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尝试从宏观和微观、时间和空间的分析视角,采用旅游地理、旅游市场分析、数理统计及实证分析等研究原理及方法,对入闽旅游台胞时空动态的区域差异(包括旅游空间感知差异)进行深入系统分析.研究认为自1979年以来,入闽台胞旅游市场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时期;从历年旅游台胞客流量及其年际、年内变化看,都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其中厦门接待的旅游台胞客流量长期居全省首位,而三明接待台胞客流量最少;福州旅游台胞客流量的年际变化最小,而龙岩和宁德年际变化最大;其次,一般在每年的5月和9月形成入闽旅游台胞客流的高峰期,2月和11月为客流的低峰期;三明和宁德的R值(季节集中指数)最高,而厦门R值最低.最后,从旅游空间感知偏好与实际接待客流量交叉分析看,除了莆田马祖文化朝圣游、三明桃源洞/金湖绿色生态游以外,其余旅游空间感知偏好与实际旅游空间体验基本相符,厦门、福州、泉州、南平等是台胞旅游感知偏好较高的城市,也是台胞实际参与旅游体验最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2.
三亚市旅游客流空间特性研究   总被引:55,自引:8,他引:47  
旅游流是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空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旅游客流空间特性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 ,本文研究了中国典型的海滨旅游地---三亚市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特征 ;在重力模型的基础上 ,以航空票价为经济距离指标 ,建立了基于航空廊道的旅游客流空间潜力模型 ;分析了三亚市旅游者空间行为特征。认为三亚市客源市场空间分布广泛 ,所建立的旅游客流空间潜力模型可以用于指导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定位 ,三亚市旅游者空间行为以飞行 /驾驶式为主。建议三亚市建立旅游航空票价调节基金来降低飞机票价 ,降低旅游交通门槛 ,促进旅游客流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运用首位度、位次变化、齐夫定律、差异度,比较分析了江苏省2009—2012年国内及入境旅游客流规模分布的变化特征。国内旅游客流和入境旅游客流二者首位分布均不明显,但后者大于前者,且前者向扩散方向演变,后者向集中方向演变;二者均遵循齐夫定律,但前者为单分形,后者前6年为单分形,后8年则为双分形;前者先呈对数正态分布模式后呈帕雷托模式,后者前6年呈不规则帕雷托模式,后8年标度区一先呈不规则帕雷托模式后呈帕雷托模式,标度区二呈不规则帕雷托模式;前者规模变差呈现波动扩大态势,后者则呈波动缩小趋势;二者的差异度都不大,但后者大于前者,且差异度变化与各自Zipf参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区域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可进入性、服务设施、重大事件、客源地居民收入、旅游偏好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着江苏旅游客流规模分布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天柱山旅游产品组合与客流时空分布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旅游产品与客流时空分布相互作用规律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运用旅游地理学相关理论和概念,依据调研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实证分析方法,对天柱山旅游产品组合与客流时空相互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天柱山旅游产品类型逐渐复合化,自然观光产品仍是支配天柱山客流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旅游产品空间布局的凝聚性和不平衡性,造成局部景点客流超载,局部欠载。根据客流时空变化趋势对旅游产品开发的要求,提出由产品类型组合、空间组合引导客流时空分布的产品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陆入境台胞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骆培聪 《地理研究》2010,29(2):291-302
随着海峡两岸联系的不断加强,入境台胞游客市场对中国大陆入境旅游市场的影响与日俱增,因此对入境台胞游客市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收集1988~2008年相关数据,采用地理分析手段和GIS技术方法对中国大陆入境台胞游客数量年内、年际分布和空间格局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入境台胞游客数量发展呈波浪形递增趋势,旅游发展符合一般的经济发展周期,年内变化幅度总体较小,高峰(旺季)主要是在2月、4月、7月、10月,形成明显的"双M"形曲线。空间分布东部高、西部低,呈"W"形,并有向"U"形转变的趋势,而且游客数量地理集中程度呈现不断提高、省际差异逐步扩大,并向东部进一步集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航空口岸的台胞大陆 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为克服缺乏研究分析所需的各源点(旅游目的地)间旅游流的流量、流向数据,本文基于网络分析原理的数据库分析技术,对航空口岸选择变化所引起的台胞大陆旅游流空间场效应进行模拟分析。研究发现,以广州-广州,上海-上海为入出境口岸的客流联系比较发育,其次是北京-北京、上海-广州(或广州-上海),而选择北京-上海(或上海-北京),北京-广州(或广州-北京)为入出境口岸的旅游流空间场发育较为薄弱。造成这种空间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旅游资源区位供给、旅游者市场需求(如产品偏爱,旅游时间限制)、旅游交通(航空网络连接强度和紧密度)及旅行社营销等共同影响。研究结果为入境台胞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10年以来中国出境旅游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年际变动指数、增长率、地理集中指数、变异系数和旅游偏好等指标分析了2004年~2014年中国出境旅游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年际变动指数分析表明,中国出境韩国、泰国、柬埔寨、美国和印尼客流的年际变动较大。增长率分析表明,中国出境旅游的整体呈波动式增长态势,根据各国增长率的历时性变化可将其分为稳定型增长型、快速增长型、波动型和衰退型四大类,其中,印尼、韩国增长率均值排前两位,马来西亚、蒙古排后两位。地理集中指数和变异系数分析表明中国出境旅游空间分布经历了"大分散—小集中"并逐步趋于分散化的特征。旅游偏好指数分析表明,中国出境游客偏爱港澳,出国旅游对新、马、泰、日、韩、美的偏好较高(其中,泰、新、日排名前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旅游客流时空分布特征与调控对策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在对北京市183个重要旅游景区进行了全面考查的基础上,分析北京市整体及中心城区、郊区客流时空变化特征,典型景区的客流变化规律与变化动因,以及客流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存在的不平衡现象和旅游产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错位问题。据此作者提出进入产品衰落期的旅游产品淘汰的必然性;进入发展停滞阶段的旅游产品的振兴和复苏计划;旅游需求与供给的空间整合;价格杠杆的效用性和城区资源整合等观点。  相似文献   

9.
吴江  张秀香  叶玲翠  黄震方  曹芳东 《地理研究》2016,35(12):2347-2362
采用季节指数、滤波分析和集中指数、饱和曲线与峰值指数等方法,对林芝地区旅游客流波动特征从年际、月份和日变化三个尺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90年-2014年,林芝地区旅游接待总人数呈现大幅度增长,绝大比例来自国内旅游;旅游发展经历了探索期(1990-2000年)、参与期(2001-2006年)和发展期(2007年至今)三个阶段;旅游季节性波动特征明显,且季节强度指数呈现出明显的“倒V”型,其中每年5月-10月为旅游旺季;相对于季节波动地区日变化更为突出,在五一、端午、十一等小长假期间出现高峰且节假日客流分布集中。分析认为,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制度、交通可达性、突发事件对林芝地区旅游的发展影响很大,造成入林客流量不同程度的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江苏省1978—2006年入境旅游面板数据,基于旅游需求的角度,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年际集中指数、亲景度等指标对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国际游客地理集中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各客源国的年际变动指数差异较大;入境客源市场亲景度差异并不显著;客流空间集聚和不均衡特征仍较明显。建议从市场、产品开发及客流空间调控等方面进一步拓展江苏省入境旅游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