 《热带地理》1995,15(3):235-243
广西岩溶面积较大,分布范围广。岩溶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恶劣,土壤瘠薄,植被稀少,降雨分布不均,农用水源不足,加上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失调,生态系统的特和能量入不敷出,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导致生态环境条件进一步恶化,生态平衡失调,自然灾害加重,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下降,严重地影响岩溶地区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在资源开发利用上扬长避短,切合实际地发展林业和恢复植被  相似文献   

10.
河北黑龙港地区系指河北省中南部低平原地带。总土地面积37853平方公里,耕地3623万亩,人口1654万,农业生产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但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水资源不足。实行节水型农业,控制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本文试图根据自然资源特点,水资源条件论述。  相似文献   

11.
李勇  孙武 《热带地理》2007,27(6):532-537
利用佛山市1978~2002年农业经济活动数据,探讨城市化对农业内部生产结构的影响趋势和程度。结果表明,受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影响,在农业内部各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中下降最快的是种植业,上升最快的是渔业,而其他各业则变化较小;以生产面积为标志的生产规模缩减最快的是稻谷,扩张最快的是蔬菜;生产的地域结构分化明显,城镇边缘地区逐渐成为蔬菜、花卉等农副产品的专业化生产地带。  相似文献   

12.
苏州城郊村镇分布特征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王跃  陈亚莉 《地理学报》2005,60(2):229-236
苏州市郊区村镇密布,基本上呈一里一村。在近20年的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带动下,村镇面积也逐步扩大,但众多村镇的空间分布格局一直未变。在苏州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以及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下,村镇的传统分布格局必须有所调整,否则会影响小康目标以及可持续发展在整个地区的顺利实现。为此,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提取了苏州城郊390个村镇的空间分布特征参数,主要包括村镇面积、面积等级、密度以及村镇之间距离。通过对这些参数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本区村镇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基本表现规律,分析了进行苏州郊区村镇布局调整的可能性与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进行村镇布局调整的决策方法,从地理科学角度为苏州地区耕地保护和城乡统筹科学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水土资源是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基础性资源,其空间的合理有效配置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疏勒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足迹理论核算流域农业生产水足迹变化规律,采用基尼系数和空间错配模型定量评估研究区2000—2020年农业水土资源的时空匹配动态趋势及其敏感性。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疏勒河流域农业作物生产水足迹和作物种植面积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作物生产水足迹峰值出现在2007、2018年,作物种植面积峰值出现在2009、2018年;流域年均蓝水足迹贡献率达90.9%,且与绿水足迹呈互补关系,表明蓝水是疏勒河流域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2)农业水土资源的空间匹配程度逐渐提高,总体处于较匹配的状态;蓝、绿水足迹与作物种植面积的空间不匹配程度逐渐得到改善,空间分布中均呈现出中部高、四周低的特点。(3)作物种植面积对作物生产水足迹变化呈中、高度敏感性的地区数量不断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吕杰 《地理研究》1994,13(2):99-99
本文通过对全区农业自然条件的综合分析,并考虑农村社会经济因素,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土地类型的农业适宜性进行了评判,对全区农田的农业生产水平等级进行了划分,并确定了各类高、中低产农田类型,最后提出了高产农田建设的主要途径和措拖。  相似文献   

15.
黑龙港地区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包括50个县、市和2个国营农场。总土地面积37853平方公里,耕地3623.7万亩,(1983年统计数字,下同)占总土地面积的63.8%。总人口161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18.1万人,平均每人占有耕地2.39亩。全区工农业总产值96.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4.16亿元。粮食总产515万吨,平均亩产224公斤,棉花37.1万吨,平均亩产56.5公斤,油料11.05万吨,平均亩产54公斤。  相似文献   

16.
利用1988~2010年河南省主要气象灾害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以及粮食产量等基础数据,系统分析河南省境内主要的气象灾害(干旱、洪涝、风雹灾、霜冻)对农业的危害、时序特征、空间分布,并进一步分析了河南省农业气象灾害与粮食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灾和旱灾是河南省最主要的两种气象灾害,对农业生产具有长久的威胁,旱灾多发生在豫西和豫北地区,而水灾多发生在豫东南地区。农业气象灾害跟粮食产量呈负相关关系,直接威胁粮食产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北干旱区沙尘暴物质源地的遥感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西北地区2000年的TM影像为信息源,在全数字方式下运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建立了西北地区沙尘暴物质源地数据库.通过分析得出:2000年全区有沙尘暴源区196,165,449 hm2,占总土地面积的63.66%.在冬春季全区有沙尘物质源地139×108hm2,占沙尘暴源区面积的70.66%,其中强度和弱度沙尘物质源地的面积所占比例总体相近,相比较而言全区供尘物质的面积大于供沙物质的面积.沙尘物质源地夏秋季比冬春季减少5.90%.  相似文献   

18.
农业是尼泊尔经济和社会的中心。在这个面积不大的喜马拉雅内陆山国,91%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提供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5%,提供工业原料的80%,提供国家出口产品产值的36%。但尼伯尔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由于山区面积广,耕地资源有限,近年来人口增长较快,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再加上季风的不稳定性,交通不便,市场不足,使尼伯尔农业生产发展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9.
闽南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的对外开放区域,它是福建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目前仅开放了厦、漳、泉三市和十一个县,按行政区划分,闽南地区实际上包括三市十六个县(即厦门市辖一个县;泉州市辖六个县;漳州市辖九个县)。全区土地总面积有24984,4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0.6%;总人口9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830多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6%,人均耕地仅有0.56亩(1985年)。闽南地区处在我国南亚热带区域,  相似文献   

20.
缅老泰交界地区刀耕火种农业的时空变化格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廖谌婳  封志明  李鹏  刘晓娜 《地理研究》2014,33(8):1529-1541
刀耕火种农业深刻影响着东南亚地区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刀耕火种农业的空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科学理解东南亚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农民生活方式变化和维持生态系统服务有重要作用。以缅老泰交界地区为研究区,运用遥感手段提取1996年、2000年、2003年和2011年四个时期刀耕火种农业的空间分布信息,并运用GeoDA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不同时间段刀耕火种农业的时空变化格局、刀耕火种农业面积和破碎化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并对不同国家境内时空变化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① 缅老泰交界地区刀耕火种农业面积经历了一个小幅增加—小幅减少—大幅增加的变化过程,总体上净增加;其中,泰国清莱府分布最多,老挝波乔省增幅最大,缅甸大其力县净减少。② 缅老泰交界区刀耕火种农业斑块面积、破碎化程度空间分布均具有正相关性,刀耕火种农业面积的空间正相关性总体上有所提高,而破碎化程度的空间正相关性总体上略有降低。③ 轮歇周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可能是不同国家境内刀耕火种农业空间变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