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1989年7月26日,贡嘎山东坡南关沟发生了一场典型的冰雪雨水泥石流。它下行30多公里后堵塞大渡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45万元。这场泥石流历时约3小时,持续流动时间2小时。到达大渡河时的流速9.4米/秒,最大流量6768.0立方米/秒,总径流量1716.4万立方米,总输沙量627.0万立方米,残留沉积物总方量310.4万立方米(其中泥石流堵塞大渡河的扇形地方量30.0万立方米),弯道爬高15.5—16.5米。输往堵河扇形地下游方的固体物质方量是扇形地方量的19.9倍,泥石流尾流作用强烈。  相似文献   

2.
1985年4月25日和5月4日,理县城东约2公里杂谷脑河支沟日底寨沟先后发生两次粘性泥石流(容重1.80—2.30吨/立方米),泥石流固体物质方量约3万立方米。 泥石流固体物质冲入杂谷脑河后,河道遭阻塞,回水至打色尔沟沟口,构成一临时水库。库长500多米,平均水深约4米,平均水宽50余米,蓄水11万立方米。库水淹没杂谷脑河左岸的成都—阿坝公路300多米,水深0.7—1.4米,沥青路面经浸泡后,车辆难以通行,日最大堵车量在1000辆以上;理县公路养护段大院和当地公路道班被淹;堵河、溃坝与河床淤高,威胁着阻塞坝下游25米的公路桥,以及杂谷脑河右岸的理县党校、车队和印刷厂等单位的安全,灾情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强震区映秀地区泥石流的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清华  唐川  常鸣  余斌 《山地学报》2012,(5):592-598
汶川地震震中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及附近于2010-08-14暴发群发性泥石流(简称"8.14"泥石流),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灾区松散固体物源丰富,泥石流灾害相对活跃,估算未来不同降雨频率下泥石流的暴发规模并评价其危险性,是泥石流灾害风险管制的首要工作。在研究四川省部分地区的泥石流和对应降雨频率资料的基础上,得到泥石流规模和降雨频率之间的关系式。以映秀"8.14"泥石流的暴发规模和降雨频率为基础数据,通过泥石流规模和降雨频率之间的关系式推算得到映秀及附近岷江两岸13条泥石流沟在不同降雨频率下的泥石流规模。以泥石流在堆积扇上的平均堆积厚度(泥石流规模/堆积扇面积)、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度、流域切割密度和不稳定沟床比例为危险性判断因子,分别对映秀及邻近地区的13条泥石流沟在100 a、50 a、20 a、10 a和5 a一遇5种不同频率降雨条件下的泥石流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5种降雨频率下,8条沟的泥石流危险性为高度,4条沟的为中度到高度,1条沟的为中度。  相似文献   

4.
胡骁  刘铁骥  赵峥 《西部资源》2023,(3):115-116
为研究冷渍沟泥石流发育特征及沟道危险性分区,采用现场调查结合室内软件模拟的方法。在获取流域DEM、降雨数据及泥石流容重等模拟参数信息后,利用Massflow等软件,反演了冷渍沟泥石流的运动状态,划分了沟道危险区范围,模拟得出泥石流最大泥深7.5 m,最大流速8.55 m/s,泥石流高危险区占77%。结合目前沟道泥石流发育特征及模拟结果,分析得出:冷渍沟暴发更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极大;沟道高危险区域较大,应加快工程治理。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崩塌、滑坡堆积物给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将导致灾区部分山洪沟转化为泥石流沟,为此,给出了一种泥石流沟的判识方法和指标.调查发现,汶川灾区的地形地貌和降雨条件满足泥石流的暴发条件,提出用流域单位面积的松散固体物质方量来判识泥石流沟;调查西部山区的50条泥石流沟,提出以0.1 m3/m2的松散固体物质量作为泥石流沟的判别指标,以2m3/m2的松散固体物质量作为粘性泥石流沟的判别指标.  相似文献   

6.
马槽沟是一条典型的灾害性泥石流沟。沟内不良地质现象发育。降水是该泥石发生的条件,十分钟雨强是暴发泥石流的关键。列出了泥石流特征值,这为泥石流防治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7.
西藏波密米堆冰湖溃决浅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8年7月15日西藏波密米堆终碛湖发生溃决,最大洪峰流量1270立方米/秒,溃决水量540万立方米,形成了大规模的泥石流-洪水灾害。冰湖溃决的原因是;终碛堤存在渗漏薄弱环节,堤内有埋藏冰;持续高温和冰川融水的潜热使埋藏冰融化,由潜蚀而迅速发展成管涌导致溃决。  相似文献   

