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发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展人文地理学教学、研究和实践的综合性教学科研单位。人文地理学的前身为1955年成立的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经济地理专业。60多年来,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秉持“教学科研并重,理论服务实践”的宗旨,从以人文地理基础理论研究为主,逐渐向基础研究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纵深拓展,形成了文理工交叉融合的创新研究思维和人文地理学科体系,创建了城市与经济地理系、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和历史地理研究所。经过6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开拓创新,对城镇化、城镇体系、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产业区位与区域产业演化、产业集群与创新网络、住房与房地产经济、风景名胜区与世界遗产、村镇发展规划、城市社会地理、时间地理与行为地理、历史地理、旅游地理研究与规划、计量地理、交通地理和交通规划等各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探索,取得了一系列在国内外具有显示度和影响力的创新成果,为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在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与城乡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未来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将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继续包容发展,加强多学科间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为国家战略决策的服务能力和人文地理学科在世界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张平宇  刘大千  刘世薇 《地理科学》2018,38(7):1012-1022
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是区域地理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简称东北地理所)人文地理研究一直坚持稳定的学科方向,具有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的时代特征,聚焦不同历史时期东北区域发展重大问题,区域研究特色突出。东北地理所建所60 a来在农业和工业发展与布局、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综合发展规划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应用与基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向未来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需求,东北地理所人文地理研究仍要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可持续发展这条主线,重点研究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布局、国土空间规划与区域治理、跨境区域开发与经济合作、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变规律,发扬人文地理研究特色,创新理论与方法,加强学科队伍建设,提升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3.
樊杰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4):387-396
在回顾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人文-经济地理学和区域发展研究领域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梳理出该学科建设的基本脉络.20世纪后半叶,一是确定了交叉学科的学科性质定位和服务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发展导向,并开拓了技术经济的研究方法;二是在人文-经济地理地域分异格局研究方面取得辉煌成就,突出体现在农业区划和土地利用研...  相似文献   

4.
从《地理学报》看80年的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建  樊新生  罗庆 《地理学报》2014,69(8):1093-1108
《地理学报》发表的论文具有“高、精、特、实”的特点,评述《地理学报》的经济地理学论文可更加简洁地勾勒出经济地理学的整体“骨骼”。本文基于80年来《地理学报》发表的421篇经济地理论文,从论文数量、发展脉络、研究范式、面向国家需求、学科发展变化等方面梳理了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总结了相关研究特点。论文统计表明,经济地理学研究不断发展,各学科发展很不均衡。呈现密切联系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从经济增长研究转向可持续发展研究、从与自然关系密切的要素研究转向人文要素的研究、研究领域从注重物质生产转向非物质领域等特征。分支学科发展侧重于区域、工业和农业,但交通、商业服务业、城市等也呈增长趋势。学术思想来源多元化、研究尺度多样化、研究方法定量化。总的来看,中国经济地理学呈现出紧密服务国家需求、侧重宏观研究、侧重经济增长、侧重应用型研究的研究特点,但在微观研究、综合研究、理论凝炼方面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自然地理学创新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自然地理学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立以来一直是立所的核心学科,长期以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使命,在综合自然地理、气候、地貌、水文、土壤地理、生物地理、化学地理等各学科领域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和进展,奠定了自然地理各分支学科在国内外的优势,为国家科技创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回顾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地理学的创新发展历程,总结了自然地理学取得的学术成就与标志性进展,并展望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地理学未来发展,提出以陆地表层要素—过程交互作用机制,陆地表层格局动态研究,陆地表层系统过程的综合集成与模拟,陆地表层系统有序人类活动的可持续范式和调控机制为核心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变化发展中的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陆大道 《地理科学》2017,37(5):641-650
学科方向与研究领域的确定是学科发展的灵魂。人文与经济地理学是研究领域乃至研究方向均处于变化中的学科,重新认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与学科方向至关重要。通过梳理几十年来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主要分支学科发展阶段,总结了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对转型发展社会背景的响应,一方面要坚持学科交叉的性质,以“人-地系统”为理论方向和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另一方面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者要以新的心态、新的视野,来思考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发展理念以及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对长期以来学科涉及到的主要问题,战略性、咨询性、预测性甚至总结经验性(成果表现为发展学科理论)的工作将会逐渐增加,重要性将逐渐显现。阐述了信息化与社会空间经济组织、区域经济新格局与新型城镇化等重要研究领域的发展变化趋势,就“国际热点”与“国际前沿”、理论研究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理念以提出了新设想,并提出将“人文地理学”改称为“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推动下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黄耿志  冷疏影 《地理学报》2018,73(3):578-594
选取土地利用、城市体系、经济全球化、气候变化、社会文化地理5个研究议题,以1986-2017年所有相关的人文地理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为研究样本,对每个项目的研究主题、研究内容、研究队伍、主要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认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自由开展基础研究、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促进学科交叉和方法创新,培育学科新生长点以及培养和壮大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本文同时反映了30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人文地理研究取得的重要进展,有助于了解中国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的特征与态势。  相似文献   

