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三圈环流”是在热力环流的基础上,根据风的形成原理而形成的。“三圈环流”既是“大气运动”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学习“气候的形成和变化”的基础,所以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和关键。但由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依赖学生较强的空间概念以及物理知识,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跨学科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弱,所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2.
“南阳”这一地名在《史记》中共出现47次(见嵇超等编《史记地名索引》)。从空间上看,这47个“南阳”往往是同名异地;从时间上看,均为从春秋到西汉长达七百多年的时间跨度中的古地名,而且一部分地名随历史发展而湮废不存,另一部分则沿用至今,但其地域范围又有变迁。这样一来,就会给今天的读史者,尤其是初学者,带来诸多不便,乃至影响了对史实的理解,因此有必要一一释之。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该书不仅想象丰富,情节多变,而且其中的许多地名是经过作者的匠心独运、精雕细刻而成,可以说是颇具特色。本文试就《西游记》中的地名特点做一简单分析。 一、地名多姿多彩,景色描写丰富。 一是地名想象奇特、多姿多彩。唐僧从当时的大唐 (南部赡洲 )远赴天竺国 (西牛贺洲 )取经,路程有几万里之遥,在当时交通条件差,完全靠徒步行走的情况下,可以想象这其中要经过多少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和穷溪恶水,于是作者从唐僧取经伊始就开始在这方面大力加以描写,并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许多奇特的景…  相似文献   

4.
“魅力江城———吉林市”,中央电视台的这句广告语,既道出了在城市交往日益紧密的今天,人们对地名的重视,同时又道出了这样一个无奈的事实:地名作为“外地人的眼”,由于“吉林市”与“吉林省”称谓中地名专名的一致,从而产生了这样一句无奈的广告语。地名重名本在国家的地名规范之列,但由于历史等复杂因素,个别地方还在沿用多年的称谓,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地名重名的存在,它不但影响到城市的对外交往,更影响到外地人对一个城市的认识。“中街”是沈阳著名的商业圈之一,按沈阳市的街路划分原则———“南北向为街,东西向为路”,而“中街”的规…  相似文献   

5.
薛光 《中国方域》2004,(2):35-37
近来,南京的《金陵晚报》登载了关于“拯救南京老地名”的系列报道,称15年来有180多条“老地名”从地图上消失;从2001年以来,新地名则以每年200条左右的速度直线递增。紧接着,又适时将报道转移到开展“评选十大遗憾消失地名”的活动上来。由于关系老百姓身边的事,引起不少市民极大关注,产生了热烈反响,很多地名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营口市地名委员会制订的“九五”规划被市政府批转各市(县)、区及政府各部门执行。这是该市领导高度重视地名工作的结果,体现了该市地名机构谋划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高度事业心和总体思路,值得同仁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全社会的地名意识,弘扬南京优秀历史文化,宣传地名管理法规,提高南京城市形象,反映该市建设新成就,南京市地名委办公室、南京市区划地名学会和《南京日报》社于1月5日至16日联合举办了2004年“南京十佳新地名”评选活动。这次“南京十佳新地名”评选活动是继“2002、2003年南京十佳新地名”后的又一次全市性的地名评选活动。2004年南京11个市辖区内依法新诞生了道路、居民区、高层建筑、综合性建筑、广场等地名358条,此次评选就是在这些新增的地名中选出十个最佳地名,其中选出5条道路名称和5个高层建筑、住宅区名称,组成2004年“南京…  相似文献   

8.
读罢1996年第五期《中国地名》登载的《上海“欧德力”高价出让道路冠名权》一文后,沉重填膺,思绪难平。慨叹之余感到,“欧德力路”又给当今中国地名界提供了一个并不轻松的新话题。这是我国首例将路名有偿转让企业后又被高价出让的未遂风波,也是地名同仁万万不曾料到的“不该发生的故事”。当人们众说纷纭这一离奇现象时,不知当初审查、批准“欧德力路”的部门是否有种难言之隐的苦涩感到。“欧德力路”被再次转让究竟说明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地名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有的旧地名消失了,而新的地名又出现了,还有的虽然名称相同,但所指的地方不同,如“蓟”字地名的使用,有蓟、蓟国、蓟城、蓟邱、蓟门、蓟县、蓟州、蓟镇等。特别是蓟县这个名称在古书中经常出现,并使用至今。历史上在蓟这个地方发生了许多事件,史书上也多有记载,往往人们一看到蓟就以为是今天的蓟县,而有相当部分的志书也是这样记载的。把“周武王封帝尧之后于蓟”,“汉高祖元年,封臧荼于蓟”,“献帝初平四年,公孙瓒据蓟,建安五年袁绍灭瓒有其地”的蓟,都说成是现在的蓟县,…  相似文献   