8.
西藏古乡沟泥石流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0年地震造成的大规模雪崩、冰崩及崩塌,堵塞古乡沟中游沟道,在降雨、气温及冰雪融水作用下,1953年溃决成特大冰川泥石流,流量达2.86万m~3/s。随着流域内补给物质的转移,古乡沟泥石流的规模、容重、暴发频率可能会减弱。  相似文献   

9.
次仁拉姆 《山地学报》2006,24(B10):240-244
泽错公路是西藏自治区主骨架公路网络“六大通道”之一,由于该区域独特而又脆弱的自然环境因素,泥石流灾害分布广泛,暴发频繁,活动强烈,类型众多,严重地影响公路的畅通。泽错公路全长217km,有泥石流沟71条,平均密度为3.27条/10km,其中,夏果沟泥石流危害比较严重,其发育特征及其危害方式在公路沿线非常典型。夏果沟是一条高频率亚粘性泥石流沟,每年平均暴发泥石流10次左右,泥石流体含有大量石块,比较粘稠,汇集到公路后发生强烈堆积成灾,形成路堑阻断交通。每次泥石流暴发其堆积厚度可达2m以上,长度65m左右,一般要2—3d或更长时间才能清除,严重地影响到公路畅通。根据夏果沟泥石流对该段公路及灌渠和农田的危害特点,防治工程的重点是将泥石流固体物质拦蓄在沟内,采取拦挡停淤的工程整治措施。工程实施后,该公路段泥石流灾害消除,保证公路畅通和灌渠及农田的安全,取得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雍家沟泥石流活动特征与堵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四川省绵竹市清平乡雍家沟已暴发过多场泥石流,造成了严重的堵断公路和堵塞河流事件,其中,2012年“8·18”暴发的泥石流规模最大,造成绵远河全部堵塞.通过分析2010年“8·13”与2012年“8· 18”两场泥石流的降雨过程发现,雍家沟暴发泥石流的前期累积雨量在增加,激发雨强在降低.2008年汶川地震导致雍家沟的主沟和支沟内堆积了大量的松散固体物质.野外调查发现,雍家沟多次暴发泥石流的活动路径并不一致,其中,2012年“8· 18”泥石流主要沿1号支沟活动,沟道的侵蚀宽度随着与主沟沟口距离的增加而变窄,沟道内剩余堆积体厚度随着距离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规律,且沟道内的物质粒径分布具有随机性.对雍家沟在不同暴雨频率下暴发泥石流可能引起的堵江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暴雨频率大于20%的情况下暴发泥石流便可造成堵江事件,甚至可将主河全部堵塞.  相似文献   

11.
谷坊坝是泥石流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之一。化石板沟泥石流治理工程共设13座谷坊坝,组成梯级谷坊坝群;坝体主要分布在泥石流形成区和流通区,混凝土结构,轴向两端嵌入沟道两侧基岩0.5~1 m。通过对比化石板沟谷坊工程修建前后沟床纵坡比降、沟道两侧斜坡稳定性及泥石流侵蚀速率等方面的差异,证明谷坊工程能够有效拦蓄松散固体物质、稳固沟床和岸坡、降低沟道纵坡比降、降低泥石流流速和耗散流体能量、抬高沟道上游泥石流侵蚀基准面。研究发现,化石板沟谷坊坝群共拦截固体物质2.76×104 m3,仅占流域物源总量574.9×104 m3的0.5%,占近期可供给泥石流活动的物源量85×104 m3的3.3%;稳固沟床松散物质4.37×104 m3,仅占流域物源总量的0.76%,占近期可供给泥石流活动的物源量的5.2%;稳固沟道两侧坡体松散物质134.07×104 m3,占流域物源总量的23.3%,泥石流物源减少;回淤的沟道比降为原比降的60%~75%,相同频率下泥石流流速、峰值流量降低,沟道侵蚀速率下降,泥石流输沙量减少35%~57%;上游泥石流支沟侵蚀基准面抬升0.3~0.5 m。泥石流呈现从粘性到稀性,再到含沙水流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青弋江上游泾县段阶地砾石层砾组结构及其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春生  吴立  杨立辉 《地理科学》2016,36(6):951-958
通过对青弋江上游泾县段阶地砾石层进行砾组分析,讨论阶地砾石层的沉积环境及其对青弋江发育的启示。结果表明:砾径以中砾和粗砾为主,砾石沉积时水动力条件较强,流速基本为2 m/s左右,最大可达到3.5 m/s,特别是T3砾石层形成时期;砾向在T3和T2砾石层形成时期分别为南南西(SSW)和南西西(SWW)方向,古流向变化不大,呈自南而北的基本流向;砾态以次圆和圆为主,其总含量超过70%,较高的磨圆度暗示砾石经历了较远距离的搬运;砾性主要有石英砂岩、砂岩、脉石英和石英岩,其总含量达到90%以上,且砾石物源区变化不显著;T2砾石层和T1砾石层是典型的河流沉积,而T3砾石层可能是河流沉积和泥石流沉积叠加作用的产物,并且T3砾石层的沉积特征对于分析古青弋江的发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流团模型在泥石流危险度分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应用王光谦等发展的流团模型,在泥石流摩阻为速度的二次多项式的条件下,根据一定的地形条件、流量过程线及泥石流体的一些参数,模拟了泥石流在堆积扇上的扩散堆积运动。由数值模拟结果,以泥石流的最大动能为分区指标,建立了泥石流危险度分区模型。最后将该方法应用到云南东川尼拉姑沟,取得了该沟50a一遇泥石流的泛滥范围和危险度分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金沙江向家坝库区长约150km范围内的55条泥石流沟发育状况统计显示。自库首至库尾。泥石流沟的数目、发育密度及规模均呈逐渐增强趋势。同时泥石流沟的流域面积、主沟长度及纵坡平均坡降均存在明显的分形特征,它们与沟道数目之间有良好的非线性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些泥石流沟谷形态演变的非均匀性和自相似性。  相似文献   