8.
中国海洋与海岛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增林  狄乾斌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1534-1537
人文-经济地理学对海洋与海岛发展的研究,以海洋经济地理为研究平台,围绕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中的海洋经济发展、海岛地区发展及其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人文-经济地理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理论与综合应用研究工作,在推动人文-经济地理学科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近期相关研究成果与进展,梳理总结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分析厘定存在问题,提出未来研究趋势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与发展战略要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樊杰  赵鹏军  周尚意  邓祥征  王琛 《地理学报》2021,76(9):2083-2093
本文属于《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地理科学学科规划的系列成果之一,写作组在对人文地理学学科发展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判研的基础上,在本文中侧重介绍未来15年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与发展战略要点。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地理分布格局形成和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随着人类发展临近和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人类活动的经济社会过程对人文地理分布规律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社会科学研究思维和方法已成为探讨和理解变化的人文地理过程和格局的重要途径,人文地理学研究方法论也呈现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综合集成的特色。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成果产出,揭示了人类活动地理分布格局和演变的科学规律,成为调控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科学基础,在国土空间规划、区域战略和区域政策制定、空间治理现代化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人文地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决策应用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根据学科发展现状、趋势及主要产出结果,中国人文地理学可按照5个分支学科群进行学科战略布局,包括综合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市地理学、乡村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各分支学科在新时期地理科学学科体系下,具有其优先发展领域与重点方向,相互协调,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0.
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区域农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作为国内开展区域农业研究最早的研究机构之一,坚持遵循“面向国家需求,以任务带学科”的宗旨,基于农业生产及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域性特点,充分发挥地理学综合性和区域性的学科优势,完成了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性、引领性的区域农业研究成果,包括全国农业区划初步意见、新疆地区农业区划等,不仅成为区域农业研究的经典参考,同时也为国家及地方层面农业宏观调控提供了决策支持。承载80年的理论探索与经验总结,新时期地理资源所将在现有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农业生态水文与气候、典型区粮食生产与安全、耕地利用保护与管理、农业经济管理与政策创新、乡村地域系统可持续发展等研究领域基础上,不断拓宽与丰富区域农业研究的内涵与价值,担负起服务国家战略制定实施、引领基础学科创新发展的时代重任。  相似文献   

