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978-2012年武陵山区公路通达性演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武林  王妙妙  曹小曙 《地理研究》2015,34(9):1755-1769
利用通达性系数和加权平均出行时间,结合GIS网络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探讨了1978-2012年武陵山区64个县(市、区)与武陵山区及其外围38个地级市以上城市之间通达性演化的格局和特征,并分析了2000-2012年武陵山区经济发展格局,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定量模拟了通达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978-2000年,武陵山区通达性系数的稳定性较好,到2012年,通达性系数较小值具有向武陵山区东南部集聚的趋势。1978-2000年武陵山区的经济加权平均出行时间和人口加权出行时间的优劣程度均具有由东向西逐渐下降的“圈层式”布局的特点,到2012年,经济加权平均出行时间和人口加权平均出行时间较小值均具有向武陵山区东南部迁移的趋势,原因在于武陵山区及其外围的东部和南部城市较多且路网发展更为迅速和完善。2000-2012年,武陵山区经济发展格局相对稳定,形成了“东部和西北部强、西南部和中北部弱”的经济发展格局,但经济发展的绝对差距逐步扩大,两极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2000-2012年武陵山区通达性的重要程度发生变化,通达性的优劣程度对于GDP的影响明显上升,通达性的改善在整体上较好地促进了武陵山区GDP的增长,对武陵山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通达性改善削弱了第一产业的发展,但对第二产业发展具有逐渐上升的正向影响,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正向影响显著上升。研究充实了贫困地区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和理论,对武陵山区通达性改善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一、特点和问题 开发武陵山区,首先必须搞清其特点和问题,科学地认识武陵山区。根据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和问题。 1.山多坡陡,红岩广布,水土流失严重。湖南省武陵山区包括湘西自治州和石门、慈利、桃源、怀化、沅陵、泸溪、麻阳、芷江、新晃9个县(市)范围,面积4826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22.8%。一是山多坡陡,地势起伏变化大。本区地处云贵高原东缘,山峦连绵。山原山地面积占70.6%,平岗面积仅占11.6%。坡度大于20°的面积  相似文献   

3.
地处武陵山区的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之一。要在“八五”期间稳定群众温饱、迅速脱贫致富,必须坚持山区经济的综合开发,即系列开发抓支柱、科学开发抓普及,规模开发抓集约、立体开发抓庭院。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发展与旅游产业集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利用区位熵公式构建旅游区位熵指数体系,对湖南武陵山区4个地市的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否进行鉴别,而后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借鉴柯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利用Eviews 8.0进行处理分析,廓清旅游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探明湖南武陵山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市域差异。结果表明:1)湖南武陵山区总区位熵指数大于1,张家界旅游产业集群程度最高,湘西州其次,怀化及邵阳相对最低;2)4个地市的旅游收入区位熵指数及旅游要素区位熵指数均大于1,张家界的旅游辅助要素机构区位熵大于1;3)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5.
探析山区农地规模流转的障碍因素,对促进山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武陵山区三个典型区县563份农户调查数据,分别从规模流转的供给和需求,即规模转出和规模转入的角度,运用二元Probit模型对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背景下的山区农地规模流转的障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劳动力大量转移的背景下,山区农地流转现象普遍,但规模流转不发达;(2)农村劳动力转移并未促进农地的规模转出,影响山区农地规模转出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的发展状况和农户对耕地处置的可能选择以及耕地资源禀赋特征;(3)山区农地的规模转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切相关,劳动力转移带来的非农收入的增加对农户的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投资效应,有利于提升农户的规模转入意愿;(4)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户的农地转出意愿大于转入意愿,实际的农地流转规模取决于规模流转的需求,即规模转入。因此,规模转入需求的不足及大型经营主体的缺乏是造成山区农地规模流转不发达的直接原因。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出台有效的政策吸引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培育山区规模种植大户,促进山区农地规模流转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贫困山区粮食生产不足,农民生产开发行煌基本模式是争取粮食自给。除劳动外,这些山区资源投入水平很低,因而边际报酬高。利用生产函可以准确揭示山区资源与产品的开发潜力与经济效益。山区生产优势是林特产品。然而只有首先做到粮食自给,才能有效开发林特产。贫困山区的农业开发策略是提高粮食单产,退耕还林。本文提出妥善安排长周期林业生产与短周期农业生产的3项经济准则。利用系统动力学协调包括数百函数与变量的开发目  相似文献   

7.
瑞雪兆丰年,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大风堡的山山岭岭,又迎来一个瑞雪飘舞的日子,漫天飞舞的雪花,纷纷扬扬,象从空中抖落的片片梨花,悠悠扬扬缓缓着地,为武陵山区石柱土家山寨披上了一层银装,积雪如玉,晶莹剔透,无数冰川、冰瀑、冰塔、冰挂……冰清玉洁,琳琅满目,一番北国情趣。一望无  相似文献   

8.
山区气候分析和县级气候区划是目前农业生产上对气候学提出的两个新课题。我国是个多山国家,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目前,平原多已开垦,复种指数较高,只有广大山地丘陵地尚有开发余地,特别是热带、亚热带山地丘陵地的发展潜力很大。我国是10亿人口的大国,每人平均占有耕地较少,利用山区发展林、牧业和多种经营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解决山区气候调查和分析问题迫在眉睫。县级气候区划是  相似文献   

9.
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要振兴任何地区的经济,都有一个开发与建设落后地区的问题。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至今仍有些农村相当贫困(尤其在山区)。现从自然环境与灾害的角度提出些意见。 1.贫困山区的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因素是对农林牧业长期起作用的。 1984年,党中央提出我国11片贫困地区,即努鲁儿虎山、太行山、吕梁山、秦岭大巴山、大别山、武陵  相似文献   