10.
地名一向被喻为“本地人的脸”。自1977年以来,我国在“地名标准化”、“地名单一罗马化”、“地名国际标准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许多地方存在的一地多名、一名多地、一名多写、一名多译、译音不准、用字不当等问题都得到了根本的扭转,并制定了《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少数民族语地名汉语拼音字母音译转写法》、《外国地名汉字译写通则》、《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暂行规定》、《地名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有了这么多条条框框对地名的约束,地名的标准化似乎不该出什么问题,但它却偏偏不那么“顺溜”,在地名管…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从古至今地名与楹联、书法艺术函切联系在一起。一些文人墨客和广大群众用地名、景物名和人名巧妙地组成楹联,或悬挂、或镌刻、如髹碧漆、或鎏金彩于亭轩下,楹柱间,山石上,水涯边,其文词或奥、或壮丽,其书法或古朴、或飞动,装点着锦绣江山。特别是一些“嵌名联”别有风趣。我是地名、楹联、书法爱好者,在业余时间.除了结合学习,研究撰写有关地名、楹联等一些文章(公开出版了《新春联》、《古今对联故事选》、《楹联写作与欣赏》、《蹊径集─我的自学楹联之路》、《辽宁名胜新楹联选》、《竹吟堂楹联点评》等十几部专著)…  相似文献   

12.
打开河南省地图,可以看到叫“双庙”的地名很多。南阳市有双庙乡、商邱市有“双神庙”。偃师县有双庙村,博爱县、获嘉等细数不下十来个叫“双庙”的村庄或地名。有“双庙”的地方都有“双神庙”,两座庙宇并排而建,纪念着两位可歌可泣的为  相似文献   

13.
孙宇 《地理教学》1999,(5):19-20
“洋流的分布”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一是知识的连贯性,这部分知识涉及到前面学到的近地面风带的分布状况,季风的知识,地转偏向力及海陆分布等内容,学生对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认知脱节,都将构成学习本节知识的障碍。二是知识的抽象性,因为洋流现象在学生头脑中缺乏直观感受,他们便凭惜日常经验想象海水的运动(洋流流向)应该同河水径直向前的运动具有相似性,怎么会形成“闭合曲线”呢?  相似文献   

14.
周妮 《中国地名》2014,(8):75-76
地名是人类盖在大地上的图章,它的历史同语言一样古老。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时代的标志,是各种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和居民点的标识,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历史、地理、宗教、语言、社会、经济等各种世相百态。它具有"活化石"的功能,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陈正祥认为,地名作为代表一个地方的符号,其来源和演变除了受天然环境的影响外,也常为文化的接触所左右。现今的地名应视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能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并赋有文化层指标作用,部是非常明显的事实。因此,研究一地地名及其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生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地名文化学的研究即通过地名的研究来阐述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特性,即通过一地地名研究,获取与当地生活、民族、信仰、历史等相关的文化。本文以“长生”地名为切入点,引入“长生”文化效应,剖析“长生”作为地名命名真正地文化内涵,并认为重庆市彭水县长生镇作为“长生”文化的代表性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欣 《中国地名》2011,(10):46-46
夫余又被写做“扶余”,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活地名之一。现今的扶余县位于吉林省境内,地处松嫩平原中部,与黑龙江省肇源县隔松花江相望。而有文字记载的“扶余”之称亦有二千余年的历史。目前,学界基本达成共识,认为夫余应是族系的名称,是东北古老的少数民族秽貊族系的分支之名,今天的扶余是因族名而命名的地名。  相似文献   

16.
威虎山、猛虎坪、虎啸岩、虎豹口、虎跳峡……如果你听到一个这样的地名,内心十有八九会陡生寒意。虎字当头,虎虎生威。2010年.时逢中国的农历虎年。这一期我们为广大读者精心准备了一组“虎”字地名。谈“虎”地名,自然绕不过“老虎”,我们就先来聊聊“老虎”吧。  相似文献   

17.
刘瑜章 《地理教学》2011,(11):35-36
地理新课标强调“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由“学会知识”的被动体到“会学知识”的主动体的转变。为此,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发挥主导性作用,激活地理课堂教学,进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陈潮 《中国方域》2004,(5):19-19
近日翻阅报纸,看到《人民日报》海外版“黄山在哪里”一文,读到安徽黄山市境内“黄山”地名之多,以致著名风景名胜地的黄山反而难以寻找,笔者深有同感。早在1991年笔者于《中国地名》杂志第六期上,也曾以“黄山在哪里”为题,撰文从行政区划角度指出黄山市定名之欠妥。  相似文献   

19.
杨宏烈 《热带地理》2013,33(6):737-747
广州“十三行”地名文化已构成一个时空大系统,虽然当时地面上的历史建筑较少,但遗址地名可考,后续相关建筑很多。研究“十三行”地名,不仅可了解其产生、沿袭和变革情况,还可鉴识遗址环境参照物及所涵丰富的中外贸易关系史。为培育广州世界文化名城,亮出“十三行”国际名牌,构建国际性的“十三行”商埠文化旅游项目。文章梳理了有关“十三行”的主要地名系列,分析了“十三行”地名文化的构成特色,揭示了其沿江近水的分布规律和时空传播的文化功能,提出了保护运用“十三行”地名文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项凤华 《中国地名》2011,(10):75-75
每当烈日炎炎,当你看到南京城这些“凉地名”和“冷地名”时,一定会有一种凉飕飕的感觉吧。 “夏地名”基本与夏天无关 南京的大街小巷和郊区藏着51个“夏地名”,但这些夏地名基本都与炎热的夏天无关。它们主要集中在郊区,这些地名不是来源于夏天,而是“夏”这个姓氏。相传,禹治理了水患,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夏禹死后,其子启建立了夏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