11.
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智库建设在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发展及学科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建所80年来,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智库为传播人类文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持续利用、维护国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回顾了80年来、尤其是2000年以来地理资源所在高端智库建设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时间为主线,总结了智库建设的重点领域及特色方向,包括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国家重大区划与规划、国情分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建设、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美丽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与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与科技防灾减灾等方面研究和决策服务;提出要继续瞄准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继续提升智库建设在研究所发展与学科建设的战略地位、围绕国家“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对标SDGs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建好智库,围绕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和应急重大事件建好智库,强化地理模拟技术和智能化技术对智库建设的技术支撑,以智库建设推动地理科学与资源科学建设。力争通过5~10年努力,把研究所建成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高端智库,成为生产智库产品和支撑国家发展决策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2.
“未来地球”计划旨在提出系统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方案的学术思想、顶层设计、核心内容、研究方法等,为人文—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走向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意义。在分析“未来地球”核心理念的基础上,阐述了人文—经济地理学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定位,并探索“未来地球”计划的5 个优先事项对面向全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研究的目标、视角和路径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从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两个层次探讨了针对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的学术思路。以“未来地球”研究计划为参照标尺,按照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解决方案研究的逻辑架构,从提高预测能力和评估水平、调控过程和管制模式的应用研究以及体制机制设计等3个方面,讨论了面向“未来地球”的中国人文—经济地理学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所提供的《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进展》(简称“四地”期刊)创刊以来至2020年12月间的农业与乡村地理学论文数据,采用Citespace可视化科学文献计量方法,对566篇文献的主题、引文和关键词等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了农业与乡村地理学术论文所反映的主题脉络、知识演进、历史热点、研究机构发展和发文作者分析。这些分析充分体现出了中国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研究的发展历程、目前的主要研究议题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农业地理、聚落与古村落、土地利用及其发展模式、乡村居民点及其空间格局、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乡村重构、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主要研究议题是不同时期的研究聚焦点。从研究热度看大致经历了由以农业地理研究为主,转向农业地理与乡村聚落地理并驾齐驱,再到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研究3个阶段。其研究发展过程呈现出3大转向:① 由单一的农业地理和乡村聚落地理转向综合的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研究;② 从单一的农业生产要素、社会经济要素格局研究转向区域城乡人地系统融合的过程、机制和影响研究;③ 由传统的调研统计、田野观测、数字模拟技术方法转向大数据、多源时空监测模拟和农业地理工程实践。乡村转型-城乡融合-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将成为未来城乡发展的大逻辑、新常态,也是未来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主要研究议题方面有乡村地域类型、乡村功能转型、乡村空间重构、乡村聚落重构、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乡村发展的新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乡村弹性与可持续性发展、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城乡基础设施与服务统筹规划建设等。学科发展应注重综合研究,深化对农业与乡村发展新驱动力的认识,切实加强乡村地理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创新,借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4.
Urban-rural transform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re issues at the forefront of research on the topic of the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in the field of geography, as well as important practical problems facing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and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 Center for Regional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part of the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under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as established in 2005. The Center has laid solid foundations for integrating research in the areas of agricultural geography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major achievements in rural geographical research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decade, analyze innovative developments in relevant theories and methods, and suggest prospect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studies of urban-rural transformation and rural geograph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rural geography studies of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 as major national policy development, outputs of result and decision making support; new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achieved in such major research projects as geographical integrated theory, land remediation projects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rojects, new urbanization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actively expanding the frontiers of rural geography and pushing forward theoretical innovations in land and resource projects; and, with China’s development goals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achieving modernization in mind, future innovative developments i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geography should aim to make research more strategic, systematic, scientific and security-oriented, with attention given to promoting systematic scientific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global rural geography.  相似文献   

15.
Urban-rural transformat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re issues at the forefront of research on the topic of the urban-rural relationship in the field of geography, as well as important practical problems facing China's new urbanization and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 Center for Regional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part of the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under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as established in 2005. The Center has laid solid foundations for integrating research in the areas of agricultural geography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paper aims to review the major achievements in rural geographical research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 decade, analyze innovative developments in relevant theories and methods, and suggest prospect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studies of urban-rural transformation and rural geography.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rural geography studies of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 as major national policy development, outputs of result and decision making support; new breakthroughs have been achieved in such major research projects as geographical integrated theory, land remediation projects and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projects, new urbanization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ignific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actively expanding the frontiers of rural geography and pushing forward theoretical innovations in land and resource projects; and, with China's development goals of building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 and achieving modernization in mind, future innovative developments in agricultural and rural geography should aim to make research more strategic, systematic, scientific and security-oriented, with attention given to promoting systematic scientific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global rural geography.  相似文献   

16.
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新近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首先总结了近年来国际上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研究进展,涉及研究的领域、理论和方法及其发展趋势,随后回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科的研究进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在农业与农村发展决策实践中的应用。中国农业地理与乡村发展学科的研究进展归纳为研究成果、新方法与新技术应用、主要成果和项目影响及决策服务应用等方面。其中研究成果主要包括:① 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综合研究;② 乡村转型发展与重构;③ 新农村建设综合研究;④ 城镇化、农村空心化与空心村整治;⑤ 中心村与专业村建设;⑥ 城乡发展一体化与等值化;⑦ 区域农业与乡村发展研究;⑧ 研究成果的系统化与国际化。最后,通过比较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联系中国实际,展望了未来中国农业与乡村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刘彦随 《地理研究》2019,38(3):461-466
城乡融合与乡村可持续发展,既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主题,也是地理学乡村系统研究的主要前沿课题。面对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分隔、人地分离和日趋严峻的乡村病问题,加快推进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简要分析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经济社会背景及其重要意义,指出深度探究人地系统耦合、城乡发展融合、村镇功能契合重大理论与科学途径,成为现代地理学面向国家战略、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责任。重点介绍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一周年来国内相关研究进展及本专辑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特点。最后,着眼于发挥地理学优势和特色,阐释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及科技需求,提出了进一步深化中国乡村科学与乡村振兴地理学研究的初步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