15.
在神府-东胜矿区人为泥石流沟道广泛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43条典型泥石流样沟,在1:10000地形图及卫片上进行了形态要素量测,应用流域地貌分析原理,对43条样沟各形态要素进行了剖析及关联度评价,并进行了泥石流沟道发育阶段的信息维分析,所得结论为:半干旱地区的人为泥石流沟道地势比沿程变化奇特,以形成区比降最大,区别于自然泥石流沟道;沟道分区面积比以汇水区面积最大,明显区别于湿润地区;流域形状以扇形为主,沟道给养面积较大,崎岖系数不甚太大是半干旱地区人为泥石流沟道的独特之处,泥石流沟道发育以幼、青年期为主,最后得出了以沟道比降为主因子的各形态要素的主次排序。  相似文献   

16.
汶川地震造成泥石流形成条件的改变,其次生灾害堰塞湖的危害已开始显现。如何对震后潜在性泥石流堰塞湖进行判识,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取岷江上游映秀至汶川段为研究区,通过分析震后泥石流形成条件的变化、典型泥石流堰塞湖的危害及松散物质储量,选取潜在性泥石流堰塞湖的判识指标,利用模糊物元可拓模型,建立潜在性泥石流堰塞湖的综合判识模式。通过判识,研究区形成泥石流堰塞湖可能性高的一级支沟有17条,主要集中分布在映秀镇至草坡乡段,此段将是今后受堰塞湖危害的高危地段。  相似文献   

17.
培龙沟泥石流及其堵江可能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宁生  陈瑞 《山地学报》2002,20(6):738-742
培龙沟是由冰川和降水共同激发的一条大规模泥石流沟。流域内充足的冰水资源,丰富的冰碛,有利的地形条件是泥石流发生及今后发展的动因。1983-1986年培龙沟泥石流堵塞了帕隆藏布江,本文就今后不同泥石流发生频率探讨了泥石流再次堵江的可能性。这一探讨为该沟泥石流工程整治及过沟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北京山区番字牌西沟泥石流减灾规划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谢洪  钟敦伦 《山地学报》2001,19(6):560-564
番字牌西沟为北京山区具代表性的一条泥石流沟,1989年和1991年两次暴发泥石流,致死3人,造成严重灾害。泥石流具有容重大(2.0t/m^3),搬运固体物质粒径粗,固体物质以沟床堆积物补给为主,平均约10年一次中小规模、50年一次大规模活动周期等特征,针对泥石流特征,制定出三套减灾工程规划方案,并进行方案优化探讨,提出优化方案供减灾使用。  相似文献   

19.
张有富 《山地学报》2000,18(6):563-567
蒋家沟是我国西南山区一条典型的暴雨型泥石流沟,每年雨季爆发泥石流12~20次以上,每年冲出沟口的固体物质总量平均达100万m3~300万m3,给当地工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蒋家沟在内外营力作用下,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泥石流等山地灾害日趋严重。拟金茅生态适应性强,能耐干旱瘠薄。在蒋家沟退化山地采用分株繁殖、种子直播和育苗移植等方式引种拟金茅试种成功。生长发育快,经济效益高,改善环境效果好,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以二维立面纳维尔-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为基本方程,将沟道泥石流视作为一种宾汉体.对三种不同纵坡情况下的沟道泥石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相应的野外实验进行了对比,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