10.
农地集约度下降、季节性闲置和常年撂荒是农地边际化现象之一.即使在当前惠农政策背景下,我国中部丘陵山区依然大量存在这种农地边际化现象.经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其原因如下:1.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农业劳动存在较高的机会成本,导致丘陵山区农民非农化现象突出,农地集约利用程度下降;2.丘陵山区农业生态条件较差,农地边际收益较低;3.国家惠农政策的激励作用在丘陵山区存在相对失灵;生态政策与农业政策的不协调,对农业生产存在负外部性,从而加剧了当地的农地边际化.解决丘陵山区农地边际化问题的途径在于农业技术和组织制度的创新,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和特色农业,提高农地的边际效益;国家农业政策要因地制宜,并与生态政策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差异与非农产业的贡献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陈国阶  王青 《地理学报》2003,58(2):172-178
以地区 (市) 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大小兴安岭、燕山、太行山区、沂蒙山区、武陵山区、东南丘陵、喀斯特山区、横断山区、祁连山区等具有典型性的中国山区,定量分析2000年中国山区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影响和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因素,并与平原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宏观、中观层面上的多方位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中国山区人均GDP的区域变化特征与山区非农产业人均增加值发展态势呈正相关;各类山区农业产业人均增加值表现为一条无差异曲线,即山区居民家庭收入的差距,主要来自非农产业,农业产业收入退于次要地位,非农产业人均增加值决定中国山区的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绿色农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有害成分含量过高是目前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河南省发展绿色农业的条件较好:农业生产的资源条件优越;形成了规模巨大、结构复杂的农业生产体系;交通便利,农产品交流市场活跃;无公害农产品品种多,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由于生态环境条件差别大,山区、丘陵和平原绿色农业发展的方向不同。加强绿色农业的组织建设、积极培育绿色农业的消费市场、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充分发挥绿色农业生产基地示范作用,是河南发展绿色农业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3.
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表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山区丘陵区(以下简称山丘区)1480个县的农业生产发展较大,主要农副产品的产量比1998年显著增加,农民生活也得到了改善。 我国山区有857个县,丘陵区有623个县。山丘区农业人口占全国农业总人口的59.2%,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55.2%。 近几年,山丘区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粮、棉、油、糖、猪等主要农副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1982年同1978年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城郊农业区多功能演变的空间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宋志军  刘黎明 《地理科学》2011,31(4):427-433
北京市城郊农业区各圈层因自然条件、城市化、产业化的不同而承担着不同的生产/非生产性功能。应用农业多功能化推移图谱和产业经济理论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北京市农业由近郊平原区到远郊山区的可分成两种演化模式:一是由现代都市型农业向传统农业推移的模式;一是呈扇形推移的农业演化模式。在距中心城市30~40 km范围内,有一个非农产业主导的城乡功能推移的分界区。该区以外,现代特色农业、休闲农业等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其非生产性功能逐渐增强,生态功能更成为中远圈层多种功能的主导。  相似文献   

15.
F127,F129.9 2003021137中国山区经济发展差异与非农产业的贡献=EconomiC de-vefopment differenees relatedof仁farm industries’eontributionin mountainous areas of China栋国阶,王青//地理学报一2002,58(2)一172一178 以地区(市)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大小兴安岭、燕山、太行山区、沂象山区、武陵山区、东南丘陵、喀斯特山区、横断山区、祁连山区等具有典型性的中国山区,定量分析2000年中国山区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影响和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因素,并与平原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宏观、中观层面上的多方位对比分析.图6表1参10 Be…  相似文献   

16.
湘西是个土家、苗,汉等多民族聚居的山区。全州总面积21349平方公里,人口为249万人。本州位于云贵高原余脉东侧的武陵山区,地处东经109°10′—110°55′,北纬27°44′—29°47′。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山峰林立,盆地众多,岩溶地貌广布,灰岩山原、溶洞和暗河发育。当地最高处在桑植八大公山,海拔1890米;最低处在泸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是尼泊尔经济和社会的中心。在这个面积不大的喜马拉雅内陆山国,91%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提供该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5%,提供工业原料的80%,提供国家出口产品产值的36%。但尼伯尔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由于山区面积广,耕地资源有限,近年来人口增长较快,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再加上季风的不稳定性,交通不便,市场不足,使尼伯尔农业生产发展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8.
珠江流域经济带源头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创琳  高群 《山地学报》2002,20(3):296-301
珠江流域经济带是我国南方地区唯一一条正在隆起的东西向经济长带,其源头山区是我国三大流域经济带中唯一能达到的源头,也是唯一适合发展的源头。本文从保护珠江源山区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通过实地详尽调查,系统分析了源头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优势与机遇,把珠江源头山区总体定位为珠江流域经济带新的经济增长点,云南省优质资源产业化基地,云南省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和烤烟生产基地,滇东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最具吸引力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之一,突出发挥珠江流域经济带东西部工业合作发展示范基地的功能、绿色农业产业化示范生产加工基地的功能、珠江源生态旅游休闲胜地功能、交通枢纽服务功能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的综合示范功能。提示了农业富区-推进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工业强区-加速实现城乡生态工业化、旅游活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保区-建设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湘西自治州,属武陵山区,共有荒山78.3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37%,以往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毁林开荒,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对策是:大量发展经济林和用材林,营造水源涵养林和薪炭林,实行林牧结合,提高山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涪陵地区位于四川东南部,土地总面积2.98万平方公里,山地占62%,深丘占25%,浅丘和平坝占13%。合理利用山区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这里只介绍以下几点。 (一)因地种植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涪陵地区地形复杂,光、热、水、土壤、植被等条件差别很大,交通运输、科学技术也比较落后,因此开发利用山区土地资源,必须严格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必须严格遵循因地制宜、因土种植的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